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14 10:16:16瀏覽853|回應1|推薦16 |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法義 經名: (1)發起菩薩殊勝志樂。 (2)亦名彌勒菩薩所問。 1.彌勒對一~七地菩薩言法。請釋迦答。 2.二疑: (1)當作佛耶?不作佛耶? (2)當墮落耶?不墮落耶? 答因果: 因往昔離間法師。使眾眷斷善根。 3.欺誑如來者有13: (1)見有違犯,舉露其過。 (2)戲弄、譏嫌、恐懼、輕賤。 (3)見五欲樂。不於彼。伺求其過。 (4)惱彼身心。令其逼迫。 慳親友家及諸利養。 (5)以一麤言令其不悅。 (6)不勤禮事。 (7)珍惜身命而不護弘誓。 (8)輕慢心對二眾。 (9)不摧伏其身。而願作劣族。 (10)自讚、毀他。 (11)怖畏鬥諍之處。 (12)自炫持戒及多聞功德。 (13)修善自矜。行罪掩之。 ★應發弘誓,反其道而行護法。 4.四法成就。能安隱無惱,得解脫: (1)於諸眾生不求其過。 (2)見修行者有所違犯,終不舉露。 (3)於諸親友及施主家。不生執著。 (4)永斷一切麤獷之言。 (1)不應親近懈怠之人。 (2)捨離一切憒鬧眾。 (3)獨處閑靜,常勤精進。 (4)以善方便,調伏其身。 5.當成就20利: (1)正念成就。 (11)諸佛世尊之所憶念。 (2)智慧具足。 (12)非人守護。 (3)有堅持力。 (13)無量諸天加其威德。 (4)住清淨行。 (14)眷屬親友無能沮壞。 (5)生覺悟心。 (15)有所言說,人必信受。 (6)得出世智。 (16)不為冤家伺求其便。 (7)不為眾魔得便。 (17)得無所畏。 (8)少於貪欲。 (18)多諸快樂。 (9)無有瞋恚。 (19)為諸智人所稱歎。 (10)亦不愚痴。 (20)善能說法,眾人敬仰。 (1)未生辯才,而能得生。 (11)諸根成就。無能映蔽。 (2)已生辯才,終不忘失。 (12)具足攝受殊勝意樂。 (3)常勤修習,得陀羅尼。 (13)得奢摩他。 (4)以少功用、善能利益 (14)毘婆舍那。 無量眾生。 (5)以少功用、令諸眾生 (15)難行之行,皆得圓滿。 起增上心恭敬。 (6)得身口意清淨律儀。 (16)發起精進。 (7)超過一切惡道怖畏。 (17)普護正法。 (8)於命終時,心得歡喜。 (18)速疾能超不退轉地。 (9)顯揚正法,摧伏異論。 (19)一切行中。隨順而住。 (10)一切豪貴威德尊嚴。 猶自不能有所窺望。 何況下劣少福眾生。 6.顛倒相眾: (1)矯詐之人,住阿蘭若。(以為) (2)薄福德者,而為少欲。 (11)有所得者。名為證智。 (3)貪勝味者,名易滿足。 (12)邪方便者,為如說修行。 (4)多求美膳,以為乞食。 (13)好營世務,於法無損。 (5)乞上妙衣。 (14)方便相應,名為諂曲。 (6)求他短者,為如理修行。 (15)無執著者,誹謗正法。 (7)增上慢者,為多聞第一。 (8)多妄計者以為出家。 (16)以上住於賊行者。汝應 (9)不尊敬者,名為聽法。 護之。莫令生不善心。 (10)樂世典咒詛言論。以為受法。 7.三藏: 戒、定、慧。法、報、化。 12部: 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 優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 闍多伽。毗佛略。阿浮陀達摩。優波提舍。 8.四辯才: (1)利益相應。 (2)與法相應。 (3)煩惱滅盡相應。 (4)涅槃功德相應。
9.菩薩得法自在。所起煩惱,無有過失。 是為菩薩善巧方便。 於諸煩惱現有攀緣。以煩惱為菩提故。 若無智力者。於諸煩惱增上執著。 以菩提為煩惱故。故墜惡道。 10.利養之過: (1)生貪欲如霜雹。 (13)於四念處多有忘失。 (2)壞失正念,生瞋恚。 (14)於四正勤多有退失。 (3)生愚癡(念得失) (15)不能伏他。 (4)嫉妒心(生高下) (16)自言已得神通。 (5)生誑惑(慳吝耽著) (17)先得後失,怨憎生故。 (6)生諂曲(成就愛味) (18)互相瞋嫌, (7)無慚愧(捨四聖種) (19)為活命,營諸世業。 (8)憍逸生高慢 計度思惟,安樂增減。 (9)勝福田起輕慢。為魔黨故。 (20)如淫女壞諸三昧。 (10)眾惡根本。諸善壞故。 (21)智斷。墮三惡道。 (11)瞻候顏色,生憂惱。 (22)與提婆達多同於法住, (12)愛物損壞。憂心亂故。 墮惡道故。
11.利養對治: (1)樂於少欲。不生熱惱。 (6)一切諸佛稱讚。 (2)不繫屬在家出家。 (7)諸天人愛羨。 住於真實最勝意樂。 (8)不染諸禪定。住邊際故。 (3)不為卑下,亦不驚怖。 (9)心質直。無諂曲。 離諸惡道,墮落畏故。 (10)五欲中亦不放逸。見其過故。 (4)無能映蔽,捨耽味故。 (11)如說修行,能住聖種。 (5)眾魔境界。得解脫故。 12.憒鬧20過失: (1)不護身業。 (13)多諸覺觀。 (2)不護語業。 (14)損減多聞。 (3)不護意業。 (15)不得禪定。 (4)多饒貪欲。 (16)無有智慧。 (5)增長愚癡。 (17)速疾而得非諸梵行。 (6)耽者世話。 (18)不愛於佛。 (7)離出世語。 (19)不愛於法。 (8)於非法中尊重修習。 (9)捨離正法。 (20)不愛於僧。 (10)天魔波旬而得其便。 (11)於不放逸未曾修習。 (12)於放逸行常懷染著。
13.世話20失: (1)心生憍恣,不敬多聞。 (11)為身證者。所呵責。 (2)於諸諍論,多起執著。 (12)不住正信。常懷悔恨。 (3)失於正念,如理作意。 (13)心多疑惑。搖動不安。 (4)為所不應。身多躁動。 (14)如倡妓。隨逐音聲。 (5)速疾高下。壞於法忍。 (15)染著諸欲。隨境流轉。 (6)心常剛強。三昧無緣。 (16)不觀真實。誹謗正法。 (7)非時而語。言論所纏。 (17)有所希求。常不稱遂。 (8)不能堅固。證於聖智。 (18)其心不調為。人棄捨。 (9)不為天龍所恭敬。 (19)不知法界。隨順惡友。 (10)為辯才者。常懷輕賤。 (20)不了諸根。繫屬煩惱。 14.睡眠20過: (1)懈怠懶惰。 (11)皮膚闇濁。 (2)身體沉重。 (12)非人不敬。 (3)顏色憔悴。 (13)為行愚鈍。 (4)增諸疾病。 (14)煩惱縛。 (5)火界羸弱。 (15)隨眠覆心。 (6)食不消化。 (16)不樂善法。 (7)體生瘡皰。 (17)白法損。 (8)不勤修習。 (18)下劣行。 (9)增愚癡。 (19)憎嫌進。 (10)智慧劣。 (20)為人輕賤。 15.營眾務20過: (1)著世間下劣業。 (11)著諸味。 (2)為修行者輕賤。 (12)喜利養。 (3)為禪定者呵責。 (13)多生障礙。 (4)發起輪迴業。 (14)樂近居士。 (5)虛食。 (15)但念衣食。 (6)貪財物。 (16)喜聞世業。 (7)廣營世務。 (17)樂非法語言。 (8)憂嘆家業。 (18)憍慢。 (9)性狠戾。言麤獷。 (19)但求人過。 (10)勤修家業。 (20)輕賤說法者。 16.戲論20過: (1)現生多諸苦惱。 (11)所受法不能持。 (2)增瞋恚。 (12)聞未聞經、不悟。 (3)為諸怨對害。 (13)離善知識。 (4)魔喜。 (14)遇惡知。 (5)未生善根無法催生。 (15)難出離。 (6)已生善根令退失。 (16)常聞不悅語。 (7)增鬥心。 (17)多諸疑惑。 (8)造地獄業。 (18)入八難。 (9)得醜相。 (19)修行多障。 (10)言謇澀。 (20)所受用、多諸怨嫉。 17.十心生西方: (1)於眾起大慈、無損害心。 (2)於眾起大悲、無逼惱心。 (3)於正法、不惜身命護。 (4)無執著一切法。 (5)不貪利養恭敬尊重。 (6)一切時不忘求佛種智。 (7)對眾恭敬,不生下劣心。 (8)不著世論。 (9)無雜染心。種諸善根。 (10)不以相見佛。常起隨念心。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