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屨」有關的詞語
2011/10/22 14:59:27瀏覽1754|回應2|推薦6

與「屨」有關的詞語

※屨:ㄐㄩˋ(名詞)1.鞋子。說文解字:「屨,履也。」

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

三國演義˙第一回:「家貧,販屨織蓆為業。」

(動詞)2.踐踏。

文選˙揚雄˙羽獵賦:「屨般首,帶脩蛇。」李善˙注:「屨,謂踐履之也。」

○小屨:ㄒㄧㄠˇ ㄐㄩˋ製作較細的鞋。

《孟子‧滕文公上》:「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趙岐‧注:「巨,類屨也;小,細屨也。」焦循‧正義:「巨為大,即為麤也;小為精,即為細也。粗疏易成,細巧功密。」

《急就篇》:「裳韋不借為牧人。」唐‧顏師古注:「不借者,小屨也。以麻為之,其賤易得。」

○杖屨:ㄓㄤˋ ㄐㄩˋ皆為出行時的用具。杖,手杖。屨,以麻、葛織成的鞋子。亦作「杖履」。

金˙段克己˙漁家傲˙龍尾溝邊飛柳絮詞:「花底醉眠留杖屨,花上露,隨風散漫飄香霧。」 

○芒屨:ㄇㄤˊ ㄐㄩˋ芒鞋。參見「芒鞋」。

宋‧蘇軾《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次韻》:「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明‧王守仁《龍潭夜坐》詩:「草露不辭芒屨溼,松風偏與葛衣輕。」

清‧吳偉業《贈同年嘉定王進士》詩之二:「彊飯卻扶芒屨健,高歌脫帽酒杯狂。」

○功屨:ㄍㄨㄙ ㄐㄩˋ古代再命以上的貴族所穿的鞋子。作工略粗於命屨。

《周禮‧天官‧屨人》:「辨外內命夫、命婦之命屨、功屨、散屨。」漢‧鄭玄‧箋注:「功屨,次命屨,於孤卿大夫,則白屨、黑屨,九嬪內子亦然。世婦命婦以黑屨為功屨。」孫詒讓‧正義:「命屨人工最精,功屨次於命屨,故微麤,次命屨謂降一等也。」

○命屨:ㄇㄧㄥˋ ㄐㄩˋ(1)古代帝王賜予命夫、命婦的單底鞋。

(2)指帝王賜屨於命夫、命婦。

○稅屨:ㄕㄨㄟˋ ㄐㄩˋ猶息足。稅,通「捝」、「脫」。

明‧杜岕ㄐㄧㄝˋ《重午日集西樵園亭采藥》詩:「稅屨向名園,良辰曰重午。」

○還屨:ㄏㄞˊ ㄐㄩˋ古人席地而坐,脫鞋於側。還屨,謂轉動鞋履。這是倦客時的一種動作。《禮記‧少儀》:「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退可也。」孔穎達‧疏:「還屨者,還,轉也,謂君子自轉屨也。尊者稅屨於戶內,是屨恆在側,故得自還轉之也。」

○冠屨:ㄍㄨㄢ ㄐㄩˋ見「冠履」。

【補充說明】冠履:ㄍㄨㄢ ㄌㄩˇ禮儀。比喻上下有定分。

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採三王之禮,冠履粗分。」

○吉屨:ㄐㄧˊ ㄐㄩˋ舊時送葬者所著之麻鞋。

《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漢‧鄭玄注:「舊說,小功以下,吉屨無絇。」

○苞屨:ㄅㄠ ㄐㄩˋ居喪時所穿的草鞋。

禮記˙曲禮下:「苞屨扱衽厭冠,不入公門。」 

○菅屨:ㄐㄧㄢ ㄐㄩˋ用菅草編成的鞋,喪葬時所穿。

禮記˙喪服四制:「父母之喪,衰冠,繩纓,菅屨。」

荀子˙禮論:「卑絻……菲繐菅屨,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衣服者也。」 

○素屨:ㄙㄨˋ ㄐㄩˋ無采飾的鞋子。古代居喪兩年後所穿。

《周禮‧天官‧屨人》:「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為赤舃、黑舃、赤繶、黃繶、青句、素屨、葛屨。」鄭玄‧注:「素屨者,非純吉,有凶去飾者。」賈公彥‧疏:「素屨者,大祥時所服,去飾也。」

○服屨:ㄈㄨˊ ㄐㄩˋ同色的服裝鞋子。

《周禮‧天官‧屨人》:「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鄭玄 注:「屨自明矣,必連言服者,著服各有屨也。」賈公彥疏:「屨舄從裳色,裳既多種,故連言服也。」

○紃屨:ㄒㄩㄣˊ ㄐㄩˋ用粗繩編織成的鞋子。

荀子˙富國:「致忠信、期文理,布衣紃屨之士誠是,則雖在窮閻漏屋,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 

○麻屨:ㄇㄚˊ ㄐㄩˋ用麻製成的鞋。 

○屝屨:ㄈㄟˋ ㄐㄩˋ粗陋的草鞋。

左傳˙僖公四年:「若出於陳鄭之間,共其資糧、屝屨其可也。」 

○句屨:ㄐㄩˋ ㄐㄩˋ古代鞋的一種。鞋端飾有絛制之鼻。

《大戴禮記‧哀公問》:「然則今夫章甫、句屨,紳帶搢笏者,此皆賢乎?」

《荀子‧哀公》「句屨」作「絇屨」。王先謙‧集解:「王肅云:『絇,謂屨頭有拘飾也。』鄭康成云:『絇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參閱《周禮‧天官‧屨人》賈公彥‧疏。

一說「句」通「矩」。句屨為方頭之鞋。《莊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陸德明‧釋文:「句,音矩。李云:『方也。』」

○絇屨:ㄑㄩˊ ㄐㄩˋ有絇飾的鞋。

《荀子‧哀公》:「哀公曰:『然則夫章甫、絇屨、紳而搢笏者,此賢乎?』」楊倞‧注:「王肅云:絇謂屨頭有拘飾也。鄭康成云:絇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

《後漢書‧明帝紀》:「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屨以行事。」《後漢書‧輿服志下》:「﹝顯宗﹞赤舄絇屨,以祠天地,養三老五更於三雍,于時政治平矣。」

○葛屨:ㄍㄜˊ ㄐㄩˋ用葛草編成的鞋。《詩經‧魏風‧葛屨》的篇名。共二章。根據詩序:「葛屨,刺褊也。」首章二句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宋‧陸游《東偏小室去日最遠每為逃暑之地戲作五字》:「渴愛飧漿美,慵便葛屨輕。」

《剪燈餘話‧洞天花燭記》:「忽有二使,布袍葛屨,連袂而來。」

○進屨:ㄐㄧㄣˋ ㄐㄩˋ猶進履。參見「進履」。

明‧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府知府周公行狀》:「幸不即填溝壑,則扶杖進屨之年,皆歌詠太平之日也。」

○踊屨:ㄩㄥˇ ㄐㄩˋ後指用刑濫酷。=踴屨。

《左傳‧昭公三年》:「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於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踴者。故對曰:『踊貴屨賤。』」

唐‧羅隱《讒書‧市賦》:「始先生以踊屨之譏革寡人之非,今先生以交易進退祛寡人之蒙昧。」

○黃屨:ㄏㄨㄤˊ ㄐㄩˋ指古代帝王及王后所穿的黃色的鞋子。

《周禮‧天官‧屨人》:「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漢‧鄭玄注:「凡屨之飾,如繡次也。黃屨白飾,白屨黑飾,黑屨青飾。」

○蕑屨:ㄐㄧㄢ ㄐㄩˋ菅草所編之履。

《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斬衰蕑屨杖而歠粥者,志不在於飲食。」

○弊屨:ㄅㄧˋ ㄐㄩˋ漢‧賈誼《新書‧諭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屨決,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思與偕反也。』自是之後,楚國之俗無相棄者。」後因以「弊屨」喻不可輕棄之故舊。

《北齊書‧高德政傳》:「魏靜帝 曰:『人念遺簪弊屨,欲與六宮別,可乎?』乃入與夫人嬪禦以下訣別,莫不歔欷掩涕。」 

○墜屨:ㄓㄨㄟˋ ㄐㄩˋ墜履。

晉‧陸機《演連珠》之四十:「是以江漢之君,悲其墜屨;少原之婦,哭其亡簪。」

唐‧溫庭筠《上鹽鐵侍郎啟》:「某聞珠履三千,猶憐墜屨;金釵十二,不替遺簪。苟興求舊之懷,不顧窮奢之飾。」

宋‧曾鞏《賀韓相公赴許州啟》:「持心素厚,未忘墜屨之微;引脰ㄉㄡˋ永懷,已動掃門之喜。」參見「墜履」。

【補充說明】墜履:ㄓㄨㄟˋ ㄌㄩˇ漢‧賈誼《新書‧諭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履決,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履。及至于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ㄧˇ履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履哉!思與偕反也。』自是之後,楚國之俗無相棄者。」後因以「墜履」為不輕易遺棄舊物或故物失而復得之典。

《周書‧韋?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履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雖不逮前烈,然捨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唐‧李白《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慚墜履之還收,喜遺簪之再御。」

宋‧王禹偁《單州謝上表》:「仰穹旻而方類戴盆,遇慶赦而遽收墜履。」

○緝屨:ㄑㄧˋ ㄐㄩˋ縫製鞋子。

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母教女弟子數人,且緝屨以為食。」

○輯屨:ㄐㄧˊ ㄐㄩˋ拖著鞋子。

《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鄭玄‧注:「輯,斂也。斂屨,力憊不能屨也。」

○蒯屨:ㄎㄨㄞˇ ㄐㄩˋ草鞋。

明‧張居正《辛未會試錄序》:「顧諸士脫蒯屨而登王庭,猶未知上意之所嚮與已之趨者宜何如也。臣請告之,以定厥志。」

○斂屨:ㄌㄧㄢˋ ㄐㄩˋ猶攝足。踮起足走路,表示敬肅。

唐‧郎士元《冬夕寄青龍寺源公》詩:「斂屨入寒竹,安禪過漏聲。」

○屨企:ㄐㄩˋ ㄑㄧˋ踮腳而望。

唐‧李華《含元殿賦》:「遞攀援而聳仰,齊屨企而冠騰。」

○屨杖:ㄐㄩˋ ㄓㄤˋ古禮年五十得扶杖,長者可入室而後脫鞋,故以「屨杖」為敬辭,用以稱老人。

明‧唐順之《與劉南坦尚書》:「回首故山,可為太息,不久圖返初服,奉侍屨杖,當有日也。」

○屨校:ㄐㄩˋ ㄐㄧㄠˋ腳上的刑械。謂戴上腳鐐。《易經˙噬ㄕˋ嗑ㄎㄜˋ卦》:「屨校滅趾,無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王弼‧注:「屨,貫也。」孔穎達‧疏:「屨,謂著而屨踐也;校,謂所施之械也。」

○屨舄:ㄐㄩˋ ㄒㄧˋ泛指鞋。亦作「履舄」。

《周禮‧天官‧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漢‧鄭玄‧注:「凡屨舄,各象其裳之色。」

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三:「不佩劍,不脫屨舄。」

【補充說明】履舄:ㄌㄩˇ ㄒㄧˋ(1)泛指鞋。履,單底鞋。舄,複底鞋。

唐˙姚合˙揚州春詞:「竹風輕履舄,花露膩衣裳。」

(2)足下。敬稱對方,常用於寫信。

宋˙王安石˙與王宣徽書:「南北遼闊,無緣進望履舄。」

○屨縷:ㄐㄩˋ ㄌㄩˇ織屨緝麻。

《管子‧輕重甲》:「桓公憂北郭民之貧,召管子而問曰:『北郭者,盡屨縷之甿也,以唐園為本利,為此有道乎?』」馬非百‧新詮:「《孟子‧滕文公篇》『身織屨,妻辟纑以易之』,縷即纑也……『屨縷之甿』,謂人民皆以織屨辟纑為業,言其貧也。」

○簪屨:ㄗㄢ ㄐㄩˋ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舊臣。亦作「簪履」。

《魏書‧于忠傳》:「皇太后聖善臨朝,衽席不遺,簪屨弗棄。」

《舊唐書‧高士廉傳》:「臣亡舅士廉 知將不救,顧謂臣曰:『至尊覆載恩隆,不遺簪履,亡歿之後,或致親臨。』」

宋‧曾鞏《賀韓相公啟》:「鞏一去朝行,六更歲序。顧茲舊物,自慚簪屨之微;保是孤生,方賴陶鈞之賜。」

○鞮屨:ㄉㄧ ㄐㄩˋ(1)革履。

《禮記‧曲禮下》:「鞮屨,素簚。」孫希旦‧集解:「鞮屨,革履也。」

一說,指沒有裝飾的草鞋。參閱──鄭玄‧注、孔穎達‧疏。

(2)古代少數民族的舞鞋。以皮革製成。

《周禮‧春官‧序官》「鞮鞻氏」。漢‧鄭玄注:「鞻讀為屨。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今時倡蹋鼓遝行者,自有屝。」孫詒讓‧正義:「蓋凡舞履皆用革,而四夷舞屝尤殊異……故以名官也。」

○織屨:ㄓㄧ ㄐㄩˋ用麻、草、絲、革等為材料編織鞋子。

《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織屨,妻辟纑,以易之也。」

《漢書‧翟方進傳》:「母憐其幼,隨之長安,織屨以給方進。」

章炳麟《與劉揆一書》:「故夫織屨飲瓢,槁項不聞國政。」

○重臺屨:ㄓㄨㄙˋ ㄊㄞˊ ㄐㄩˋ即重台履。參見「重臺履。」

唐‧元稹《夢遊春七十韻》:「叢梳百葉髻,金蹙重臺屨。」 

○天冠地屨:ㄊㄧㄢ ㄍㄨㄢ ㄉㄧˋ ㄐㄩˋ猶言天壤之別,比喻差距很大。=天壤之別。

史記˙卷一二七˙褚少孫補日者傳:「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 

《史記‧日者列傳》:「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

宋‧洪邁《容齋五筆‧忠義出天資》:「人之賢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屨乎!」

○杖屨往還:ㄓㄤˋ ㄐㄩˋ ㄨㄤˇ ㄏㄨㄢˊ謂老年人交情密切,時相往來。

宋‧蘇軾《答錢濟明書》:「此行決往常州居住……若遂此事,與公杖屨往還,樂此餘年。」

○昭王墜屨:ㄓㄠ ㄨㄤˊ ㄓㄨㄟˋ ㄐㄩˋ楚昭王在戰敗出走時,丟失一隻鞋子,仍折返將之尋回。後比喻不忘故舊。

見漢˙賈誼˙新書˙卷七˙諭誠。 

○冠屨倒施:ㄍㄨㄢ ㄐㄩˋ ㄉㄠˋ ㄕ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見「冠履倒易」。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屨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補充說明】冠履倒易:ㄍㄨㄢㄌㄩˇ ㄉㄠˋ ㄧˋ比喻上下顛倒。亦作「冠屨倒施」、「冠履倒置」。

《東觀漢記‧楊賜傳》:「口誦堯舜之言,身蹈絕俗之行,亡損溝壑,不見逮及,冠履倒易,陵穀代處。」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二:「明宗之於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納屨踵決:ㄋㄚˋ ㄐㄩˋ ㄓㄨㄥˇ ㄐㄩㄝˊ穿鞋而後跟即破。鞋子破舊不堪,鞋縫綻裂,腳後跟露在外面。形容非常窮困。亦作「納履決踵」。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踵決。」

《韓詩外傳》卷一:「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

【補充說明】納履決踵:ㄋㄚˋ ㄌㄩˇ ㄐㄩㄝˊ ㄓㄨㄥˇ比喻窮困、窘迫。亦作「納屨踵決」。

幼學瓊林˙卷三˙貧富類:「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

○章父薦屨:ㄓㄤ ㄈㄨˋ ㄐㄧㄢˋ ㄐㄨˋ見「章甫薦履」。

【補充說明】章甫薦履:ㄓㄤ ㄈㄨˇ ㄐㄧㄢˋ ㄌㄩˇ冠被墊在鞋子下。喻上下顛倒。

《文選‧賈誼<弔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李善‧注:「冠當加首,而以薦履,倒上為下,故漸不可久也。」《漢書‧賈誼傳》作「章父薦屨」。

○刖足適屨:ㄩㄝˋ ㄗㄨˊ ㄕˋ ㄐㄩˋ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見「削足適履」條。如:「吸取別人的經驗時,要能靈活運用,切忌刖足適屨。」如:「吸取別人的經驗時,要能靈活運用,切忌刖足適屨。」

○刖趾適屨:ㄩㄝˋ ㄓˇ ㄕˋ ㄐㄩˋ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見「削足適履」條。=削足適履。

三國˙魏˙明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刖趾適屨,刻朋傷骨。」

○削趾適屨:ㄒㄩㄝˋ ㄓˇ ㄕˋ ㄐㄩˋ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見「削足適履」條。如:「學習他人的經驗時,應靈活運用,不可削趾適屨。」

【補充說明】削足適履:ㄒㄩㄝˋ ㄗㄨˊ ㄕˋ ㄌㄩˇ意指鞋小腳大,故將腳削小以適應鞋的尺寸。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履,鞋。亦作「刖足適屨」、「刖趾適屨」、「削足就履」、「削趾適屨」、「刻足適履」、「截趾適屨」。=因噎廢食、刖趾適屨。

語本淮南子˙說林:「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如:「擷取他人經驗時,應視自己的需求靈活運用,不可削足適履。」

○刻足適屨:ㄎㄜˋ ㄗㄨˊ ㄕˋ ㄐㄩˋ按照鞋的大小來削自己的腳。比喻勉強求合,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也比喻主次顛倒。亦作「削足適履」。屨:麻製的單底鞋。

宋‧陸游《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適屨。」

如:「吸收別人的經驗,應力求靈活運用,切忌刻足適屨。」

○截趾適屨:ㄐㄧㄝˊ ㄓˇ ㄕˋ ㄐㄩˋ切斷腳趾去適合鞋子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遷就。又比喻勉強求合,生搬硬套而不知變通。見「削足適履」條。=削足就履。

《後漢書˙卷六十二˙荀淑傳》:「截趾適屨,孰云甚愚?」

【補充說明】削足就履:ㄒㄩㄝˋ ㄗㄨˊ ㄐㄧㄡˋ ㄌㄩˇ比喻勉強遷就,拘泥成例而不知變通。見「削足適履」條。=截趾適履。

如:「吸取他人的經驗,應加以斟酌,切忌削足就履。」

○踊貴屨賤:ㄩㄥˇ ㄍㄨㄟˋ ㄐㄩˋ ㄐㄧㄢˋ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見「削足適履」條。

○屨賤踊貴:ㄐㄩˋ ㄐㄧㄢˋ ㄩㄥˇ ㄍㄨㄟˋ屨價賤,踴價貴。受刖刑斷足者多,屨無用,故賤。後即以指刑重且濫。踊為刖足者穿用的鞋子,踊貴以見刖者多,因以比喻刑罰苛濫。亦作「踊貴屨賤」。

語出《左傳˙昭公三年》:「國之諸市,屨賤踊貴,民人痛疾。」杜預‧注:「踴,刖足者屨。言刖多。」

《孔叢子‧執節》:「晏子既陳屨賤而踴貴於君,其君為之省刑。」

○撰杖捧屨:ㄓㄨㄢˋ ㄓㄤˋ ㄆㄥˇ ㄐㄨˋ謂侍奉長者。本謂長者坐久而持杖履,有厭倦起行之意。

語本《禮記.曲禮上》:「侍坐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陳澔集說:「氣乏則欠,體疲則伸;撰,猶持也。此四者皆厭倦之容,恐妨君子就安,故請退。」

○葛屨履霜:ㄍㄜˊ ㄐㄩˋ ㄌㄩˇ ㄕㄨㄤ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過分節儉吝嗇。

語本詩經˙魏風˙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幼學瓊林˙卷二˙衣服類:「葛屨履霜,誚儉嗇之過甚。」

○遺簪弊屨:ㄧˊ ㄗㄢ ㄅㄧˋ ㄐㄩˋ同「遺簪墜屨」。

《北齊書‧高德政傳》:「魏靜帝曰:『人念遺簪弊屨,欲與六宮別,可乎?』乃入與夫人嬪御以下訣別,莫不歔欷掩涕。」

○遺簪墜屨:ㄧˊ ㄗㄢ ㄓㄨㄟˋ ㄐㄩˋ遺落的簪和鞋。比喻不忘故舊。亦作「遺簪墮履」。

北史˙卷六十四˙韋孝寬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之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捨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補充說明】遺簪墮履:ㄧˊ ㄗㄢㄉㄨㄛˋ ㄌㄩˇ遺落的簪和鞋。比喻不忘故舊。亦作「遺簪墜屨」。

唐˙張說˙讓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遺簪墮履之恩,好生養志之德。」

○劍及屨及:ㄐㄧㄢˋ ㄐㄧˊ ㄐㄩˋ ㄐㄧˊ《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言楚王急欲出兵為申舟報仇,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捧鞋的人追到窒皇,捧劍的人追到寢門之外,駕車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後用以形容行動堅決迅速。亦作「劍及履及」。

鄒魯《督軍稱兵與復辟》:「滇軍師長張開儒、方聲濤等,尤摩拳擦掌,大有劍及屨及之勢。」

◎倘使社會上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都能以身作則,劍及履及的力行實踐,那麼移風易俗,絕不會是如挾泰山以超北海般的難事。

○屨及劍及:ㄐㄩˋ ㄐㄧˊ ㄐㄧㄢˋ ㄐㄧˊ春秋時楚莊王等不及穿鞋佩劍,就急著出兵為大夫申舟報仇的故事。形容人行動果決、快速、迫不及待的樣子。後以「屨及劍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或作「劍及履及」、「劍及屨及」。

見《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杜預注:「窒皇,寢門闕。」

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楚莊投袂,屨及劍及,即日伐宋。」

如:「他處事一向屨及劍及,說到做到。」

【補充說明】劍及履及:ㄐㄧㄢˋ ㄐㄧˊ ㄌㄩˇ ㄐㄧˊ形容人行動果決、快速,迫不及待的樣子。見「屨及劍及」條。如:「既然有了計畫,就要劍及履及,積極去做。」

○織席編屨:ㄓ ㄒㄧˊ ㄅㄧㄢ ㄐㄩˋ編織草席、鞋子。形容工作粗賤,地位卑下。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汝乃織席編屨之夫,今輒占據大郡,與諸侯同列;吾正欲伐汝,汝卻反欲圖我!深為可恨!」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5766256

 回應文章

rushoe
2024/05/30 22:43

感謝這篇  整篇讀完 

受益良多啊

(rus@bu.co)

通霄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倒履掃榻
2011/11/07 11:57

倒履掃榻以迎 ─ 也是有關吧。

度凡(ku0315ku) 於 2011-11-11 01:18 回覆:

倒履掃榻以迎 ─另列於與「履」有關的詞語,而非與「屨」有關的詞語。將另文介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