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2/15 22:26:14瀏覽1106|回應0|推薦13 | |||||||||
以『屈』為字根衍生的字
──歡迎引用資訊,但請註明來源! ※屈:ㄑㄩ(名詞)1.委曲的心意。如:「叫屈」、「受屈」。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代子求官,為夫訴屈。」 2.姓。如戰國時楚國有屈原。 (動詞)3.彎曲。如:「屈膝」、「屈指一算」。 降服、折服。 ○指不勝屈:屈著手指頭數也數不完,比喻數目多得不可勝數。 ○卑躬屈膝:低身下跪去奉承別人。形容對人諂媚阿諛。=卑躬屈節、奴顏婢膝、奴顏媚骨、屈膝投降。 4.降服、折服。如:「屈服」。 孟子˙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 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 ○不屈不撓:ㄅㄨˋ ㄑㄩ ㄅㄨˋ ㄋㄠˊ不因為受阻礙而屈服。=百折不撓、寧死不屈、再接再勵、勇往直前←→卑躬屈膝。 ◎他憑著一股不屈不撓的精神,終於在藝壇求得一席之地。 ○威武不屈:面對權勢壓迫,亦堅貞不屈。=堅毅不拔←→奴顏媚骨。 語本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5.降低身分。如:「屈意奉承」、「屈駕光臨」。 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 (形容詞)6.彎曲不直。 孟子.告子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 7.短虧、虧損。如:「理屈」、「情屈」。 漢˙王充˙論衡˙自紀:「然則辯言必有所屈,通文猶有所黜。」 ○詞窮理屈:由於理由不充分,而無言以對。=理屈詞窮。 (副詞)8.勉強、強迫。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9.冤枉。如:屈死、屈打成招。 【與屈有關的詞語】上百則,另頁介紹!
※淈:ㄍㄨˇ(動詞)攪亂使其混濁。 《楚辭.屈原.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漢.揚雄《法言.吾子》:「女惡華丹之亂窈窕也,書惡淫辭之淈法度也。」 ○淈泥:ㄍㄨˇ ㄋㄧˊ濁亂其泥。 《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涉冬則淈泥而潛蟠,避害也。」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窟:ㄎㄨ(名詞)1.洞穴。《玉篇.穴部》:「窟,穴也。」如:「土窟」、「窟窿」、「蛇窟」、「蟻窟」。 《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北周.庾信〈小園賦〉:「藏貍並窟,乳鵲重巢。」 ○狡兔三窟:ㄐㄧㄠˇ ㄊㄨˋ ㄙㄢ ㄎㄨ狡猾的兔子有三處藏身的洞穴。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也作「三窟狡兔」。 《聊齋志異.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 2.人所居住的土室。 《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唐.孔穎達.正義:「謂於地上累土而為窟。」 《孟子.滕文公下》:「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 《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郭瑀傳》:「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 ○營窟:ㄧㄥˊ ㄎㄨ(1)累土穴居的洞窟。 (2)比喻經營藏身避難之所。 唐.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詩:「處己將營窟,論心若合符。」 3.比喻人、事、物聚集、雜處的地方。如:「匪窟」、「賊窟」、「賭窟」、「貧民窟」、「銷金窟」。 《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 宋.張耒〈潘郎以予生日見過致酒出兩詩〉二首之二:「淮陽牡丹窟,盛不數伊洛。」 ○銷金窟:ㄒㄧㄠ ㄐㄧㄣ ㄎㄨ大量花費金錢的地方。多指冶遊的地方而言。如:「賭城拉斯維加斯堪稱為世界上著名的銷金窟。」
※堀:ㄎㄨ(名詞)洞穴。同「窟」。《說文解字.土部》:「堀,突也。」清.段玉裁.注:「突為犬從穴中暫出,因謂穴中可居曰突,亦曰堀,俗字作窟。」 《漢書.卷五一.鄒陽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堀堁:ㄎㄨ ㄎㄜˇ (1)風吹過地面,揚起灰塵的樣子。 《文選.宋玉.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于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 (2)飛揚起的灰塵。 清.顧炎武〈霍山〉詩:「像設猶古先,冠裳蒙堀堁。」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倔:(一)ㄐㄩㄝˊ (二)ㄐㄩㄝˋ (一)ㄐㄩㄝˊ(形容詞)1.強硬、固執。 漢.桓寬《鹽鐵論.論功》:「倔強倨敖,自稱老夫。」 《宋史.卷三六○.趙鼎傳》:「檜見之曰:『此老倔強猶昔。』」 (二)ㄐㄩㄝˋ(形容詞)2.脾氣大、言語粗率。如:「這個人說的話好倔!」
※崛:ㄐㄩㄝˊ(副詞)特起、突出。《集韻.入聲.迄韻》:「崛,崛然獨立貌。」 《文選.嵇康.琴賦》:「邈隆崇以極壯,崛巍巍而特秀。」 ○奇崛:ㄑㄧˊ ㄐㄩㄝˊ(1)高峻突出的山勢。 南朝梁.何遜〈渡連圻〉詩二首之一:「懸崖抱奇崛,絕壁駕崚嶒。」 (2)奇特不同凡俗。 唐.陸贄〈謝密旨因論所宣事狀〉:「自揣凡庸之才,又無奇崛之效。」 ○崛強:ㄐㄩㄝˊ ㄐㄧㄤˋ剛直不屈。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部郎是讀書之人,還有些崛強未服,怎當得夫人一點疑心之根。」 ○崛起:ㄐㄩㄝˊ ㄑㄧˇ(1)興起。也作「倔起」。←→覆滅。 如:「他以犀利的筆鋒,崛起於文壇。」 (2)突起。如:「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崛起幾座小山。」 ○崛崎:ㄐㄩㄝˊ ㄑㄧˊ山勢險絕的樣子。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陁獻錡,崔崣崛崎。」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掘:ㄐㄩㄝˊ(動詞)挖、穿鑿。如:「臨渴掘井」。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 ○臨渴掘井:ㄌㄧㄣˊ ㄎㄜˇ ㄐㄩㄝˊ ㄐㄧㄥˇ比喻事到臨頭才著手準備,為時已晚。也作「臨渴穿井」。←→未雨綢繆、曲突徙薪、有備無患。語本《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溺而後問隊,迷而後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 《封神演義.第三五回》:「一著空虛百著空。臨渴掘井,悔之何及!」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宜未雨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以下為【罕用字】 ※鶌:ㄑㄩ鶌鳩:小鳥名,又名「鶻鵃」,或稱「鶌鶋」。說文解字:「鶌,鶌鳩也,鶻鵃。」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鶌,項有繡文。爾雅:『鶌鳩,鶻鵃。』舍人注:『今之斑鳩也。』郭注:『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 山海經.北山經:「馬成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是名日鶌鶋。」郝懿行.箋疏:「案爾雅云:『鶌鳩,鶻鵃,此鶌鶋即鶌鳩也。」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啒:ㄍㄨˇ又音ㄏㄨ憂也。玉篇.口部:「啒,憂也。」廣韻.入聲.沒韻:「啒,憂也。」
※屈力:ㄐㄩㄝˊ1.足多力。見集韻.入聲.迄韻。 2.「足屈」之異體。足多力。見玉篇.足部。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屈刂:ㄐㄩㄝˊ【劂】的異體字。(名詞) 1.雕刻用的刀。《廣韻.入聲.月韻》:「劂,刻刀。」 (動詞)2.雕刻。 唐.張皓〈藏冰賦〉:「不劘不劂,如磋如切。」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