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4/09 10:36:02瀏覽3883|回應3|推薦5 | |
如無法完整閱讀請按此連結! 【前言】本篇原文有多處來源,不知孰先孰後,在此依發表時間提供網址,請各位自行推斷。其餘引用或轉貼的次數不勝枚舉,上網搜尋文中任一考題便可分曉。至於所謂「臺灣中學的國文考題」,其實是指國內歷屆升大學指考與學測兩項考試,原文並未細說題目出處,經在下一一查明之後,已將出處附註於各小題之後,答案的【試題解析】部分並酌情補充,方便大家溯本求源,可做進一步的研究。 【原始來源】 (一)寫作總醫院 970307國文考試題目有這種挖空心思的必要嗎 心性觀念(腦神經科) 去年因編《國學基本教材》,接觸了一些臺灣中學的國文考題,覺得有些題目出得很有意思。年末,恰逢兩位北京某所大學中 (二)1.葉匡政:台灣中學國文考題難倒大陸博士_葉匡政_新浪部落格 (2008-03-07 02:12:5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ab6b001008i4k.html 2.葉匡政:台灣中學國文考題難倒大陸博士 發表于 葉匡政,詩人,學者,文化評論人。主要關注儒家現代性、現當代史常識重建。現居北京。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log.ifeng.com/article/1341011.html
內容同上則! (三)爆汗!臺灣中學國文題難倒大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w/2008-03/13/content_7779883.ht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w/2008-03/13/content_7779883_1.htm 去年大陸學者葉匡政因編《國學基本教材》,接觸了一些臺灣中學的國文考題,覺得有些題目出得很有意思。年末,恰逢兩位北京某所大學中文係的博士生來公司玩,閒得無事,突然想起電腦中的臺灣國文考題,便隨機挑了10題,打印出來,讓兩位博士生做著玩。兩位倒是認真,做了有10多分鐘,才交的卷。拿過答案一對,兩人正確的竟然都未過半,著實讓人吃驚。晚上葉匡政在公司邊的酒館為二人壓驚,說等《國學基本教材》出了,一定送二位一套。兩人走後,再沒與葉聯絡。下邊公布當日考題,不信的人盡可一試。答案也貼在後面,自己檢查,說不定你做的比兩位博士生好。祝玩得愉快! 現在請各位閱讀考題(有五個選項者為多選題): 1、「請名人代言」是提高廣告說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則廣告標題,如單就文字意義,尋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來代言,則最不恰當的組合是: (A)請莊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請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C)請蘇秦、張儀代言「做個不可思議的溝通高手」。 (D)請司馬光、王安石代言「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9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9) 2、羅董事長的三位朋友分別在今天過七十大壽、喬遷新居、分店開幕。如果你是董事長的秘書,下面三副對聯該如何送才恰當? (甲)大啟而宇,長發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禮,近者悅遠者來 (丙)室有芝蘭春自永,人如松柏歲長新 (A)甲送喬遷新居者;乙送分店開幕者;丙送過七十大壽者 (B)甲送分店開幕者;乙送喬遷新居者;丙送過七十大壽者 (C)甲送過七十大壽者;乙送喬遷新居者;丙送分店開幕者 (D)甲送過七十大壽者;乙送分店開幕者;丙送喬遷新居者。 (9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13)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漢代流行的歌謠,下列文句,與其意義最接近的是: (A)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B)入鄉問禁,入境隨俗 (C)風行草偃,變本加厲 (D)追求時髦,風尚互異。 (91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6) 4、下列各組語詞「 」內的字,所指顏色係相同或相近的選項是: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青紅「皂」白/「玄」端章甫 (C)「縞」衣白冠/玉貌「絳」唇 (D)「丹」楓白葦/「赭」衣塞路 (E)「緇」衣羔裘/「黔」首黎民。 (92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18) 5、沈德潛《說詩晬語》:「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讀□□詩,如見其脫屣千乘;讀□□詩,如見其憂國傷時。」□□中的二位詩人,與下列選項所論詩人相同的是: (A)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 (B)讀柳子厚詩,知其人無與偶;讀韓昌黎詩,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風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葉微落 (D)子瞻以議論作詩,魯直(黃庭堅)又專以補綴奇字,學者未得其所長,而先得其所短。 (9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8) 6、閱讀下列改編自《莊子.讓王》的漫畫,選出最適合形容原憲品德修養的選項:
【圖一】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 (A)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 (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C)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 (D)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9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試題9) 7、人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質素,而文人亦常在詩作中流露對人倫的真切感受。我國傳統將人倫略分為五個層次: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為了更切合實際,可以稍稍改動為:(一)夫妻(二)親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詩篇,其內容符合此排序的選項是: 甲、自君之出矣,羅帳咽秋風。思君如蔓草,連延不可窮(南朝.梁.范雲詩) 乙、遊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詩) 丙、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唐.杜甫詩)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階蘚暈青。便是兒時對床雨,絕憐老大不同聽。 雁回杳杳渾無夢,鵲語啾啾似有憑。忽得遠書看百過,眼昏自起剔殘燈(宋.劉克莊詩) 戊、燈怯寒威焰不青,忽聞急雪打窗欞。宵深未敢拋刀尺,為伴孤兒課一經(清.汪鈴詩) (A)甲丙乙丁戊 (B)丙乙甲丁戊 (C)甲戊丁乙丙 (D)丙丁戊甲乙。 (96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10) 8、(甲)萬古丹心盟日月,千年義氣表春秋 (乙)未劈曹顱千古恨,曾醫關臂一軍驚 (丙)天意欲興劉,到此英雄難用武 人心猶慕項,至今父老尚稱王 (丁)由仁居義,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 知言養氣,充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 上引對聯各詠一歷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A)關羽/扁鵲/項羽/孔子 (B)關羽/華陀/項羽/孟子 (C)文天祥/華陀/劉邦/孔子 (D)文天祥/扁鵲/劉邦/孟子。 (95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9) 9、下列各組文句中,「 」內連用數字的表達意義方式,前後不同的選項是: (A)「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兩三雞犬聲/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C)鬢毛「八九」已成霜,此際逢春只自傷/溪回山石間,蒼松立「四五」 (D)美人「二八」顏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非復「三五」少年日,把酒償春頰生紅。 (95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3) 10、文學作品往往呈現作者不同的思想傾向,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表達追求涅盤永生的佛教思想 (B)「生滅原知色即空,眼看傾國付東風」,表達諸行無常的佛教思想 (C)「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表達言不盡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民胞物與的儒家思想 (E)「夢想三山更五湖,新從世外得真吾」,表達放心物外、崇尚真我的道家思想。 (95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22) 【參考答案】 1、(D) 2、(A) 3、(C) 4、(A)(B)(D)(E) 5、(A) 6、(C) 7、(C) 8、(B) 9、(C) 10、(B)(C)(D)(E) 3、【試題解析】《後漢書》曰:「前世長安《城中謠》,言改政移風,必有其本,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漢童謠唱:「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皆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由此可見人們對美的追求已相當自覺。 (譯文):在上位者喜歡將髮髻梳得高高的,四方人民就跟著將髮髻梳得一尺高;在上位者流行畫比較寬的眉形,四方人民畫的眉就將近佔了半個額頭;在上位者喜好寬大的袖子,四方人民就全部用一匹長的布來裁製衣袖。 「城中」,代表京城之上位者。「四方」,代表四方之人民。上位者愛好什麼,四方之民便爭相仿傚,甚至變本加厲。即所謂「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原才〉)故選(C)項「風行草偃,變本加厲」。 4、【試題解析】(A)青綠色的玉石/青綠色的玉石。(B)黑色/黑色。 (C)白色的絲織品/深紅色。(D)紅色/紅土。(E)黑色的絲織品/黑色。 5、【試題解析】題幹語譯:個性和表情,每個人不同。讀李白的詩,就如同看到他在君王面前脫鞋;讀杜甫的詩,就如同看到他憂心國事、感傷時局的樣子。 題目考的是「詩如其人」。故從「脫屣千乘」的自然率真,可知應是輕富貴、灑脫率真的李白;從「憂國傷時」的沉鬱悲憫,可知是社會詩人,悲天憫人的詩聖杜甫。則選項中,(A)的杜甫最適當。 6、【試題解析】從原憲與子貢的對話,及子貢面有愧色可知。住在窄巷破屋的原憲,面對富貴逼人的同門師兄弟子貢,子貢開玩笑地說:「唉喲!什麼事讓您過得如此困苦啊?」原憲答曰:「只是貧窮了點,學了道理卻不能實踐,才叫做困苦。」原憲不卑不亢的回答,展現的品德修養是「不以貧為恥」,故選(C)。 【題幹語譯】: (1)原憲在魯國,居住在空蕩蕩的小屋子裡,屋頂蓋著新割下的茅草,蓬草編成簡陋的門門不堅固,折斷桑條作為門軸,用破甕做窗子。 (2)子貢駕著高大華貴的馬車,進不了小小的巷子,只能用走的前去看望原憲。 {3}子貢說:「哎呀!先生得了什麼病嗎?」原憲回答:「我聽說,沒有財物叫做貧,學習了卻不能付諸實踐叫做病。如今我原憲,只是貧困,而不是生病。」 {4}子貢聽了不安,退後數步,面有羞愧之色。 (A)語譯:能發現自己的過失而自我我反省、責備。出自《論語.公冶長》。(B)語譯: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身分卑下的人)求教為恥辱。出自《論語.公冶長》。(C)語譯:穿得破破爛爛,與穿著貂皮大衣的人(錦衣玉袍者)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絲毫羞愧。出自《論語.子罕》。(D)語譯:穿粗劣的衣服,卻把祭祀用的禮服禮帽做得很華美;住簡陋的房子,但盡力去興修水利工程。意謂不在乎穿破舊的衣服,而致力于禮制的推廣;不在乎住的房子窄小,而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出自《論語.泰伯》。 7、【試題解析】甲、出自范雲〈自君之出矣〉。翻譯:「自從你離開後,房裏用絲羅作成的帷幕只能獨自吞咽秋風。我對你的思念如蔓生的野草,連綿延長不斷絕啊!」乙、出自孟浩然〈送朱大入秦〉。翻譯:「遊人朱大要到武陵去,分手時,我將價值千金的寶劍贈送給他,用以表達我平素對朋友的一片真心。」丙、出自杜甫〈孤雁〉。翻譯:「孤雁不吃不喝飲清水,只是哀鳴著想找同伴。誰來可憐形孤影單,與雁群失散于雲霧重重之中。同伴身影,似現天邊,孤雁于是更努力地哀鳴,希望同伴能聽見。偏偏林中的野鴉不知孤雁的心緒,猶自亂紛紛地鳴噪。」丁、劉克莊〈和仲弟十絕〉。翻譯:「春天的時候,屋檐間流下的水滴,在臺階上滴答作響,讓苔蘚的色澤更加青翠。想起小時候常一起對床聽雨,如今年紀大了卻無法同聽雨聲,真令人感傷。雁鳥飛得不知去向,連夢中都不曾出現;但鵲鳥啾啾卻又像是在訴說什麼。突然接到你從遠方寄來的信,忍不住翻來覆去地看了許多遍,那怕眼晴看花了,燈油快用完了,還是起身來把燈撥亮繼續看。」戊、出自汪鈴〈夜課〉。翻譯:「燈火似乎也害怕寒冷而顯得黯淡,忽然又聽到一陣急雪敲打窗戶。即便夜深,也不敢拋卻手上的剪刀與尺,只因為要陪伴小孩繼續讀書。」 8、【試題解析】(甲)據說關羽喜讀《春秋》,甚且到了『一目了然』的地步。(乙)出自〈王文濡題江蘇揚州華佗廟〉聯,「未劈曹顱」是說「曹操有頭痛的病症,聽說華佗醫術高超,便請他來為自己醫病。華佗對曹操說必須將他的腦袋切開醫治,生性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來殺害他的,一怒之下就下令殺死華佗」。「曾醫關臂」是說「關羽手臂為箭所傷,後來傷口雖然愈合,但每到陰雨天,還是常覺得骨頭疼痛。華佗認為那枝箭頭上有毒,毒已入骨。只有剖開手臂,刮去骨上的毒藥,才能根除後患。關羽便伸出左臂,讓華佗剖割」。(丙)出自〈江蘇無錫項王廟〉聯,「劉」是指「劉邦」,「項」指「項羽」。(丁)出自〈乾隆題山東鄒縣孟廟〉聯,「由仁居義」、「知言養氣」、「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皆為孟子的學說主張。 9、【試題解析】文句中若有數字相連的情形,其關係大致為相除、相乘與分立三種關係。(A)「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出自《孟子.滕文公》,語譯為:「對農業徵收十分之一的稅率,免除關卡和市場的賦稅,這些政策今年不能做到。」可見「什一」為「十分之一」之意,為相除關係。/「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語譯為:「即使有披甲雄師百萬之眾,只要徵調關中人民百分之二就可抵抗」。可見「百二」為「百分之二」之意,亦為相除關係。(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兩三雞犬聲」出自楊萬裏〈至節宿翁源縣與葉景小酌〉,語譯為:「只有六七間用茅草竹木所建的屋舍,還有兩三聲雞犬的叫聲。」故「六七」為分立關係,即「六或七」之意。/「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出自杜甫〈無家別〉,語譯為:「前後左右鄰居有什麼,只有 10、【試題解析】(A)出自李白〈遊泰山〉。翻譯:「如何找到長生不死之藥,然後展翅高飛飛向仙山蓬萊與瀛洲這樣的人間仙境。」這是道教思想,而「涅盤」是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癡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回生死。(B)出自陳寶琛的〈落花詩〉。翻譯:「在生滅之間早知萬物萬象是一場空,眼看春花都要交付給東風。」(「傾國」是借代,本來指的是美女,在這裏指「花」。)在這首詩裏作者充滿了人生的問題,透過詩詞,以及對佛教真實智慧的開悟,把它表達出來。(C)出自陶潛〈飲酒〉。翻譯:「這樣的生活中有著真淳樸實的意境,我已經了然領悟,心想辨明分說,卻一時不知如何表達」。「忘言」出自《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據此,詩中陶潛要表達的是,他在與大自然景物融合之中已經體會領悟到一種人生的況味(得意),達到了「忘言」的境界。《人間詞話》稱此詩已入「無我之境」。(D)出自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翻譯:「如何才能得到廣闊的房子,收容天下的貧寒之士,使他們都能遮風擋雨,展露歡顏?」充分表露推己及人的仁愛之心。(E)翻譯:「我夢想回到三山五湖,能從大自然找到真正的自己。」呈現追求自然的道家思想。 各位:做完練習後,請問您的成就感如何呢?歡迎您留下一些感言,謝謝! 文章定位:
1、【試題解析】司馬光、王安石二人原本有不錯的交情,但因王安石堅持變法,且不肯採納司馬光的規勸,經多刺激辯後,司馬光遺憾地與王安石斷交,雙方在政治上互相對立,甚至司馬光當上宰相後,立刻將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不分好壞全部廢除。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