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快偈
諸佛出世第一快
聞法奉行安穩快
大眾和合寂滅快
眾生離苦安樂快
釋文:有廣狹二義,廣義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與祇夜(梵 geya),兩者均為偈頌之體,然兩者之意義互異:偈前無散文(長行),而直接以韻文記錄之教說,稱為孤起偈,即伽陀;偈前有散文,而尚以韻文重複其義者,稱為重頌偈,即祇夜。然諸經論中或有混用此二者之情形。狹義之偈則單指梵語音譯伽陀、伽他、偈陀、偈他。意譯諷誦、偈頌、造頌、孤起頌、不重頌偈、頌、歌謠。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經之一。此文體之語句,則稱偈語。梵文文獻中由特定音節數與長短組成之韻文,通用於佛教經律論。偈之種類極多,佛典中最常用者為兩行十六音節(兩句八音節)所組成,稱首盧迦(梵 loka),又稱通偈。另一種為兩行二十二至二十四音節(兩句十一至十二音節)所組成,稱為 triubh(音律之一種)。此外,不限音節數者為兩行八句(四個短音量有七句與一音節)所組成,稱為ry(音律之一種)。此一偈之漢譯有四字與五字各兩句兩行,自外形觀之,如同漢詩,但無韻律。長偈中未必為一頌二行,而每有一至四行者,原典中偈之音節數與漢譯後之偈句,其字數並無直接關係。此外,一般首盧迦不限制音節之長短。另有為表示散文之長度,而將各段散文逐一分別為三十二音節者。例如漢譯大般若經最初四百卷相當於四百卷之梵本,稱作十萬頌般若。漢譯經典中,多處提及偈頌,然各經所說不一,順正理論卷四十四謂,偈有二、三、四、五、六句等。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謂,一切之偈,稱為祇夜,亦稱伽陀,有三句、五句、六句等。成實論卷一謂,祇夜(偈)有伽陀、路伽兩種,路伽又分順煩惱、不順煩惱兩種,十二部經中之伽陀即屬不順煩惱之類。百論疏卷上謂,偈有兩種,一種稱通偈,即首盧迦,為梵文三十二音節構成;一種稱別偈,由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又佛教之詩文稱為偈;偈即作詩,為作文之意。〔顯揚聖教論卷六、大毘婆沙論卷一二六、玄應音義卷二十四、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本〕(參閱「十二部經」344、「孤起偈」3142、「祇夜」3918)(釋文出處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