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大陸飛彈『瞄準』台灣」~維繫兩岸和平才是最好的防禦
2015/11/10 16:58:50瀏覽2205|回應1|推薦4

 

評「大陸飛彈『瞄準』台灣」

~維繫兩岸和平才是最好的防禦

 

  2015117日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總統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會面與建立熱線電話,就是兩岸邁向和平協議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第一步,這比盲從民粹提出的「撤除飛彈」更具實效。

  此外,對於部分政治人物與媒體名嘴一再強調「海峽對面部署了1500枚飛彈瞄準台灣」的議題,存有以下的盲點:

 

一、沒開戰之前都只有『駐防部署』沒有『瞄準

  東南四省的飛彈部隊,以一千公里以內的短程戰術飛彈為主(如東風15、東風11等。東風11/M-11短程彈道飛彈,台灣,300公里,1992超過40枚以上已在服役中。東風15/M-9短程彈道飛彈,台灣,600公里,1990年超過200枚以上已在服役中)。

  現在又增加了射程達二千公里以上的東風21飛彈,又是機動隱蔽部署,將對台海和周邊地區造成極大威懾。(東風21/21A型中程彈道飛彈中亞、東亞、印度、駐菲美軍1,800公里,1986年為巨浪一型潛射彈道飛彈之陸基式版本,以機動發射車發射。)

  中共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曾在華府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大陸在台灣對岸只有“駐防部署”,沒有“作戰部署”,更沒有“導彈部署”」。此話一出,立即引起議論。中共對台戰術飛彈部署至少有六旅,福建永安和仙游都有;“駐防部署”和“作戰部署”為一體兩面。其實陳炳德說的並沒有錯,這些飛彈平時無論在軍卡或火車上,都處於隱藏狀態,符合所謂的一般性"駐防部署",戰備或演習時可快速移動至定位,通過電腦操作完成瞄準,時至今日這已形同常識,所以台灣的政客和名嘴也不要再含混地把“佈署”講成“瞄準”,在“自欺欺人”的同時成了“自愚愚人”!

 

二、大陸飛彈數量遠超過「愛國者三型」等現有飛彈防禦體系的能力

  以前,台灣防空導彈密度在世界上被列為僅次於北越河內、伊拉克之後的第三名,今天,前兩者的時空環境都已隨煙飛逝,不知不覺中台灣可能成了世界防空導彈密度的第一名。

  依據200492日中共華夏經緯網的報導,台灣以“連”為單位環島部署,構成環島防空火力網。主要有50個防空導彈連、400多具導彈發射架、約6000枚各型防空導彈。另外雄二E巡弋飛彈已經開始量產。

  1994年向美國訂購了3套改良式“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系統及200枚“愛國者”2型導彈,一套系統配備一部MPQ-53型相控陣雷達,一次能跟蹤90-125個來襲目標,引導8枚導彈,但只能對其中的3枚導彈實施攔截。

  2004年購入3套“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系統,同時只能有9枚導彈實施攔截作戰。

  目前台灣現有的「愛國者三型」飛彈防禦體系武器,是最新型的PAC-3(飛彈長5.2公尺,直徑25公分,重320公斤,最高速度超過音速五倍,有效高度15,000公尺,有效距離20公里。)是反飛彈的最後一道防禦,因為距離敵人彈道飛彈落地的時間已經剩不到二十秒。美國號稱對一般飛彈有80%的攔截率,但是對彈道飛彈的彈頭攔截率,美國說沒做過這種試驗。採用的攻擊方式是直接撞擊,不用近炸引信,因此必須直接命中目標,增加了攔截的困難度,也就是說降低了攔截率。在這種情況下,唯一保險的方法,就是連續放出二枚以上的愛國者飛彈攔截一枚來襲飛彈,美國建議愛國者飛彈攔截系統採用4:1的「漣漪發射」。

  事實上「愛國者三型」是美國本土四層飛彈防禦系統的最後一層,其上還有高空飛彈防禦、大氣層外飛彈防禦、和敵國上空的飛彈防禦(在敵國的洲際飛彈還在爬升階段的時候就用太空雷射炮擊毀,這是反飛彈中技術層次最高、最野心勃勃的計畫),所以「愛國者三型」是最後、也是技術層次最低的一層,但是每一枚的售價仍高達三百萬美元(荷蘭、日本每枚單價約三百二十萬美元,台灣每枚單價約三百零一萬美元),是「東風11」和「東風15」五十萬美元製造費的6倍。

  愛國者火力單位的發射器是有限的,火控系統同時鎖定來襲飛彈的數目與同時指揮的愛國者飛彈也是有限的,尤其愛國者又是至少以兩枚攔截一枚進襲飛彈,因此不用太多的飛彈執行飽和攻擊,就會使防衛網失效。

  台灣儘管已是防空導彈密度最高的地區,但是仍然缺乏反擊來襲飛彈的能量,波斯灣戰爭也證明反擊成本效益很差,對方很容易部署做過飽和攻擊。

  中共目前的飛彈技術與能量遠遠超過原來愛國者設計的假想敵~第三世界國家,因此要期望愛國者的表現超越在中東的實戰經驗,可能容易會失望。

  另外,中共發展的如衛士二型長程火箭雖然彈頭酬載、精度可能比東風飛彈都差一點,但成本也較低,射程若能飛越海峽,則更容易實施飽和攻擊,將愛國者飛彈消耗殆盡。

 

三、「數短程飛彈」如同「數手榴彈」沒有意義

  國防部「104年中共軍力報告」,「二炮部隊總兵力」成長為15萬餘人,較100年至103年成長了近萬人;「各型彈道及巡弋飛彈」的數量則增為1700枚,較100年至103年成長百餘枚;「海峽當面所部署的短程彈道及巡弋飛彈」也成長為1500枚,較100年至103年成長了百餘枚。

  海峽當面所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是指「東風11」和「東風15」,但是這兩種飛彈都是移動的,而且有偽裝,即使是美國都難以從衛星觀察上得知有多少這種飛彈,如果靠滲透的間諜獲取資料,這個數字就只能是推估。

  製造「東風11」和「東風15」在中共已是非常成熟的技術,每一枚的製造費用不會超過五十萬美元。中國的戰爭潛力巨大,如果中共決定生產這種短程飛彈,每年生產五千枚並不費力,每年如果只生產一千枚根本不必進入戰時經濟。因此數這種短程飛彈有意義嗎?你為什麼不去數手榴彈?

  尤其不要用201591日自由時報「中共對台的飛彈數量從一千四百餘枚增加到一千五百餘枚,顯示馬政府的兩岸開放政策,無助於降低中共對台的武力部署。」的這種毫無軍事專業素養的論調來評專業議題。

 

四、大陸飛彈後撤無濟於事

  美國與蘇聯在1987年實施的中程彈道飛彈零方案,是互相銷毀S-20與潘興飛彈,而不是後撤。依中共目前立體交通網的建設,機動部署能力使撤飛彈並無實質上的意義。

  中共二砲已部署近中遠程各型彈道飛彈,撤短程飛彈,並不表示中程飛彈不能接替威嚇。事實上,撤短程彈道飛彈過於象徵性,陸基、空射、潛射巡弋飛彈威脅更大。

  另有報導,中共幾年前在東南地區主要鐵路沿線設立機動飛彈部隊,作為其鐵路運輸和臨機發射之用。

  1、鷹廈線(鷹潭至廈門)的地位尤為突出,它南經福建南平、永安(八一七旅)至廈門;北連江西樂平(八一五旅);東接浙贛線連結浙江金華(八二三旅),把分散於贛、閩、浙等處二炮戰術飛彈基地連在一起。

  鷹廈線原為中共攻打金門的產物,早建於一九五○年代。二年前,中共提出整建該線計畫,將其提速為每小時二百五十公里以上的雙線(附線)和電氣化快速鐵路。假以時日,沿線戰術飛彈部隊的機動性、隱蔽性和飽和攻擊能力將大為增強。

  2、營運五年的贛龍線(贛州至龍岩)也別具意義。該線打通贛、閩兩省東西向的阻隔,江西贛州的飛彈部隊(八二一旅)由此前推至福建龍岩,去年起該線部分路段實施雙軌和電氣化,行車時速達二百公里,這條鐵路雖有經濟考量,提速更顯其軍事價值。

  軍事專家指出,鷹廈線和贛龍線在廈門交會,呈左右呼應之勢,內陸飛彈部隊可順鐵路沿線前推三百至五百公里作戰縱深,發射結束迅速撤回,暫避於沿線鐵路隧道以保存戰力,伺機而動。若有政治協商需要,把飛彈藏於大山鐵路隧道之中暫時封存,誰會知道!

  3、梅汕鐵路位於廣東梅州的飛彈部隊(八一九旅)得以順路南推至潮汕一帶,爭取了一百五十公里的作戰縱深,向南指向南海,向東面向台灣,左右開弓。另順著龍梅線(龍岩至梅州),贛、閩、粵等三地的飛彈部隊前後相連,加上浙贛線,整個東南地區的二炮戰術飛彈基地得以成網。

 

五、軍事互換得不償失

  針對台灣提出的「撤除飛彈」要求,中共若用撤短程彈道飛彈,換取我們任何軍事上的相對性讓步或承諾,譬如換美國停止對台灣的軍售,你同意嗎?因此必然是「得不償失」。

  所以,117日馬習會之後,馬英九總統的會後記者會答覆記者詢問:總統在一開始跟習先生表達兩岸降低敵意,提到台灣民眾關心飛彈部署問題,不曉得總統是否有具體向習先生提出撤除飛彈立場?

  馬英九總統:我在裡面有提到,他的回應就是說這個部屬是整體性的,不是針對台灣人民。我想這是兩岸領導人間第一次談這個問題,我至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告訴他台灣人民有疑慮,希望他重視。

  從以上的說明來看,習總書記說的:「這個部屬是整體性的,不是針對台灣人民。」亦屬事實,所以在台灣而言,「撤除飛彈」根本是個假議題,是媒體炒作出來藉以證明提出者「愛台灣」,完全無濟於事,遠遠不如兩岸領導人見面、握手、建立熱線來的具有實效。

  所以今後就別再提:「撤除飛彈」這個傻問題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mthfh&aid=35322212

 回應文章

不信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11 11:15
我同意飛彈本身的機動性能,使得"後撤"幾乎無實質意義。我想指出,本文中用了數次的"部屬",應為"部署"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