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3 22:14:02瀏覽959|回應3|推薦0 | |
上禮拜看報紙提到台灣財金立委劉億如成為日本經濟智囊集團大和總研(Daiwa Institute of Research, DIR)的世界的「首席經濟顧問」(Chief Economic Advisor),芝加哥大學經濟博士的她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中國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執教,並在台灣擔任兩屆立委,任內積極推動各項金融法案,如今她的舞台即將擴展到世界,一展金融長才;而我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同學日前在量販店當行政助理,每天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12點,月薪卻只有2萬2,很明顯地,兩者的報酬不成比例,其中,很重要的是人才的取代性,在這個競爭的世界裡,企業期望投入最少的成本來創造最大的報酬(profit),人才(talent)當然是最重要的關鍵,因此,如果工作性質本身的知識密集度越低就越有可能被外包或取代,這也是薪水高低很重要的衡量指標,投入時間的多寡不是重點,因此對於即將投入職場或已經「身陷苦海」的工作人而言,首先要問問自己能提供企業什麼樣的價值(value),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利基點。再來看另外一個例子,昨天在朋友轉寄的一份打工機會發現了同樣的情況,僅需勞力投入的工作人員可以拿到時薪200元;另外,翻譯人員卻可以拿到時薪400元,同樣的工作時間卻領著不一樣的薪水,未來這樣的情形會越來越普遍,甚至會出現工作時間較少卻拿到較多的報酬的情形,這也是越工作卻越窮的原因,加上有錢者有機會進行投資,資本累積的速度當然也就越快,一個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時代就是這樣產生的。 上述講的就是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時代的縮影,根據OECD的定義:「知識經濟就是一個擁有、分配、生產和著重使用知識的新經濟模式」,17世紀的思想家培根就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這也是世界各國競相投入資源於高等教育的原因,身為世界高等教育翹楚的美國在這方面一直享有很大的優勢,這也是奠定美國近30幾年成為世界霸權的重要關鍵,然而時至今日,情況開始有了很大的不同,記得2006年暑假是我第一次去美國,到各便利超商或是量販店購買日用品時,看到架上總是擺著跟時尚、流行、八卦還有娛樂相關的雜誌,鮮少有機會閱讀到Time、businessweek或是newspaper等時事性雜誌,從架上的雜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場(也就是人民)的需求,同樣地,最近在美國流行的真人實境節目"American Idol"就可以看到美國目前年輕人的縮影,有位參賽歌手Kellie Pickler參與了一個名為"你比5年級聰明嗎?(Are you smarter Than a 5th grader?)'',節目中有個題目是:「請問布達佩斯是歐洲哪一個國家的首都?」不清楚答案的她選擇相信那位五年級小男生的答案-匈牙利(Hungary),只是也同時感到納悶(disbelief),她回答說:「"Hungry(飢餓)?我只聽過土耳其,但Hungry?我卻從來沒聽說過。」這樣讓人貽笑大方的事件突顯出了年輕人在知識上面的努力嚴重不足, 現今62歲的作家Susan Jocoby就針對這樣的情形寫了一本名為"The Age of American Unreason"他提到在一個講求大眾文化(pop culture)的社會裡知識份子長期以來在美國的歷史中被遺棄(dismiss)和嘲笑(mocked),然而近年這樣的情形卻更加的惡化,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太多的學習會是件可怕的事情)及反理性主義(Anti-rationalsim,證據或是事實並不重要,只要有意見即可),大眾不只對科學、文化、公民知識感到陌生,甚至覺得那些東西一點也不重要,有這樣的思維就會發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次蘇珊到一家上東區(upper East)的一家酒吧,聽到兩個人在談論發生於1941年的日本空襲美軍的歷史,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A:日軍這件事情就跟珍珠港事件很像 B:什麼是珍珠港事件 A:那就是越軍進行空襲,並擲炸彈於港口,這就是越戰的導火線 這樣的對話就是激起蘇珊寫這本書的原因,患有這樣"疾病"的人到底有多少呢?根據國家地理雜誌調查:在18到24歲的美國年輕人中,有將近一半的人不認為知道新聞事件的發生地在哪裡是很重要的,也因此,在911發生3年後,僅有百分之23的年輕人可以清楚地指出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的所在位置,我想這是很嚴重的情形,也就是為何Thomas Friedman要在The World is Flat那本書裡批評美國的教育制度,susan也說:「儘管人們上學的時間越來越長,但卻沒有證明他們真的學到了更多。」同樣的情形來看看我們台灣,窄化的教育制度逼迫學生整天應付課本上面的東西,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自我充實,也就很難有能力去應付未來的世界,未來你想要的月薪是2萬、5萬、20萬、還是100萬呢?為自己立個目標,從現在開始努力吧。 參考資料 NY Times / Dumb and Dumber: Are Americans Hostile to Knowledge? / PATRICIA COHEN / February 14, 2008/ http://www.nytimes.com/2008/02/14/books/14dumb.html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