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連 宋
2005/05/14 15:31:54瀏覽289|回應0|推薦0

連 宋主動求見中共的領導人 ,連在台灣實行的民主自由政治的價值和憲法裡明確的中華民國的國號,都沒膽識與道德勇氣,公開的向中共表白與堅持. 其屈膝稱臣之懦弱舉止, 已在所謂的"歷史留名"裡, 留下一段讓人臭罵的恥辱. 至於,其他方面的談判接觸,是彼此互惠的事務, 並不足誇讚或邀功. 台灣人民並不買這種帳的. 只不過, 兩岸能再接觸,是聊勝於無而已!

連 宋在台灣,是失敗的政客. 不知反省,重新深耕台灣本土,反而捨本逐末的要" 聯共制台"., 也捨近求遠的跑入"敵區", 想找" 市場". 要知,至今 中共是不讓人民有政權的. 連個集體練功, 都要不擇手段的鎮壓, 消滅殆盡. 又哪而來民主政治的市場啊? 連 宋真是愚昧的妄想闖進, 所謂的"歷史定位",而孤注一擲 . 無奈,底氣已盡, 徒然可悲!

"唬"台灣的手法, 國  共都幹過. 但是無效! 於是,就想 一起"胡"台灣. 可是,這個麻將局,還是三缺一啊? 怎能胡呢?

民主政治,是全人類的共同潮流, 共產思想早已淘汰. 即使是中共,都被迫在試點的農村,推行 政治選舉. 這種樣版又刻板的選舉, 人民不敢自由推舉候選人, 也不能暢所欲言的自由發表政見. 一切要看上級的指示和指導. 這距離所謂的 "民主自由的政治"之路,  還相差十萬八千里! 要和台灣人民所追求,並且正在實行的 真正全面化的 自由 民主的生活和制度  價值感, 都有天壤之別 !

 雖然,有人在演講裡,含蓄的說:" 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卻沒膽識與道德勇氣, 提出開放黨禁 報禁的具體在台灣政治改革的經驗給胡, 而避開, 只談經濟這些事務性的小事.大原則與立場,卻不堅守和表明, 就是被統戰而不知. 這真是一趟 糊裡糊塗的 朝貢稱臣 卑屈之旅, 也是民主政治的敗筆!

還有人,對台灣囂張到:" 看我回去能做什麼"的話,  都大言不慚的說出口. 殊不知,他已經自亂陣腳而不知啊!  試問,他有何公權力來 強加於台灣?  他有什麼天賦的, 天大的"大權"來強加限制台灣人民,對自己未來的選擇?   他是個什麼東西?!   他搞個 莫名其妙  的什麼玩意兒的 " 兩岸一中", 然後,還要一再的註解  .這是多麼笨拙的政治表達啊!  讓台灣內部要拼命內耗, 卻讓中共冷眼的在吹號. 這是  愛台灣?還是  害台灣?

請問, 他哪裡愛台灣 ? 愛了什麼?  他哪裡在堅持 中華民國的立場和立國的精神了?  他是來軋一腳, 出出風頭的而已!  誰說他的" 兩岸一中",  會比" 一中各表" 來得 切合實際?  顯然,  他回台灣" 要做的事",可能就是Trouble Maker了.

民注政治這條路, 台灣已經走進去了, 只會深化,不會淡化. 因為,大家已能逐漸感受,民主政治就是" 生活化的政治".它 和日常生活密切的結合,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權力",對自己權利和權益的直接影響, 而會自然而然的重視這種制度的政治.  這種自我感受而選擇的 民主政治, 才是合於人類生活的合理政治制度. 怎可有人任意剝奪別人的自由選擇權呢? 那樣的人,哪配談什麼 台灣優先的 民主政治? 他只不過是 貶抑自己 阿諛中共的 奴隸心態而令人瞧不起罷了!  我的自由權利,絕不容他人來剝奪!!! 這就是民主政治!

其實, 獨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 就是" 台獨政治"的政府了. 只因為,有些政客的偏差心態, 搞什麼情節而大玩什麼遊戲.  "台獨"  就是" 獨台". " 獨台" 就是" 台獨".  " 台獨"就是1949 年到今天現狀的" 中華民國".   "今天現狀的 中華民國" 就是"台獨".  否則,為什麼過去和今天 都要一再的修憲?   "台獨" 就是台灣! 有什麼要自亂陣腳 對自己可怕的?  可惡的是中共政權! 對中國人民的壓制 欺詐 偽造歷史 纂改文化和文字, 和無所不用其極的 打壓台灣   欺壓善良的台灣人民 詐騙台商的血汗錢, 然後還要武力威嚇台灣, 分化台灣內部. 這樣的共產黨政權,才是中華民族裡 最卑劣而令人憤怒的 一群! 

一次會談,又無 公權力賦予多數的台灣民意 ,就想胡牌?  恐怕忘了打麻將的基本認識. 沒有四個人,能叫做打牌嗎? 台灣人民不會缺席的, 台灣的十 六張牌的打法, 肯定比打十三張牌的有內容 有技巧.

 能胡牌的,是台灣. 因為,走對了路! 這條民主政治的大路, 將台灣與人類潮流的普世價值完全接軌, 讓台灣可長可久的走自己的路. 而後代的中國人民和台灣人民,必有機會親見 中共政權,終向 民主政治制度靠攏而使得中國改觀!

 要民族再融合,這不是壞事. 但是, 是要在出現 懂得 落實 人權的普世價值 的仁愛政權出現後, 兩岸才值得合而為一. 現在的中共政權,還十分血腥  殘暴, 並不值 得台灣冒進, 一廂情願的"妄想改變". 台灣,仍應以自身的利益為第一,才是上策.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sslover7777&aid=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