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21107金馬解嚴20年的省思
2012/11/07 13:10:04瀏覽1311|回應0|推薦0

    今天是金門、馬祖解嚴20週年紀念,相較於台灣本島的解嚴紀念日(715日),在戒嚴體制中,軍管時間最長、人民基本權利遭到最多禁錮的金馬離島,解嚴紀念日則顯得不為人關心。今年連江縣政府主辦了「戰地政務解除20週年-紀念馬祖不能被遺忘的年代」活動,金門則有民間團體鄉土文化促進會主辦「戰地36-金馬解嚴二十週年」戒嚴人權系列展,除此之外,似再無其他官方紀念儀式,憑弔這已然被遺忘的金馬戒嚴歲月。

    論者每每以舉世最長的戒嚴體制在台灣,控訴黨國體制如何打壓民權,殊不知,自194911月金門成為「軍事管制區」始,到1992117日解除戒嚴令,歷時長達435個月又19天,事實上,金、馬的出入境管制一直要到1994年的428日才真正解除,算來軍管歲月竟然長達45年,舉世罕見。

    毫無疑問,金馬居民正是戒嚴體制與兩岸對峙下的最大犧牲者,解嚴紀念雖然不是為了凸顯悲情,惟撫今追昔,台金、金廈的情勢發展,不免讓人感慨系之。

    金、廈這兩個兄弟島,在1949年以後成為兩岸對峙的前哨,廈門命運的轉捩點出現在1978年,三落三起的鄧小平選定廈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廈門各項經濟數據已然不可同日而語;相反地,實施戰地政務實驗長達36年,宣稱要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縣的金門,不僅在廈門經濟特區成立15年後才真正解除軍管,解嚴20年來的軟硬體建設,除了飄香兩岸的金門高粱,也著實乏善可陳。

    金廈錯置、翻轉的時空,絕非歷史的偶然,而是人為政策下的必然宿命。何其諷刺,當廈門從砲打金門的前線搖身一變成為經濟特區後,台北執政當局不是提出建設金門的具體方案,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強化戰地意象、強化精神武裝,甚至到了兩岸交流絡繹不絕,台北、上海號稱一日生活圈的現在,金馬戒嚴令似乎仍高掛在台北朝野政客的心中,從未真正卸下。

    金門人的無奈,不僅來自金廈發展的落差,解嚴以來金門的民主,亦頗令人感慨,對金門人而言,或可抱怨錯誤政策蹉跎了金門前途,但對於解嚴20年以來的民主品質,我們卻必須負起絕對的責任。

    軍管期間,金門人的公民權與參政權遭到嚴重剝奪,縣長軍派、立委同額競選、異議人士則被禁止返鄉參選,如果有所謂的樣板民主,指的就是戰地政務體制下扭曲的金馬民主。

     讓人遺憾的是,解嚴以來金門的民主政治發展卻讓人不敢恭維,要言之,宗族政治與惡劣選風,已成為金門民主發展的毒瘤,在紀念金馬解嚴20週年,緬懷金馬民主前輩的此刻,凡我金門人更應深刻自省,金門的民主發展何以至此?是誰的責任?又該如何改變?在解嚴20週年的今天,格外值得吾人深思與行動。(20121107金門日報社論)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menpub&aid=70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