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穗怡:“占院”打開潘多拉魔盒
雖然島内反服貿運動告一段落,“佔院”事件亦曲終人散,但由此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卻無法再蓋上了:反服貿人士強行佔領立法機構、毀壞議場公物,退場時竟然俨然有如“英雄”;示威民衆包圍警局,警局局長竟要向示威者道歉;校長勸說學生回校上課,卻頻遭冷嘲熱諷;反風車團體有樣學樣,佔領經濟部庭院,在台南也有抗議者直接沖進市長辦公大樓。可見,“佔院”嚴重破壞法治精神和肆意擾亂社會秩序的惡質效應對台灣的沖擊和影響難以估計,社會内部因此而撕裂和對立的傷痕也難以撫平。
然而,最令憂慮的是,民進黨政客和一些親綠學者對“佔院”這種違法行徑大唱贊歌,進一步助長了抗議者爲所欲爲、藐視法律的蠻橫氣焰。按他們的邏輯,如果選民覺得政府無能,就可以佔領“總統府”,要求當政者下台;如果顧客覺得百貨公司的物價太高,就可以佔領百貨公司,要求降價;如果客戶對銀行的運作不滿,就可以佔領銀行;如果覺得鄰居噪音擾人,就可以佔領鄰居住所。其實,隻要根據常識,普羅大衆都會毫不猶豫地認爲這些“佔領”行動不僅荒謬,而且違法。“佔院”亦然。上月18日晚部分反服貿人士沖破警方防線,推倒議場鐵閘,霸佔立院議場,翻查立委私人物件,毀壞議場公物,如此暴力之舉,還稱得上是“和平抗議”、“合法抗議”嗎?雖然“佔院者”最後是自願走出議場,也進行了一些“清理”動作,但依然掩飾不了立院遭破壞的事實,更掩飾不了“佔院”無視法治的惡劣本質。
“佔院”者說馬政府“黑箱”、“獨裁”,難道佔領立院就是民主的典範嗎?反服貿人士以立院議場爲籌碼,威脅馬政府答應他們的要求,否則就不退出議場,難道這就是民主的精髓嗎?“佔院”者打着“民主”的旗号,卻做出“反民主”的舉動,顯然是自相矛盾。
台灣社會對“佔院”的容忍,也令事件是否違法莫衷一是。“佔院”者提出“先立法,再審服貿”,“立法院長”王金平答應了;“佔院”者毀壞議場公物,“立法院”不予追究;“佔院”領袖大出風頭,成爲“偶像”。因此,在坊間一些人看來,“佔院”是達到訴求的“成功模式”,以緻引發最近的“包圍警察局”、“強闖經濟部”、“沖進市府大樓”等一系列模仿“佔院”的暴力抗議事件。島内不少人擔心,“佔院”将使以後的抗議活動走向極端化和暴力化。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佔院”并非偶發事件,而是多年來台灣政黨惡鬥、立院議事暴力化對島内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結果。如果台灣社會未能從“佔院”事件中吸取教訓,那非理性的極端抗議手段勢必蔓延和氾濫,最終受損失的将是台灣的發展機遇和民生福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