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遊客暴增158% 俄貝加爾湖陷屎尿惡夢
2017/03/20 22:50:45瀏覽293|回應0|推薦0

佩娃曰 傾舉國之力 浪費精力金錢在這種全 世界百分之七十的國家都不完第 既單調 又乏妹 又惷極的運動是否很可笑!!

中國遊客暴增158% 俄貝加爾湖陷屎尿惡夢

新頭殼newtalk

世界遺產貝加爾湖,現在也面臨中國遊客爆多帶來的環保惡夢!《紐約時報》報導,1個俄羅斯與中國投資團隊近日宣布,將在貝加爾湖豪擲110多億美元,開發酒店及其他旅遊設施,已經引起環保人士憂心忡忡。

貝加爾湖是大陸裂谷湖,也是地球上最大,最深的淡水湖,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由於自北京飛往伊爾庫茨克的航程不到3小時,造訪貝加爾湖的中國遊客自2014年以來就呈爆炸性增長,「俄羅斯衛星網」指出,俄羅斯旅遊署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4萬3500名中國人到伊爾庫茨克州旅遊,比2015年大幅增長158%。

隨著遊客暴增,垃圾問題日益嚴重。當地居民抨擊,貝加爾湖完全沒有淨水廠,也沒有足夠的廁所,遊客中心新增了許多引文標誌,但重點不在這些標誌,而在於誰負責監督這個4萬6000英畝的國家自然生態保護區。環保人士憂心,廁所與廚房污染物流入地下水,然後直接進入貝加爾湖。

伊爾庫茨克州州長同意遊客急劇增長,將導致貝加爾湖生態環境惡化,提議制訂地區旅遊發展戰略。但目前仍在紙上談兵階段,能否及時挽救貝加爾湖免於旅遊污染,有待觀察。

  $$$$$$$$$$$$$$$$$$

 

貝加爾湖  Wiki   

貝加爾湖
布里亞特蒙古文:Байгал нуур
俄文: О́зеро Байка́л
Olkhon Island and Lake Baikal.jpg
奧爾洪島與貝加爾湖
坐標 53°30′N 108°0′E / 53.500°N 108.000°E / 53.500; 108.000座標53°30′N 108°0′E / 53.500°N 108.000°E / 53.500; 108.000
類型 大陸裂谷湖
主要注入 色楞格河巴爾古津河
上安加拉河
主要流出 安加拉河
集水面積 560,000 km2(216,000 sq mi)
流經國家  俄羅斯 蒙古
最長範圍 636 km(395 mi)
最寬範圍 79 km(49 mi)
表面積 31,722 km2(12,248 sq mi)[1]
平均深度 744.4米(2,442英尺)[1]
最大深度 1,642米(5,387英尺)[1]
水體體積 23,615.39 km3(5,700 cu mi)[1]
滯留時間 330年[2]
岸長1 2,100 km(1,300 mi)
表面海拔 455.5米(1,494英尺)
結冰 1月至5月
島嶼 27 (奧爾洪島)
周邊城市 伊爾庫茨克
1岸長衡量標準不定。

貝加爾湖(俄語:о́зеро Байка́л羅馬化Ozero BaykalIPA:[ˈozʲɪrə bɐjˈkɑl]布里亞特語Байгал нуур, 拉丁轉寫:Baygal nuur蒙古語Байгал нуур;意思是「自然之湖」[3];一說名稱來源於「貝音嘎 嘎拉」(蒙古語意為不滅的火焰)[4])。漢朝時稱為「翰海[5]」或「北海[6]」,五胡十六國時北朝叫「於巳尼大水」,隋唐叫「小海」,18世紀初期的《異域錄》稱之為「柏海兒湖」,《大清一統志》稱為「白哈兒湖」,蒙古稱為「達賴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17世紀20年代的沙皇俄國探索者亦稱之為「聖海」;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距離蒙古國邊界111公里,為北亞地區不少部族的世居領地,例如布里亞特人居住在湖泊東側地區,於該地豢養山羊駱駝牛隻綿羊[7][8]。另外,貝加爾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9][10][11][12]

貝加爾湖為大陸裂谷湖,有逾1,700種動物及植物棲息其中,而且2/3為特有種[1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貝加爾湖登錄為世界遺產[14]

 

地理

貝加爾湖地區的數字地面模型
World Heritage Logo global.svg
貝加爾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
Olchon1.jpg
正式名稱
英文名稱* Lake Baikal
法文名稱* Lac Baïkal
基本資料
國家  俄羅斯
編號 754
註冊類型 自然遺產
評定標準 自然遺產(i) (ii) (iii) (iv)
註冊歷史
註冊年份 1996年
其他
地圖
貝加爾湖的位置
UNESCO的記錄(英文)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註冊。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為準。

水文

貝加爾湖呈新月形,湖泊位於盆地地形中,周圍有山脈丘陵環繞[15],湖泊南北長680千米,東西寬40至50千米(最寬處達80千米)[16],面積31,494平方公里,是亞洲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七大,屬於斷層湖,沿岸地震頻繁、多溫泉,流域面積560,000平方公里,有多達336條河流注入[17],其中最大的河為色楞格河。而其外流河為葉尼塞河的支流安加拉河,出水口位於湖西南側,往北流入北極海,另外在湖的西側尚有另一條大河勒拿河的源頭,距湖僅7公里,不過被高達1640公尺的貝加爾山脈中部所阻隔,湖中有22島,最大的奧爾洪島長達72公里,湖面每年1月至5月結冰[18]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處1,642公尺(5,387英尺),最大水深為1634至1741米[注 1],平均深度758米,為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湖泊[19],湖面海拔456米,最深處湖床海拔-1181米,水深達1642公尺[1]。因深度深,其體積達23,600立方公里,佔全球流動的河川、淡水湖總水量的17%[20]至20%[21][22],比整個北美洲

五大湖(22,560立方公里)或北歐波羅的海(21,000立方公里)的水量還多,但只有裏海 (78,200立方公里)的三分之一。貝加爾湖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據研究,它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2500萬年[23],同時貝加爾湖也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湖泊之一[24]

氣候

貝加爾湖位於歐亞大陸內陸,屬柯本氣候分類法大陸性氣候[10],湖面1月至5月結冰[18],冰層厚度約70至115公分,冬季時,可於湖面行駛汽車至奧爾洪島[25]。貝加爾湖東側地區冬季最低溫可達−19 °C(−2 °F),夏季最高溫則可達14 °C(57 °F)[26]

生物

貝加爾湖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共有1,085種植物及1,550種動物以之為棲息地,其中80%為特有種[27],並有許多世界僅有的淡水特有種生物,被稱為「俄羅斯的加拉巴哥群島」;其中貝加爾海豹貝加爾鱘為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而貝加爾海豹的棲息範圍幾乎遍布整個貝加爾湖[28]

歷史

古中國史籍稱貝加爾湖為北海於巳尼大水小海大澤,先後自前3世紀起先後屬於匈奴所屬的丁零部落領地、鮮卑+烏桓所屬的丁零和堅昆部落的領地、柔然突厥所屬的鐵勒部落領地、安北都護府回鶻黠嘎斯+阻卜遼朝(契丹)、尼倫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國人的活動範圍。著名的蘇武牧羊故事就發生在貝加爾湖一帶。這些遊牧部民長期存在,有時跟南部的中國發生戰爭(比如漢匈戰爭北魏與柔然的戰爭),有時臣服於中國(如隋唐的全盛時期)。

13世紀起,這裡成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的領土,忽必烈以後亦為元朝所控制。

14世紀晚期的1388年,明軍在捕魚兒海之戰中打敗北元軍隊,隨即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也速迭兒刺殺,之後裂解為韃靼瓦剌;貝加爾湖直到1620年代之前都屬於瓦剌的領土。

沙皇俄國的探索隊於1628年擴張貝加爾湖一帶,為俄國征服西伯利亞的一部份[29],而庫爾巴特·伊凡諾夫則於1643年帶領第一支到達貝加爾湖的探險隊[30]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喀爾喀蒙古準噶爾汗國先後被清朝征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跟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曾屬於蒙古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被康熙皇帝最終承認屬於俄國;清雍正五年(1727年)的《布連斯奇條

約》和《恰克圖條約》,亦劃定貝加爾湖地區歸俄羅斯帝國所有。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公里處發生了通古斯大爆炸,部分影響了湖附近的森林。

1919年冬,俄國內戰期間,白軍領導人高爾察克鄂木斯克托木斯克撤退,在接近伊爾庫茨克的貝加爾湖畔受阻,高爾察克在1920年1月15日被駐守西伯利亞鐵路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交給伊爾庫茨克的布爾什維克。指揮官卡普佩爾將軍為營救高爾察克,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頂著零下50度低溫向東行軍1000公里,於1月26日在伊爾庫茨克近郊因凍瘡肺炎病逝,高爾察克也在2月7日被布爾什維克處決。在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剩餘的軍人、眷屬、傷患約3萬人在1920年2月在零下40度暴風雪、缺乏適當衣物、糧食補給、絕望疲憊的情況下強行穿越結冰的貝加爾湖,許多人被凍死於湖面。他們的遺體與遺物在整個冬天維持冰封的狀態,直到湖冰溶解,沉入上千米深的湖底。有傳聞指出,高爾察克殘部曾獲得沙皇政府的黃金儲備,但在逃亡途中掉入貝加爾湖。近年有人宣稱可能發現落入湖中的黃金[31][32]

圖片集

  https://www.bing.com/images/search?q=%e8%b2%9d%e5%8a%a0%e7%88%be%e6%b9%96+jpg&qpvt=%e8%b2%9d%e5%8a%a0 %e7%88%be%e6%b9%96+jpg&qpvt=%e8%b2%9d%e5%8a%a0%e7%88%be%e6%b9%96+jpg&qpvt=%e8%b2%9d%e5%8a%a0%e7%88%be%e6%b9%96+jpg&FORM=IGRE

 

https://kknews.cc/history/bngrn.html  蘇武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hwang_temp&aid=9693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