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25 20:41:53瀏覽74|回應0|推薦1 | ||||||||||||||||||||||||||||||||||||||||||||||||||||||||||||||||||||||||||||||||||||
@@未能奪牌 辛巴威代表隊回國全被逮捕國內政局動盪不安的辛巴威,今天傳出駭人聽聞之事,由於辛巴威代表隊成員在今年里約奧運,未能獲得任何獎牌,於是辛巴威總統穆加比(Robert Mugabe)居然下令,在機場逮捕回國的奧運代表團選手,並予以扣留。 今年辛巴威計有31名選手參加奧運7個項目,其中大部分女子足球選手為主,另有田徑、射箭、划船、游泳等,成績均不理想。此一表現激怒總統,於是在他們回國後,全部遭到逮捕。 總統的理由是:我們花費了國家所有錢,給這些被稱為運動員的「鼠輩」,如果他們沒有做好犧牲的準備,像鄰國波札那一樣,至少贏得銅牌至少贏得銅牌或黃銅牌(指第四或第五),那為何去那裡浪費國家的錢。
Kirsty Coventry 辛巴威於2004及2008年奧運由考文垂(Kirsty Coventry)贏得女子游泳金牌。但從2012年奧運開始,均沒有獎牌。 辛巴威 Zimbabwe Wiki
辛巴威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1980年4月18日獨立建國,面積39萬餘平方公里,首都哈拉雷(Harare)。辛巴威人口約1300萬(2008年),黑人占總人口的99%,主要有紹納族(占79%)和恩德貝萊族(占17%)兩大民族。辛巴威58%的人口信奉基督教,40%信奉地方宗教,1%信奉伊斯蘭教。英語是辛巴威的官方語言,主要語言還有修納語和恩德貝萊語。 辛巴威在1980年之前原本稱為羅德西亞(Rhodesia),這個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個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爾·羅茲(Cecil Rhodes)。首都哈拉雷原名索爾茲伯里(Salisbury),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 歷史南部非洲的文明辛巴威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Shona,屬於班圖〔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跡,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辛巴威古城(也是辛巴威的命名由來),以此城為首都的馬蓬古布韋王國(Munhumutapa Empire)透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勒人(Ndebele)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荷裔南非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 殖民地時期(1888年─1965年)1888年,英國殖民者賽西爾·羅茲從恩德貝勒國王手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採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這裡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德西亞」,這一名稱是以羅茲的名字命名的。1896年到1897年,紹納人和恩德貝勒人開始武力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爆發辛巴威第一次解放戰爭,約有450名白人被打死。 羅德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德西亞(今日的尚比亞)與南羅德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就是今日的辛巴威。1953年時,英國不顧非洲人民的反對,將南北羅德西亞以及尼亞薩蘭(今馬拉威)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在三地人民的反對下,特別是尼亞薩蘭的反對下,聯邦於十年後的1963年解散。羅尼聯邦解散後不久,1965年11月,南羅德西亞總理伊安·史密斯(Ian Smith)單方面宣布該國脫離英國的管轄獨立,成立南羅德西亞,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負責託管這地區的英國聲稱此獨立宣言是種叛亂行為不予承認,但也沒有實際使用武力來恢復控制權。辛巴威在英治時期有「非洲糧倉」的美譽。 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1965年─1980年)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旋工作失敗後,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德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布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在白人執政的這段期間,辛巴威境內的黑人團體一直在進行激烈的游擊戰試圖推翻當權者。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與包括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及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在內的諸多黑人勢力簽訂了協約,共同推派衛理公會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擔任辛巴威羅德西亞臨時政府的首相。在英國的監督下,黑人游擊組織終於願意卸除武裝結束內戰,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雖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羅德西亞白人政權與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卻在本國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賴,他的過渡政府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得持續執政的機會,而是由羅伯·穆加比(Robert Mugabe)與他領導的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獲得政權。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在此之後穆加比連續贏得多次競選,一直持續執政至今。 現況雖然辛巴威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穆加比總統通過暴力將歐裔的土地沒收。20世紀末期,經濟動蕩,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匱乏。2000年開始,辛巴威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係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居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土地改革,強制沒收大部分白人擁有的土地。此舉造成境內大量白人農民出走,經濟陷入混亂。 2002年,穆加比再次獲得連任。反對黨與勞工組織紛紛發動罷工與抗爭,要求穆加比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則以軍警部隊鎮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首的資金援助債權國,控告穆加比政權藐視人權與在大選中舞弊,紛紛擱置援助計畫。而大英國協則在2002年時宣布對辛巴威停權一年處分,辛巴威則於不久之後主動退出該協會作為回應。 由於長期積欠外債,政府又不願意實施經濟上的穩定措施,使得IMF暫停了對辛巴威的經濟援助,而該國政府則以大量印製新鈔來填補財政上的赤字作為回應,卻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與幣值急貶。辛巴威官方公布2007年11月份的通脹率,高達26,000%,而真實數字可能更高。由於失業率高達80%,大量人民為了生計被逼逃到鄰國。 2008年大選投票在平靜的氣氛中和平落幕,最大反對黨民主改革運動黨(MDC)的茨萬吉拉伊第一輪投票的得票率領先穆加比,但茨萬吉拉伊的得票率未達半數,因此於6月27日舉行次輪選舉,但茨萬吉拉伊退選,最終穆加比勝出。 另一方面國內的經濟情況未見起色。2008年2月,通貨膨脹率達165,000%;2008年6月,通貨膨脹率達200,000%,該國央行並於2008年7月21日發行面值1000億元的辛巴威元鈔票。辛巴威從2008年8月1日起貨幣改制,100億舊辛巴威元相當於1新辛巴威元。2009年一月消息,辛巴威將於近日發行一套世界上最大面額的新鈔,這套面額在萬億以上的新鈔包括10兆、20兆、50兆和100兆辛元四種。 在2009年4月12日時,該國政府更宣布因為已經難以維持貨幣價值,將停用本國貨幣一年。 2013年8月執政33年的穆加比繼續連任總統,成為非洲最年長的國家元首。 [3] 2015年6月,政府宣布棄用本國貨幣,即實施美元化。民眾可將存在銀行帳戶內或持有現鈔的辛巴威元,向辛巴威儲備銀行換成美元,匯率是3.5京辛元(即35,000,000,000,000,000辛元)兌1美元。銀行存款不超過17.5京辛元(即175,000,000,000,000,000辛元)的存戶,一律獲得5美元。[11]現在,所有交易均使用鄰國和大國的貨幣來進行,包括:南非蘭特、波札那普拉、印度盧比、歐元、日元、人民幣、澳洲元、英鎊及美元。 2015年12月21日,根據和中國人民銀行達成的協議,辛巴威在2016年初開始,將人民幣列為和美元同等在國內法定流通的貨幣,這被視為中國免除該國大約4000萬美元到期債務的回報。[4] 地理辛巴威國土面積39萬餘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南部,是一個內陸國家。辛巴威東鄰莫三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與波札那、尚比亞相連。 辛巴威大部分地區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餘米。地形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種。辛巴威東部伊尼揚加尼山海拔2,592米,為全國最高點。主要河流有讚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別是與鄰國尚比亞和南非的界河。維多利亞瀑布、三比西河、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壩與大壩攔阻河水積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圍成辛巴威北邊的疆界,與尚比亞相鄰。辛巴威的東邊國界全部與莫三比克相鄰,西南為波札那,南境則有一部分與南非相連,以林波波河為界。 辛巴威氣候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攝氏22度,10月份溫度最高,達32度,7月份溫度最低,約13~17度。 人口辛巴威約有12,382,920人(2008年7月估計值),其中非裔黑人佔了98%,混血與亞裔人種佔1%,白人則佔1%不到。在黑人族裔中最主要的一支為紹納人(Shona,佔總人口82%),居次為恩德貝萊人(Ndebele,佔總人口14%)。 英語是辛巴威的官方語言,並與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並列為主要語言。 辛巴威約有半數的人口是信仰一種由基督教與原始宗教所混合而成的民間信仰(syncretic類似伏都教),其餘25%信仰基督教,24%則為地方信仰。至於伊斯蘭教與其他的宗教信仰,則佔了該國不到1%的人口[12]。 經濟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發表的世界概況,辛巴威國民生產總值位列榜尾。 辛巴威目前正經歷惡性通貨膨脹,按2008年7月的官方統計,通脹率達到231,000,000%[13][14]。辛巴威總統穆加比指責西方已開發國家對辛巴威實施包括凍結援助貸款和凍結辛巴威在西方的存款和資產的經濟制裁,而這些制裁是導致目前經濟危機的最主要原因[15]。而穆加比的反對者則認為穆加比推行的土地改革,政府對價格的控制不力,以及愛滋病流行等因素是造成當前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並稱目前辛巴威正面臨獨立以來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16] 教育自獨立以來,政府對辛巴威的教育事業投資巨大,因而有了非洲最高的成人識字率。在2013年達到90.70%,略低於2010年的92% 文化辛巴威主要節日以及法定假日包括:新年(1月1日),復活節,獨立日(4月18日),勞動節(5月1日),非洲日(5月25日),英雄日(8月11日),建軍節(8月12日),國家團結日(12月22日),聖誕節(1 足球是辛巴威國內最流行的運動之一。雖然橄欖球和板球也很受歡迎,但傳統上主要流行於佔少數的白人當中。辛巴威曾在奧運當中得到8面獎牌,分別是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陸上曲棍球」項目得到1面金牌;2004年的雅典奧運得到金銀銅各1面獎牌;2008年的北京奧運得到1金3銀。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及北京奧運共7面獎牌皆是由白人女運動員柯絲蒂·考文垂一人於游泳項目所獲得。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