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沉默選民發威,使英國免於崩析
2015/05/10 22:16:15瀏覽46|回應0|推薦3

聯合/沉默選民發威,使英國免於崩析

2015-05-10 02:06: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贏得國會過半席次,穩住驚濤駭浪的政局。首相卡麥隆依例驅車前往白金漢宮向女王報告選舉結果,這項看來乏味的傳統儀式,此刻卻反射出歷經磨鍊後的特殊寧靜。英國源遠流長卻日趨疲乏的議會政治也一樣,經過這次板塊重整,將可擺脫聯合政府左右掣肘的困境。

投票前,這次選舉被視為英國最撕裂的一役。根據民調,保守黨和工黨兩大黨皆僅獲有三分之一選民的支持,其餘三分之一,則分由主張蘇格蘭獨立、要求英國退出歐盟等不同小黨瓜分;選民意向分歧,加深政治動盪。何況,一次投票要同時應付外交、內政、經濟及民族獨立等不同陣線的議題,對選民是沉重負荷。令人意外的是,投票結果,保守黨竟一舉衝出過半席次;這樣的結局,不能不歸功於「沉默選民」站出來投票。

這次大選,英國政治版圖出現四個重大的變化:一,歷經去年獨立公投失敗,「蘇格蘭民族黨」這次不走獨立路線,轉而訴求爭取自治,並因而大獲全勝。二,「工黨」因路線錯誤而慘敗,在蘇格蘭的百年基地幾皆全淪陷,顯示工黨未能抓住蘇格蘭政治由「階級」轉向「民族」的演變。三,主張「英國退出歐盟」的「英國獨立黨」,去年曾在歐洲議會選舉大贏兩成三的支持,這次卻跌到僅剩一席,可見民意善變。四,保守黨的大勝,挽救了近年破碎化的英國政黨政治,重建國家主軸;但蘇格蘭民族黨的整軍,將對倫敦為中心的聯合王國施政繼續構成挑戰。

為什麼說沉默選民發威,挽救了英國的分崩離析呢?作為現代民主政治的發源地,英國,近年不僅面臨了國際地位削弱的窘境,內部也因為蘇格蘭獨立、退出歐盟、如何處理移民等紛雜問題,社會日漸分化;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如今只剩勉強維持的幾個小島。這個現象,其實也是許多現代國家都面對的危機:公共領域的撕裂和碎片化,而特定群體的特定旨趣則壓倒了以全國、全民為指向的訴求,讓國家利益和民眾向心難以整合。

在全國性大選,由於政黨相互攻擊,往往更加深這種分裂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挽救形勢的,只有那些不是為了單一利益或關注而投票的選民;他們平日保持沉默,卻在關鍵時刻選擇從比較宏觀的角度切入國家的利益。這次保守黨大勝,主要即受惠於這些「隱性支持者」,英國媒體形容他們是「鄉村俱樂部」的傳統人士,而不是「茶黨」類型。這些支持者,把民調中僅獲三分之一支持的保守黨,推上了過半席次。

此處,值得玩味的,還有「得票率」和「代表性」的歧異問題。英國的國會選舉是採取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由得票最高者為唯一贏家。這次大選,保守黨整體得票率僅卅六.九%,卻拿到過半席次,並取得「完全執政」的授權。反觀工黨得票率雖達卅.四%,卻少了近百席次,只能屈居在野;至於得票率近十三%卻僅獲一席的英國獨立黨,則只能唏噓。

表面上看,得票率和代表性不成正比,制度似顯不公。但不可諱言,這個制度至少有兩項重要優點:一是可以鼓勵候選人選取理性、中間路線,避免以極端或偏鋒路線譁眾取寵;二是議會政治可以擴大反映多數選民的意願,不致陷入少數杯葛多數的泥沼,或分崩離析的無所適從。

以台灣國會為例,雖和英國一樣是採「單一選區」制,但後來增加了「兩票制」的修正,美其名照顧小黨利益。也因此,台聯與親民黨上次選舉並沒有人當選區域立委,但卻藉著「兩票制」的加持,都獲配若干席次。問題在,由於我國立院的「朝野協商」黑箱,少數委員組成黨團即可牽制國會的運作,綁架兩大黨,耽擱議事與立法。試想,如果英國也採取台灣的兩票制,大選結果注定在政府組成與國會運作中複製社會上的碎片化,英國政治必定和台灣一樣陷入無休止的內鬥與癱瘓,豈有能力應付它面對的各項議題?

「選舉造成撕裂」是難以避免的現實,因此,政治人物的職責,是要在容忍撕裂的前提之下,設法維繫國家所需要的整合統一。就像蘇格蘭民族黨領袖史德金,歷經去年公投的失敗,這次選擇暫時放棄激進的獨立訴求,而不是堅持立場死纏爛打;結果,反而爭取到最大可能的成就,也兼顧了共同體的最大利益。這點自我節制,恐怕不是台灣政治人物所能理解的智慧和倫理。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hwang_temp&aid=2298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