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01 22:52:53瀏覽9|回應9|推薦0 | |
Tuesday , July 19,2005早上在溫馨雅緻的民宿餐廳吃早餐,德國民宿的早餐內容相當簡單,大多附上幾塊硬麵包,實在不容易下嚥,雖然也有牛奶或咖啡,幾片火腿、奶油、果醬,但對於我這種食量較大的遊客,很少有飽足感。相較之下YH提供的自助式早餐就豐盛多了,不僅自由取食,還有各式水果可供選擇。
早上與美珠老師她們在民宿前合拍了幾張相片後依依不捨道珍重,互祝旅途順利愉快。過去幾天裡共同分享旅遊樂趣,而現在我們一家人將單獨行動。於是今天起我們便依最原始的規劃,先到加米許的旅客中心蒐集資訊,在不違背既定計畫旅遊路線的最高指導原則下,然後一切行程就跟著感覺走。民宿上面若掛著Zimmer frei (表示 rooms available) ;或 Ferienwohnung (表示Vacation Appartment) ;如果掛出 belegt 則表示已經客滿。 加米許‧帕騰克恆(Garmisch-Partenkirchen)的旅客中心周圍其實就頗值得參觀。旅客中心大門前面的廣場有造型獨特的噴泉、瀑布及典雅的銅塑女體雕像。瀑布後面山頭上的積雪,依稀可見。在遊客尚稀之前抵達,正可恣意享受那寧靜的時刻。 旅客中心旁臨馬路的商店,牆壁上掛著一隻造型可愛、手持吸管,會不停地吹泡泡的玩具熊,十分有趣,Tony禁不住停下腳步多看他幾眼! 越過廣場後有一座可愛宜人的公園,公園裡的花草樹木整理得井然有序,每一處景致都令人心曠神怡。整片蓊蓊鬱鬱的草坪更使我回憶起2002年與2001造訪愛丁堡(Edinburgh)皇家植物園(The Royal Bontanic Garden,Edinburgh)時幸福的時光。
公園內有一條所謂的哲學之道,由於天氣晴朗,溫度怡人,加上旅人心情愉快,走在其間頓然感到神清氣爽、耳聰目明,無可名喻的幸福。
公園旁有一座小巧精緻的聖馬丁教堂(St.Martin),教堂外面牆壁上有多幅和宗教相關的濕壁畫,首先就讓人覺得整座教堂充滿莊嚴典雅的氣息,教堂內部則有樣式繁複優雅,不對稱設計的洛可可裝飾,舉凡祭祀雕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給,讚嘆不已。此刻教堂廣場上有一位英語解說員,正向一群二十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旅客闡述歐洲簡史,以及教堂何以要蓋的如此宏偉。他說歐洲人要蓋宏偉教堂首要的原因就是要使人們一進入教堂後立即心存敬畏。 他更進一步語帶詼諧地表示,散落在歐洲各地的教堂,它們一開始大都是以羅馬式的建築風格所創建,16世紀時,教堂被擴大增建,並加入哥德式建築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風格。因為這兩種建築風格所創造出的宏偉視覺效果,會使人覺得自己變得相對渺小。由於解說員的英語清晰易懂,加上詼諧逗趣,要不是Tony覺得偷偷聽人家講話是件難為情的事,我真想跟在一旁繼續聆聽他的導覽。
開車前往阿巴拉瑪高(Oberammergau)的路上突然下起雨來,幸好不久之後雨勢趨緩。順著稍稍起伏蜿蜒的山路前進,不久之後就路經伊托(Ettal)這個小鎮,我們見遊客如織,遂停車一探。
恰好碰到中午鐘聲響起時刻,只見到這座修道院所附設的學校,中學生魚貫地步出教室,將外面原本就狹窄的通道與路旁的商店擠得水洩不通。連忙幾次向學生們抱歉借過,我們走進從未在腦海中浮現過的地方--伊托修道院(Ettal Abbey),伊托修道院因為雨絲的浸潤,更顯光潔。 進到修道院裡的人無不被內部精緻典雅的設置所感動,是怎樣虔誠的心意才能雕飾出這般莊嚴華美的聖殿?此景只應天上有!每座祭壇都獻上動人的雕刻和擺設,仰望上方的圓頂有更教人驚奇的雄偉壁畫。在人世間「天堂」何處尋?這應該是教堂建得如此宏偉的原因吧!只要輕輕推開教堂那扇門,你便猶如進了天堂。
圓頂上的濕壁畫更是美得令人屏息讚嘆,深深地烙記在我們心裡,可惜內部光線太暗,加上手晃動到,我們的傻瓜相機實在無法呈現出這座聖殿的美。奇怪的是這麼美的地方,卻罕見國內旅遊書介紹,只在回台之後發現墨刻新出版的一本旅遊書上提到。
教堂內的一隅正點滿著白色聖潔的蠟燭,Tony感動地要我們捐0.6歐元,點上一盞燭光,祈求我們歐遊期間一路平安順利。
抵達歐洲幾天來的經驗,我們發現這類洋蔥頭式的建築物通常位於市中心。因此到了奧巴阿瑪高時,我便朝高聳的洋蔥頭方向駛去,事後證明如此抉擇果然是正確的。進入市區後我們很快地找到遊客中心,於是就將車子停在遊客中心旁的馬路邊。
奧巴阿瑪高以十年一度全村總動員演出的「耶穌受難劇」(Passionsspiel;Passion play)聞名。那是因為17世紀黑死病(Black Death;Black Plague)蔓延,村民為了守護村莊免受瘟疫之苦而立下的宏願。該劇已持續370餘年,據悉下一場演出時間將在2010年5-10月間。聖彼得堡羅(St.Peter and Paul)教堂就在遊客中心後方,教堂內的雕像栩栩如生,件件可說都是教徒們獻上最高敬意的藝術品。
當我在遊客中心詢問時,Grace就先坐在教堂旁的小公園,花草鮮麗,享受空氣中芬芳的氣味,Tony到處跑跑跳跳,竟然再一棵樹下撿到一本書---巴伐利亞黑森林-德國南部紀行,巧的是這本書Grace也買了一本。可能因被雨澆淋到,整本書濕答答的,有些頁面的字已暈開,我們把它攤在車上晒乾,雖然外觀看起來醜醜的,但正好可作為隨身參考。
我們繞著奧巴阿瑪高主要的市區道路走了一大圈,見到房舍外牆五彩繽紛,有許多宗教、童話故事的濕壁畫。
這間屋子的牆壁上繪製了小紅帽與大野狼故事情節的濕壁畫,引人駐足。
這面牆壁上的濕壁畫(fresco ),彩繪著一則家喻戶曉的歐洲童話故事,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小紅帽與大野狼」(Little Red Riding Hood)。
放眼看去,妝點著白色積雪的阿爾卑斯山頭、窗台的鮮花、七彩的壁畫、與清新的空氣柔和在一起,營造出一個可愛的村莊。
還有如糖果屋(Hänsel und Gretel)的漢斯兄妹、七隻小羊等等故事主題,到處都是這樣別緻裝飾的屋子,可惜我們沒能留到晚上,點上燈的屋子更顯溫馨吧。
在街上某一處空地上的外牆,看到一棵結實累累櫻桃樹,櫻桃樹上長滿鮮紅欲滴的櫻桃,Tony好想把它摘下吃了。 途中路過一家小木偶工作室(WERKSTATT Michaela Miller),我們也順道進入拜訪該位女藝術家,她自繪自雕各種木製雕刻品,例如聖母、耶穌、小木偶、及德國境內特有的守夜人等等。雕刻製品個個生動逼真,造型可愛,她告訴我們她的作品在日本的博物館有展售。無奈即使小如拇指的木雕,定價從三、四十歐元起跳,只有自嘆阮囊羞澀。Tony與她合影留念後,我們繼續浸淫在這個優雅可愛的山城裡。
這就是小木偶工作室的門口,我們就是被那精緻可愛的木偶招牌吸引進去的。
走到街道末端又見一座教堂,此時突然下起雨來,我們便進到教堂裡躲雨,Tony就在教堂門口前拍了一張可愛的照片。
此時遇到一位四十多歲,英文尚稱流利,熱情親切的德國人,我趁此機會便向他請教教堂前的墓碑是何許人也,何時建造,以及互相探討台灣人,德國人死後埋葬的方式等等。他告訴我,德國人的身後事,大部分依規定火化或埋葬在教堂花園裡,但不容許像我們台灣濫葬崗的處理方式。
Tony在阿瑪河邊位鴨子。
奧巴阿瑪高的小巷裡,充滿田園味道,我們就順著林蔭步道散散步,再繞回遊客中心取車,準備前往千琴之鎮---米騰瓦(Mittenwald),大約午後四點左右抵達。米騰瓦原意為「森林正中央」,是個四周環繞針葉林的阿爾卑斯山小鎮,整個小鎮瀰漫清新的山林氣息。高聳的山林緊貼屋舍,就像房子後方的屏風一般。我們很順利在旅客中心旁的小公園旁找到免費停車位,更幸運的是遇到一位推著嬰兒車的美麗少婦,她雖不諳英語,和她比手畫腳一番,清楚我們的來意後,熱心地帶領我們走一小段路到小提琴博物館附近。
走在半途中時,為了更確認正確的所在,我隨性問了一位正從家中庭院騎腳踏車出來的阿伯。不料才開口說Excuse me,他就慌張地摔倒在地上,Grace緊張萬分,唯恐他老人家有個什麼三長兩短,我們可就惹上麻煩,所幸將他扶起來之後並無大礙。此後Grace不准我再向路邊的老人家問路,尤其是騎著腳踏車的。
米騰瓦現在以製作小提琴著名,製作技巧與巴黎、倫敦、維也納(Vienna)和意大利的克雷蒙納(Cremona)齊名。鎮上也保存了許多和聖經主題有關的濕壁畫房舍,個個鮮豔色彩且充滿藝術氣息。 米騰瓦也是這趟旅行中讓我們深深收藏在心裡的一個可愛小鎮。
這些房舍在當地被稱為「貝馬特屋」(Luuftlmalereien),已成為小鎮重要的文化資產。小提琴博物館在1930年創立於米騰瓦鎮上最迷人、最古老的房舍裡,特別是前面的供水處,是個迷人的角度,不僅有精巧可愛的屋舍,精彩絕倫的濕壁畫還外加上晴藍的天空。 小提琴博物館(Geigenbaumuseum)內展出的不僅是小提琴的製作過程方法及為數不少大小尺寸不一的小提琴,還有各式各樣的絃樂器和古董琴。
1684年馬緹亞斯.克勞斯(Matthias Klotz)把他在意大利克雷蒙納所學到的小提琴製作技術帶回家鄉,並且教村民用家鄉的木材製作小提琴,使米騰瓦成為「千琴之鎮」。
鎮民為了感恩馬緹亞斯.克勞斯,就在凱斯(Kath)教堂旁的轉角處矗立他正專注製作小提琴的神情雕像。凱斯教堂建於1749年,繪圖鮮豔的外塔與造型獨特的圓形屋頂為其特徵。我們特別繞到教堂旁與克勞斯合影留念。
參觀完小提琴博物館之後,在街上竟然又遇見那位美麗少婦,想必今天下午她的任務就是推小孩逛大街。雖然她不諳英語,但透過肢體語言,很快地她就理解我們今晚需要一間Zimmer。她隨即帶領我們去她婆婆經營的民宿---就在她家隔壁。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Tony畫了一張床和盤子刀叉,表示食和宿,老婆婆一看就笑了,在紙張寫上阿拉伯數字65歐,我又回寫60再畫個問號,老婆婆微笑地搖搖頭表示不接受,我們便點頭謝謝後告辭。
原本我們信心滿滿地想找其他的民宿,那知花了一個多小時還是得回到原處,因為別的民宿不是客滿就是只剩下每晚接近一百歐元的旅館。不得已只好又回到原點,沒想到再回來找老婆婆時,她竟然答應了。為了區區5歐元,白白浪費了寶貴的一個小時與昂貴的油錢,因小失大,實在令人懊惱! 我們住宿位的房間位於二樓,窗外的建築物頗有特色,四處望去都是高聳的山峰,米騰瓦果真是坐落在山的懷抱中。民宿外牆是粉紅色配上墨綠的外窗,房間內部相當寬敞,房間一面擺著大衣櫃,另一角放置一張單人床,裡面附設的衛浴間也不小,而且還包含早餐,60歐真的是很便宜了。 民宿後方是一家服飾店,窗台上裝飾鮮花的兩層半樓房,左邊房屋的溼壁畫,色彩鮮豔,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襯托屋後的夕陽山林,整個畫面令人著迷。
當天適逢米騰瓦當地舉行「腳踏車節」,傍晚時清一色的男子表演樂團,加上熱情參與的民眾,恰好就在我們停車處對面的市政廳前集合,等候表演遊行。
團員個個在獵帽插上一撮棕色松鼠毛,身穿灰色西裝,及膝的吊帶皮褲,打上寬幅領帶,腳上著笨重的短統皮鞋、但沒穿襪子,頗類似現在年輕人流行的行頭一樣,加上小腿上穿著二分之一長的「腿襪」,一身的傳統裝扮非常搶眼。右邊這台全新的標緻(Peugeot)SW307就是我們這次歐遊的租車。 這時候我們剛好也待在公園的一隅準備吃晚餐,於是我們全家就坐在樹下,一面吃著烤雞、薯條、水果和冰淇淋當晚餐,一面欣賞樂團演奏的預演。在異地旅遊時能有這難得的經驗,當下心中充滿無限感恩!
沿著人群聚集方向前進途中,到處洋溢著歡樂氣息。夏日到歐洲最有趣的是可以看到各地舉行的節慶,當地人如何歡度珍貴的夏日時光。
七點半左右,當我們悠閒地散步到市中心時,看到街道上已經熱鬧非凡,人潮攤販將整個街道擠得水洩不通。
廣場的角落上正舉辦音樂表演和敲擊木板的傳統活動。
先前看到成員有老有少的管樂團,演奏了很多首悠揚悅耳的曲目,可惜我竟然連一首也沒聽過。指揮者年紀約在60歲上下,蓄有八字鬍,他的表情十分豐富,尤其是指揮的動作十分逗趣,頗能吸引遊客的目光。我們浸淫在小鎮歡愉的節慶裡,直到夕陽餘暉盡退,大約十點鐘左右,歡愉地踏著夜色回到民宿。 宿米騰瓦民宿Familie Kafler Untermarkt 7 / 82481 Mittenwald【3人60歐元】 Tel.088235284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