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02 22:41:30瀏覽17|回應9|推薦0 | |
July 24, Sunday,2005
早上用餐時我問民宿主人附近的房價,他說以他們的房子為例,三層樓共蓋 一百坪 ,加上一百多坪的草坪花園而言,需索價一百萬歐元左右,約折合台幣四千萬。奧地利葛姆登(Gmunden)湖區是觀光渡假勝地,房價真的高到叫人咋舌。 離開葛姆登小鎮之前,我們專程繞道去造訪建於1080年的歐特堡(Schloss Ort),它是薩爾茲干瑪格特(Salzkammergut)最古老的建築物,座落於特勞恩湖(Traunsee)的北端,裡面有一座家庭式的教堂,部分建築物已被改為會議中心和婚宴場所。
整座城堡座落在大約 五十公尺 見方的基地,以一座100公尺左右的木橋和陸地相連。靜謐的晨曦中,我們來回於答答做響的木橋上,遠眺歷歷在目的湖光山色,近觀野鴨天鵝悠游覓食,盡享令人不得不再三回顧的美景!
木橋正對面的一幢類似修道院的建築物,清幽的庭園裡種著一株兩人合抱的大樹,頗吸引我們的注意,詢問之下,原來這裡是一所音樂學校。暑假期間提供來自世界各地愛好音樂人士短期進修的課程,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小姐還親切跟我們問候!
十點鐘,我們再度返回薩爾茲堡。中午為了省錢,我們又回到YH吃午餐。其實YH的午餐還不錯,價格又便宜,主餐固定一份,但湯、飲料可以無限供應,真的是經濟實惠。
午餐後在YH午休了一下,從YH沿河邊步行到蓋特萊德街,經過的這座橋就是電影「真善美」瑪莉亞帶著七個小孩所走過的馬克小橋(Makartsteng)。
莫札特故居(Mozarts Geburtshaus)是國人來薩爾茲堡一定要造訪的朝聖地,我們自然也不例外。在此巧遇一位來自台北的小姐跟我們說,故居裡面可以不進去參觀,可是一定要在外面標示著莫札特故居處照一張相片才行!
當我們造訪郝恩薩爾茲堡要塞時,沒見到任何東方人,但在莫札特故居這條人潮洶湧、萬人鑽動、熙來攘往的蓋特萊德街(Getreidegasse)上,卻不時可看到東方面孔,台灣人、韓國人、日本人、中國人…。若是迎面而來的東方人沒開口講話,根本分不清楚他們來自何國?或許從衣著方面可以稍加判斷,好像說日本人的穿比較時髦些,但那是很不準的,例如歐遊期間,穿著極為樸素的我們,就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哩!
台灣有的旅遊書把蓋特萊德街譯為「糧食街」,雖然Getreide在德文中稱為「穀物」,但根據當地出版的一本正體中文書,作者表示Getreide與穀物無關,而是「快步」之意。蓋特萊德街上最吸引旅人注目的,就是兩邊店家高掛著形形色色、花樣百出、別出新裁的鍛鐵看板。由此看來,外國人也興復古風呢。流行於「百姓識字率不高」的中古時期廣告招牌,因為他們只要從各種看板的造型,就可清楚得知該店的店名和營業項目。 蓋特萊德街是當時市民活動的主要街道,現載已成莫札特之城的商品街道,也是城內最熱鬧的地方,饒富古意的街道。尤其是在彎巷窄弄中,更富有一番令人懷舊的味道 。
莫札特故居為六層樓的建築,但只有二、三樓是紀念館,四樓是他的出生地。莫札特1756年於此誕生,而且一直住到十七歲。因為他與當時的大主教希樂孟斯.葛瑞夫‧科榮瑞(Hieronymus Graf von Colloredo)不合,在二十五歲時被驅趕至維也納,終以35歲盛年去世。大主教是何許人也?人們已不復記憶。但是歷史的嘲諷卻歷歷在眼前:薩爾茲堡市區內充斥著莫札特小橋,莫札特廣場,莫札特巧克…。生前的莫札特在故鄉鬱鬱寡歡,身後的薩爾茲堡卻成為他的故鄉。
紀念館中主要展示與莫札特有關的歌劇資料,例如他的創作樂譜、親筆信、孩提時代使用過的小提琴、莫氏家族的肖像畫等。三樓的另一個展覽室也陳列出薩爾茲堡市區,特別像是蓋特來德街發展的歷程,及當時劇場和居民住宅的佈置藝術等,彷彿讓人走回時光隧道。我們在故居內照了好幾張相片,但大都因為光線不足而告失敗,唯獨廚房的器皿擺設照相起來亮麗清楚。沒想到早在250年前,莫札特家的廚房中設備,毫不比我家30餘年前的廚房陳設遜色。
郝恩薩爾茲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是薩爾茲堡(Salzburg)的地標,高於市區119公尺,在市中心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現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1077年時,大主教格布哈德(Gebhard of Salzburg)因為擔心隨時可能被反對派的勢力攻擊,於是在岩山上羅馬時代的城塞遺址興建了這座城堡。歷經600多百年的增建整修,最後呈現出目前晚期哥德式的風貌。歷經滄桑的要塞城堡,加上19世紀曾被拿破崙(Napoleon)軍隊佔領,除了外觀仍保留完整,內部有很多處已被毀壞,至今仍未修復,彷彿廢墟一般。
原先因為不知道購買入城票就可以免費搭乘纜車上下城堡,所以我們是一步一腳印,備極艱辛才爬上城堡裡面,等到察覺之後已氣喘吁吁地抵達中庭,只好自我解嘲說,這樣子才能真正體會這座城固若金湯的感覺。
要進入城堡中庭前,高低起伏頗大,一層又一層的厚重城門圍繞著,我們自然可理解這座中世紀城塞堅固無比,舉世無雙的真正原因。城堡居高臨下,視野極為遼闊,從露台眺望市景,可以看到如藍絲帶般的 薩爾茲河(Salzach)流經新舊市區的美景,河上行人專用的馬克小橋(Makartsteng)依稀可見,這座橋就是電影「真善美」瑪莉亞帶著七個小孩所過之橋。放眼看去,市區間散落著數百年來承先啟後所蓋的宮殿、教堂和塔樓,難怪當地居民將此視野譽為絕世美景。
Tony背了整天的背包,體力超好的他也覺得累了,坐在厚實的古城牆上休息一下吧!
在郝恩薩爾茲堡要塞內,領主地下室的提線木偶博物館(Marionetten Museum),可欣賞到栩栩如生的人偶造型,博物館內的螢幕上也不斷播出木偶演出的影片介紹。Grace和Tony看得津津有味,不過我倒覺得戲劇的效果遠勝木偶演出的技巧。依我看來,台灣的木偶戲,不論是講究傳統演技的布袋戲,或是注重燈光特技音效的金光戲可一點兒也不遜色。
參觀完郝恩薩爾茲堡要塞後,我們到自從1920年以來,每年夏季7月23日前後至8月底,奧地利人會在薩爾茲堡大教堂(Dom van Salzburg)前表演《凡夫俗子》(Jederman),然後開始揭開薩爾茲堡音樂節序幕。我們恰好躬逢盛會,見到大教堂前正搭起舞台,廣場前排滿一排排座椅,音樂聲、廣播聲、交談聲此起彼落,十分熱鬧也十分吵雜。今天恰好是音樂節的第一天,我們跟其他旅人一樣,洋溢著興奮之情。大教堂正面的門樓和雙塔,加上四層聖人雕像以及巴洛克拱門,剛好構成一座雄偉華麗的舞台背景。
融合巴洛克和羅馬式的大教堂,正面由三扇代表信、望、愛的銅門進入。內部長86公尺、寬62.5公尺,刷上清爽的白色,據說裡面空間可容納一萬人左右。教堂入門後左邊的洗禮盤正是當年莫札特受洗之處,我看到不少遊客也以手指觸摸水面,不知是否在沾染音樂神童的靈氣,或是有其他宗教儀式的作用。
皇宮廣場(Residenzplatz)前也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欣賞街頭音樂家演奏的旅人。與會的音樂家莫不使出渾身解數、熱情獻藝,只見他們吹奏各式各樣的樂器,渾然忘我地演出,真叫人目不暇給,大飽耳福。莫札特廣場(Mozartplatz)前則搭起帳篷,十來個小提琴手正演奏優美的曲調,博得帳篷內外觀眾的熱烈掌聲。隨後帳篷內男女老少相擁,翩然起舞,好一個浪漫的時刻!我們就坐在莫札特雕像的右方,沉浸在令人陶醉的仲夏夜之夢。
我們特別駐足聆聽古樸懷舊的葛洛肯編鐘(Clockenspiel)演奏莫札特的作品,並且順道參觀了被視為是薩爾茲堡的發祥地--聖彼得教堂(St.Petersstiftskirche)。
返回青年旅館途中,巧遇七、八位盛裝表演團體的俊男美女,熱情又親切地和我們打招呼。我報以讚美之詞,直說他們英俊瀟灑、美艷可人,好比電影明星,逗得他們眉開眼笑,隨後告訴他們我們來自寶島台灣,他們都知道台灣是個高科技之島,對我們國家的表現盛讚有加。最後我要求與帥哥美女合照,更讓他們開心極了。看來今晚可是做了一次成功的國民外交,心情格外愉快。 大約晚上十點鐘左右,盥洗完畢後,Tony要求我們再度返回生平難得遇見的音樂會場,體驗夜晚節慶活動,但Grace早已體力透支,疲憊不堪,再無心力外出了。於是我們父子倆又乘著夜色走到大教堂廣場,參加開幕儀式。一開始先播放了去年音樂節的紀錄影片。比鄰而坐的是位來自美國夏威夷的年輕婦女,她偕夫婿、子女特地為音樂節而來,而且他們昨天才從維也納趕過來。不巧的是此時老天不作美,竟下起濛濛細雨,隨後雨勢愈來愈大,雨傘與雨衣都難遮蔽雨水,只好惋惜地與音樂節晚會道晚安。 ◎宿薩爾茲堡(Salzburg)Youth Guest House Josef-Preis-Allee 青年旅館【3人59.6歐元】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