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04 18:05:28瀏覽9|回應3|推薦0 | |
Tuesday , July 26,2005 奧格斯堡(Augsburg)是羅曼蒂克大道(Romantische Straße )上最大的城市,為巴伐利亞(Bavaria)地區第三大城市。它的名稱起源於奧格斯都皇帝( Empire Augustus)時代,羅馬軍隊在此駐軍,西元前15年在此建立殖民城市。 當地的簡介告訴我們,奧格斯堡擁有15座博物館與美術館,若是要詳細完整探索值得參觀的景點,就得花上幾週的時間。援同往例,我們的第一站就是趕赴人潮眾多的市政廳廣場(Rathausplatz),這裡也是我們蒐集旅訊的好地點。 建於1615年的市政廳(Rathaus),它是德國規模最大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具有兩座洋蔥狀圓頂的市政廳,中間的山形牆屋頂正上方,矗立著一顆偌大的綠青銅松球,據說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讓人們回想到羅馬帝國時代的輝煌歷史,屋頂下方則裝飾有象徵哈布斯家族的雙頭鷲。廣場上的一隅撐起數排大型洋傘,三五成群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旅人,正愉悅地享用餐點、啜飲咖啡。
廣場內奧格斯都噴泉(Augustusbrunnen)是為了紀念奧格斯堡創立者,底座的四個人物代表當年供給該鎮的四條河流。我們在噴泉前遇到一位年輕貌美的女老師正帶領一群小學生從事戶外參觀教學,小學生們個個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能夠在這麼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都裡參訪,想必他們一定獲益匪淺吧! 大教堂(Dom)早在西元823年就已建立,前庭展示著10世紀時羅馬時代一些已經風化模胡不清,類似石雕的遺物。但是裡面的天花板和牆壁上畫著筆法細膩、人物栩栩如生的濕壁畫卻叫我們驚嘆不已。大教堂內更擁有全德國歷史最悠久,繪於12世紀的彩繪玻璃,像是聖告圖、聖母升天、耶穌誕生圖等。 小巧彎曲的奧格斯堡街道,到處林立著各式各樣的商家,頗值得血拼一族再三流連。街道兩旁的店家生意交易熱絡,Grace顯然對於形形色色紙餐巾特別感興趣。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哩,她滿心歡喜地採購了十幾包色彩鮮豔、圖樣逗趣的紙餐巾,然後我們才依依不捨地告別古都。
於是我們尾隨在他的賓士轎車後好幾十分鐘,一路上忽而右轉,忽而左彎,穿過無數個鄉間道路交叉路口,果然是不那麼容易講清楚,當我們在路上看到目的地的指標時,心想該是「適當的地方」,所以我掉頭迴轉離開跟車,朝著指標前進,心中不免遺憾著未能向他再度致意。但是幾分鐘之後,從後視鏡看去,我向Grace表示,車後的賓士轎車好像是剛剛我們跟隨的那一部。話才講完,賓士轎車就超越我們,示意要我們在路邊停車。果然不錯,他就是那位善心德國人。他表示還要繼續跟他走,車程才會比較短。十多分鐘後,他在某個高速公路的交流道的入口停車,再一次交代我們如何前往的路線。這是在德國旅遊時第二次溫馨的感受,Grace贈予隨身攜帶自繪的兩張吉祥卡片,表達我們衷心的謝意。
傍晚時我們趕赴由城牆、護城河所環繞的中世紀小鎮丁凱爾史班(Dinkelsbuuhl)。這裡有多采多姿的紅瓦木質骨架屋、蜿蜒狹窄的巷弄、石板道,鋪展出中世紀的市容,它不僅是羅曼蒂克大道上保存最好的古城,而且也是德國境內保存最完整哥德式晚期建築的小鎮。據說在「30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中,此地發生一段兒童救城的感人事蹟。1632年當時瑞典國王的軍隊攻打到此地時,眼見丁凱爾史班即將被毀滅,一個哨兵的女兒鼓起勇氣,帶領城裡的小朋友向圍城的將領求情,將領看到有一位小孩神似自己的骨肉,深受感動,遂下令撤兵,於是全鎮因而免去戰火摧殘。因此每年七月第三個星期他們定之為「兒童歡樂節」(Kinderzeche ; Children’s story festival)。今年的慶典時間從 七月十五日 至二十四日,我們晚到兩天,未能恭逢盛況,只有轉向民宿主人索討精美海報作為紀念。
在城外,我們看到長滿爬藤類植物的城牆,紅色圓頂要塞正倒映在威尼茲門(Worniz Tor)前的小巧護城河威尼茲河上。不時可見的魚兒,成群的野鴨、天鵝悠游河上,洋溢著優閒的氣息。外觀樸實的哥德式聖喬治教堂(St. Georg Kirche),內部擁有寬廣空間,拱頂高挑,充滿莊嚴寧靜之美。位於旅客中心對面的赫茲霍夫古宅(Hezelhof),它是16世紀初某位貴族的的宅邸,外觀造型古意盎然,陽台上花卉盛開,十分美麗。
過了市政廳不遠處就是塞格林格門(Segringer Tor)。 我們在塞格林格門前百餘公尺附近,找到一家樓下是餐廳,窗台上種滿鮮紅色的天竺葵,外觀十分美麗的二星旅館。主人ZumKoppen是義大利移民,蓄鬚微胖、笑容可掬、熱情洋溢,可惜很難用英文溝通。安排好行李後,我們漫遊於塞格林格門外側的一條密植高聳樹木,被稱為「新散步道」(Neue Prommade)的小徑上,在左側成熟尚未收割的麥田裡,隨時可欣賞到隨風搖曳的「麥」波舞曲,處處充滿著牧歌氣息。往右側則可眺望城牆內高塔與教堂交織而成的剪影,夕陽時分,金色光芒灑落其中,通紅屋瓦熠燿奪目。
薄暮之際,我們特意走到到建於1440年的「德意志之家」(Deutsches Haus)前,除了欣賞它華麗的外觀與獨特的山形牆建築外,我們也要在此等候「守夜人」的造訪。它是一間木骨骨架房舍,最初為某伯爵住宅,現在是一間散發著濃厚歷史遺跡的典雅旅館。色彩繽紛的屋頂,宛如鑲嵌畫一般,美麗的古石拱頂,雕刻細膩的木頭支撐架,增加其迷人的特色。我走進旅館,拿著台灣的旅遊指南指給主人看,並盛讚其聞名遐邇等等,主人高興得回贈我一張雅緻的「德意志之家」外觀名信片。
左持著長矛、右拿號角,巡迴小鎮唱歌、吹號角的「守夜人」。 據稱德國中世紀的「守夜人」在入夜臨睡前會挨家挨戶的吹號角,提醒店家要關閉門窗,慎防宵小。現代版的「觀光守夜人」則是在店家前表演吹號角、吟唱歌曲娛樂觀光客,而店東會招待一杯好酒或果汁,不過通常「守夜人」會將它轉交給遊客飲用。
晚間下塌的旅店內部、外觀都十分令人滿意。唯獨沒考慮它位於小鎮內主要道路旁,因為這一條道路上佈滿復古的鵝卵石,每當車子經過時就會發出「叩叩叩」的聲響,令人奇怪的是,整個夜晚不時都有車子經過,讓我們三人徹夜不得好眠。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