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福島災區工作人員罹癌機率暴增30倍 清除核污染費用高達1000億美元
2013/03/28 22:13:17瀏覽551|回應0|推薦0

福島核輻射陰魂未散  工作人員患癌機率增加30倍  

2013年03月28日《環球》雜誌

核事故兩年後,福島等「3·11」地震、核輻射受災區的農副產品依舊被日本民眾冷落,日本大部分超市和蔬菜店裡,幾乎看不到來自這些地方的產品,即便偶爾擺出,也均以近乎平時一半的價格出售,並很少有人問津。

「誰來給我們孩子未來的健康埋單!」

日本「3·11」大地震兩周年之際,福島地區的民眾,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在網絡上這樣疾呼。

他們的憤怒,是針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公布的一份關於福島核事故中核輻射影響的報告。

這份報告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部分地區的嬰兒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將增加70%,患白血病等的機率也會增加很多。比如在福島縣輻射量最高的浪江町,1歲女童一生中患甲狀腺癌的機率為0.77%至1.29%,比正常情況增加約68%;患乳房癌的機率為5.53%至5.89%,增幅約6%;患大腸癌等癌症的機率為29.04%至30.15%,增幅約4%。在該町1歲的男孩中,患白血病的機率為0.6%至0.64%,增幅約7%。

盡管日本政府呼籲民眾不要害怕,並稱報告與實際情況有差距,但原本對核輻射風險近乎麻木的日本民眾神經,卻顯然已經再度緊繃了起來。

後遺症開始顯現

世界衛生組織的這份報告還稱,浪江町的1歲女童在15年後患上甲狀腺癌的機率將增加約9倍,飯館村的1歲女童則會增加6倍。此外,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人員罹患甲狀腺癌等疾病的機率最高會增加30倍以上。

與此同時,福島縣「縣民健康管理調查」討論委員會也在不久前發布報告稱,自去年以來,已有3名福島核事故時18歲以下居民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癌,另有7人被診斷為有患癌症可能。

福島縣2011年度曾對當地3.8萬人實施了甲狀腺檢查,其中有186人被診斷為需要進行詳查,這其中又有76人需要進行細胞學檢查,最終確認其中有10人疑似患上癌症。但福島縣立醫院大學一位教授也認為,目前尚不能斷定這些癌症病患與核輻射存在因果聯繫。

事故兩年後,核輻射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也開始顯現。3月15日,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撈的大瀧六線魚體內,放射性銫的濃度達到每公斤74萬貝克勒爾,相當於日本政府制定的一般性食品放射標準值(每公斤100貝克勒爾)的7400倍,創下迄今魚類體內放射性銫濃度最高值。

東京農工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研究小組本月初宣布,他們調查發現,福島縣二本松市山林內棲息的蛙類、蟹類樣本所含放射性銫濃度最高達每公斤6732貝克勒爾,昆蟲類樣本也檢出近1000貝克勒爾的放射性銫。

東京農工大學副教授五味高志說,考慮到食物鏈等因素,核放射物對生物界的影響可能會隨時間推移逐漸顯現。

生活習慣被迫改變

買菜時先看產地,喝水做飯改用純淨水——福島核事故改變了日本人生活,這在兩年後的今天依舊沒有改變。

福島核事故後,日本超市和蔬菜店裡更加注重標明蔬菜和水產品原產地。進入超市的蔬菜區,放眼望去,色彩鮮豔的瓜果蔬菜旁,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產地標識,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福島、岩手、宮城、茨城等「3·11」地震、核輻射受災地區的農副產品依舊被日本民眾冷落。日本大部分超市和蔬菜店裡,幾乎看不到來自這些地方的產品,即便偶爾擺出,也均以近乎平時一半的價格出售,並很少有人問津。

核輻射對水產品的影響更大。在超市和水產市場,整個東北地區的海產品越來越少,並且銷量大減。

包括《環球》雜誌記者在內的大多數中國媒體駐日記者,在飲食上都非常注意。盡管東京距離福島較遠,但大家還是不放心這裡自來水的安全,基本還是購買瓶裝礦泉水或純淨水飲用。

記者本人也已經養成買菜購物看產地的習慣,甚至寧願多花一些錢,買日本南部產的食品。有次無意中在超市買了一盒福島產的蘑菇,在食用時才發現,猶豫再三,最終沒有食用。這種心態在日本人中也非常普遍。

日本消費者廳3月11日公布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中,有7成的人回答「購買食品時會非常在意產地」,其中4成人回答在意的理由是「希望購買不含放射性物質的食品」。另外,有近兩成的人回答不會購買福島產的食品,有1.5成回答不會購買福島、宮城、岩手等地的食品。

清除核污染任重道遠

如果說日本其他地區的民眾面臨的,主要是受核輻射污染的農產品的威脅,那麼福島縣居民則因核污染遲遲無法清理而有家難回。

據日檢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輻射值仍嚴重超標,4號反應堆附近的輻射值達到114微西弗/小時,大約是成人每年正常輻射量的1000倍。

不少作業人員仍在核反應堆內工作,試圖修復地震中損毀的設施。按照作業計劃,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在年內從4號反應堆燃料池中取出1533根核燃料棒。但事故中燃料棒熔化的1號和3號反應堆,輻射量仍舊非常高,幾乎不能進行任何作業。

尤其讓人憂心的是,福島第一核電站現在每天還新排放核污水約400噸,這些污水大多保存在核電站內,目前已達到26萬噸。如何處理這些核污水已成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而按照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制定的日程表,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反應堆實施完全報廢,尚需要30年至40年。

目前,在福島縣,仍有15.4萬人過著避難生活,有5.7萬人因核輻射污染問題在縣外避難。福島縣內根據輻射量將輻射區域劃分為「返還困難區域」(輻射量超過50毫西弗)、「限制居住區域」(輻射量在20至50毫西弗之間)和「避難指示解除準備區域」(輻射量在20毫西弗以下)。原先生活在這些區域的居民無法返回家鄉,其中「返還困難區域」的居民可能今後永遠回不了家。

日本環境省3月8日通報說,2012年度福島縣內僅有4個市町村在清除核污染方面取得進展,大部分市町村除污工作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夠的污染土臨時存放場所。因擔心核放射性物質洩漏,福島民眾至今強烈反對在當地建設污染土過渡存放設施。

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福島縣內37個市町村共有住房、學校、公園等至少4811個地點的污染土壤無處轉移,被迫放置在原地。

清除核污染不僅需要人力、物力,還需要足夠的財力。日本環境放射能除染學會不久前評估說,要清除福島核事故導致的放射性污染,總費用高達10萬億日元(約合1000億美元)。核污染清理之路由此注定艱難而漫長。

文章來源:2013年4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7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aok&aid=74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