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連狗皇帝習近平都向日本下跪磕頭了 你腦殘民族糞青馬英九還叫囂反日?? 吃屎去吧!!
2016/05/05 11:27:19瀏覽224|回應0|推薦0

中國對日外交身段為何變軟?

2016-05-04 丁咚 (鳳凰網十大影響力博客)

上週末,中國在時隔四年半後破天荒地接受了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的正式訪華之旅,日本內閣的另一位重量級閣員、防務相中谷元的訪華行程據悉亦在協調之中。視雙方協商結果,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下半年在日參加中日韓三國首腦會晤前後實現對日本的順訪,亦是極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據此而言,如雙方均有誠意和足夠努力,中日兩國外交出現突破性進展不無可能。

在日本民主黨政府於2012年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日本稱尖閣諸島)實施國有化,為兩國關係投下陰影,中日之間的高層正式交流機制全面停止,中日關係始終在正常與不正常之間徘徊,高層交往以「臉色外交」為主流。但在去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前夕,兩國政府間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後,這一局面開始得到改觀。日本內閣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的對華訪問,為中日首腦間在亞太經過和組織峰會期間舉行會談創造了條件。這也是中方對日外交展現柔軟身段的開始。

岸田文雄本次受邀訪華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政府間正式會談,是中國進一步展示柔軟身段的表現。中日建交後,兩國關係的密切性和重要性日益增強。但政府間正式溝通渠道的中斷對中日經貿、政治、外交和軍事安全關係均造成損害,兩國之間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也為對抗創造了氛圍和條件。日本在此過程中始終是戰略上處於主動地位的一方,即令在極不利情況下也積極尋求對話,而中國則多被民族主義情緒所左右而顯得搖擺不定,常常在迎合民族主義和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之間無所適從。

中國的外交姿態軟化說明了中國外交決策層意識到拒絕對話的消極外交危害性,改變了對日外交策略。從楊潔篪與谷內正太郎四點原則共識的形成到本次岸田文雄與中方總理、國務委員、外長舉行三個層級的會談,後者時間更是達到了四個半小時,並出席在首都師範大學舉行的交流會。中方對岸田的接待符合兩國交往的「正常標準」,其中安排岸田與大學生的交流活動體現了友好原則。它們凸顯了中方努力改善兩國關係的意願。

觀察家注意到,一些緊迫的日程迫使中國的外交態度轉向務實,包括即將在日本伊勢志摩舉行的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以及在中國杭州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和中日韓首腦例會。中方希望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不要將焦點對準令中國感到棘手的南海議題,同時亦渴望後兩個會議取得成功,但若沒有第三大經濟強國日本的參與,它們都非常不可能。

但中國外交態度軟化的更深層原因除了前述兩國關係的深層需要以外,還在於中方深感中日之間的疏離和對抗,加劇了中國的多頭困境和周邊環境複雜化、衝突化,並使自身陷入戰略之被動。為了扭轉這一格局,中國正在全力展開外交出擊,比如打破反對外國干預南海事務的傳統政策,積極需求多國對中國的南海主張給予外交支持,以分化和突破美國就東亞海洋爭端構建的日益廣泛的對華統一戰線。

或許更難以啟齒的原因是,在過去多年的民族主義主導的外交政策影響下,中國的地緣影響力發生了微妙的下降,受到的猜忌和懷疑則同比例增長,而與此同時在國內也引發外交政策爭議,遠未實現其預期的政策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試圖採取富有彈性和靈活度的外交方式處理與日本的關係,在對話中施展外交影響力,並向外界展示積極的外交取向和負責任的外交形象,表明中國謀求問題的解決而非刻意製造摩擦和衝突意欲「火中取栗」。

最後,中國可能逐漸認識到,日本是美國的亞太戰略和亞太多國東亞戰略的核心紐帶,美國實質性重返亞太的步驟逐步實施,而這一過程中日美安保同盟是關鍵,日印、日澳、日菲越等多重關係均因中國元素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它們都在很大程度上朝著軍事和安全合作推進。對日外交一味逃避的路線,無助於中國亞太利益的實現,而只會加劇自身的戰略壓力。除非增多與日本的利益交集,否則只會陷入更不利處境而難以自拔。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aok&aid=5579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