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8 11:44:23瀏覽1252|回應11|推薦52 | |
人生難逢的兩件事,匆匆的在兩星期內處理完了。 第一件事,是母親過世,雖然我們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仍然難以承受失親之痛。 第二件事,是和好友們合辦藝展。 十月十一日,我們這些子孫環繞著母親,看著她慢慢減少呼吸,靜靜的辭世,從此,我真的成了孤兒了! 十月十八日,我們的聯展開幕,展場臨時展出母親的三幅紀念畫作。我在現場,看著許多熱情來賀的友人,感慨喜歡看畫展的母親,終究沒有趕上這次的活動。以下是我在追思禮拜朗讀的文章,僅以此文,紀念在天上的母親: 我們的母親李田玉欣姊妹出生於 長大後,母親就讀於城裡的師範學校,由於大陸變色,就匆匆辭別外祖母,離開家鄉,和恩貞阿姨歷盡艱辛,隨著從軍的親人來台。當時,她以軍護的身份,在軍中照顧傷兵,母親雖然年輕,卻以堅毅果斷的處事態度,深受官兵敬愛。 民國39年來台後,認識了服役中的安邱同鄉我的父親李亶生,情投意合而結為連理,從此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相愛不渝。 婚後離開軍中,夫妻倆開始刻苦協力自謀生活,初時,在被服廠服務,後來輾轉遷到萬華定居。在大陸家鄉時不擅家事的母親,由於父親愛好美食,就跟著鄰居媽媽們學得一手好菜,並學習各項生活技能,天性勤奮努力的母親,也同時練就了織繡縫紉的好手藝。 在萬華開店營生時,母親不但是父親事業的好助手,也是持家有道的賢內助。在那個國家艱危,大家生活普遍清苦的時代,做生意是不容易的,但是,母親憑著聰慧的天份,協助父親張羅一家日常所需,在那樣艱苦的時刻,我們得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高瞻遠矚的母親憑著智慧的決斷力,逐步購屋置產。在30年前,洞燭機先的遷往當時仍屬荒僻偏遠的台北東區,在環境優美的民生社區定居,離開了當時萬華那「風吹搖晃、地震怕倒」的小屋,此刻,在安定溫暖的家裡回顧往昔,不由得不佩服母親當年的遠見。 母親受的是師範教育,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有相當新穎的觀念,當發現孩子潛能的時候,就鼓勵孩子勇敢的追求夢想,並全力支持。母親自己對於未能完成學業,頗覺遺憾,但是,好學的她也經常藉著閱讀書報雜誌和收聽廣播、演講、參與課程等機會,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智識更加成長和提升。母親曾經因為轉型從事當時的新興行業~電器業,而參加電子科系的函授教學,取得經營證照,並在60歲的時候,決定學習繪畫,預先為老年儲備充實生活的技能。 選擇學習水墨畫之後,追隨李添木、李欽聃二位大師,由山水入門而至寫意花卉,從來不知道自己能畫畫的母親,從一枝一葉慢慢的練習,她認真學習的態度,令我們汗顏和感動。母親的畫室以「倚墨軒」為名,習畫期間,在筆墨線條、設色賦粉的藝術生涯中,體會傳統文化的真善美,遂以「勤耕硯田,悠遊墨海」為志,創作不懈。在 在兩岸開放探親之後,母親除了回鄉探親,也旅遊各省名山勝景,在山東購置了一間別墅,展開半年大陸,半年台灣的候鳥生活。也許是旅途勞頓,六年前的寒冬裡,母親不幸在大陸罹患中風,幸虧父親和弟弟德華全力搶救,經過三個月的日夜照顧,母親終於恢復意識,一年後返台,從此開始漫長的復建生涯。在病中的母親,仍然以尚可使力的左手練習寫字、畫畫,無論身體有多麼痛苦不便,母親從來不讓我們擔心,靠著虔誠的信仰,默默的忍受著病魔的煎熬,堅毅的精神,更令人感佩。 母親罹病後,身體日衰,不幸於今年10月11日辭世,留給子女們無比的哀慟,我們相信母親現在已經歸返天家,安息主懷,得享永遠的生命,不會再有病痛,相信將來主再來時,我們將會再次相聚。 以下是媽媽的幾幅畫作,請大家欣賞,翠竹是掛在我家客廳的作品,在下一篇文章裡,請移駕。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