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牙刷與牙粉之歷史
2008/12/26 07:01:46瀏覽2033|回應0|推薦13


世界日報副刊所刊文章經常謬誤百出,副刊編輯大概不學有術,尸位素餐,竟不加更正.

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上下古今」版刊載陳玉璞先生之「理髮與刷牙的演變」一文。文中提到:

再追溯到古代人,根本尚無刷牙設備,只有以水漱口,同時也無牙醫,牙齒發炎之痛苦可想而知。

同年六月三十日,樓心月先生之「關於牙刷的演變」一文中提到:

「明孝宗時做牙刷所用的材料是獸骨和豬鬃毛,那時候刷牙還沒有牙粉和牙膏就是了。


此二段顯然與歷史不符,今將所知寫出。
 
牙粉一物,其發明時間實早於牙刷。唐代王燾所著之【外台秘要】中,有如下之記載:「升麻半兩,白芷、蒿本、細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三研,右六味搗篩為散,每朝楊柳枝咬頭軟,蘸取藥揩齒,香而光潔。」這一段講的是牙粉之製法。牙粉製好之後,將柳枝頭咬軟,蘸牙粉抹淨牙齒。這裡的楊柳枝,可以說是原始的牙刷。
 
宋吳自牧所著之【夢粱錄】中,有「凌家刷牙鋪」、「傅官人刷牙鋪」,「刷子、刷牙子」等記錄。此處之「刷牙子」即今日所謂之牙刷,「刷牙鋪」則是賣牙刷的商店。顯然遲至宋代,已有牙刷一物。

除了文字記載,考古學家也在內蒙古赤峰縣大營子村第一號遼墓中,挖出兩柄骨做的牙刷,各長十九公分,刷毛部分有兩排孔,每排四孔,這一部分長二點四公分,此段較寬而柄處較窄,形狀與今日之牙刷類似。該墓的年代是遼穆宗應曆九年(西元九五九年)。
 
到了宋代,牙粉配方已多達數百種,各醫書皆有數種至數十種牙粉配方,如貝齒散方、升麻散方、寒水石散方等等,似不可能「只有以水漱口」。
 
此外,【千金要方】中,載有以薰牙治療牙痛之法:「黑啷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先燒鐵鋤斧銎令赤,納其中,煙出,以佈單覆頭,令煙氣入口薰之」。明代李時珍之【本草綱目】中,亦載有補牙之填充劑:「其法用白鍚和銀箔及水銀合成之,凝硬如銀……亦補牙齒脫落。」

時至今日,銀與水銀的合金仍是很普遍的補牙材料。補牙治牙痛者,應該算是牙醫吧?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k200&aid=250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