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等研究園區概念探討
2010/01/17 08:31:49瀏覽681|回應0|推薦1

高等研究園區概念探討

一、 高等研究園區之定義

參考麥肯錫顧問公司對於「智慧型網路的知識基礎型園區」規劃理念,本案高等研究園區係指透過園區先進的智慧型網路(Intelligent network)、卓越的通信基礎設施進行連結,除了實質設施外,並以現代化的園區管理方式,集中進行知識-密集活動(Knowledgeintensive Activities),創造大學、研究機構與私人企業合作的機會,建立支援區域產業研發營運中心環境的重要平台,其特性歸納如下:

(一)知識密集型園區(knowledge-intensive park)的擴建,例如R&D

(二)廠商申請進入園區條件應予放寬(較少限制)

(三)提供知識基礎型園區必要的基礎設施或共同設備,研究活動與產品開發、產學合作、育成中心與行政管理均在內,以支持高附加價值的研發。

(四)園區的區位可以根據國家或地方發展的需要設置。

(五)提供高等學術與創新研發結合之平台,營造學術單位、研究人員、商業組織與企業體之間的知識情報群聚交流場域。

(六)提供高環境品質、低人口密度、花園城市般的實質環境。

(七)生活機能完善、鄰近都會中心都市或頂尖大學研究機構之地點。

(八)優質的住居設施及物業服務管理,具備吸引高科技企業及一流人才進駐的誘因。

二、 國外研究園區類型分析(詳如表一)

(一)研究園區類型分析

1.第一類:純粹尖端理論研究之機構,類似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

 

(IAS),此類型園區需要政府或企業資金長期大力投入,且不計投資回收。

2.第二類:國家級的研究群聚基地,類似日本的筑波科學城,政府利用計畫專案,吸引頂尖的學者進駐研究。

3.第三類:企業與大學緊密依存的研究與生產園區,類似史丹佛研究園區,基本上也類似國內竹科與工研院的發展型態。

4.第四類:開放型、產業導向的研發生產園區,類似新加坡科學園區。提供共同的實驗室、設備等,此類園區主要吸引一些新興的創業公司(venture capital)進駐,園區成為新企業的培養皿(incubator),新企業成形後能快速帶動產業轉型。

(二)研究園區成功的因素與條件分析

1.周邊具有豐沛的技術與研究人才,能實際支援研究園區的發展。

2.採行低利融資與低廉的土地(或建物)成本,鼓勵承擔風險的創業者進駐。

3.提供產業與生活所需完整機能,使研究人員及企業無後顧之憂。

4.地方與中央政府在經費、環境等各方面給予實質的強力的支持,協力共同推動園區發展,園區發展能具體帶動地方的繁榮。

5.由創新理念的開發與管理者統籌研究園區的發展,帶領研究園區邁向具有前景的未來。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gshih&aid=369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