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興新村第二次學者專家座談會(轉)
2009/11/08 17:00:21瀏覽709|回應0|推薦1

中興新村第二次學者專家座談會

 

時間:  11 13 日(五) 13001730

 

地點: 台灣省政府中興新村NGO 會議中心103

 

主持 人: 王鴻楷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榮譽教授

 

與談 人

 

以下各面向個別擇一:

 

1.地方政府代表:擬邀請南投縣副縣長陳志清,或建設處吳進福處長

 

2.文化資產面向:擬邀請羅時暐;李謁政;郭奇正;葉乃齊,或其他相關研究學者專家)

 

3.土地使用面向:擬邀請李永展;劉曜華;李子耀,或其他相關研究學者專家

 

活動方法與流程

 

13:00-13:30 報到

 

13:30-14:00 主持人開場、議程說明及介紹與會貴賓、學者、專家(5 分鐘)

 

中興新村朝向生態城市發展的相關規劃構想引言(25 分鐘)

 

14:00-15:00 討論主題-

 

中興新村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延續如何與生態城市規劃搭接

 

主持人導論(5 分鐘)

 

意見交換討論(30 分鐘)

 

與談人論述及主持人結論(25 分鐘)

 

15:00-15:20 茶點(20 分鐘)

 

15:20-16:20 討論主題-

 

中興新村從花園城市到生態城市規劃的核心策略與關鍵原則

 

主持人導論(5 分鐘)

 

意見交換討論(30 分鐘)

 

與談人論述及主持人結論(25 分鐘)

 

16:20-17:20 討論主題-

 

高科園進駐審議規範與生態城市土地使用管理的機制與分工平台

 

主持人導論(5 分鐘)

 

意見交換討論(30 分鐘)

 

與談人論述及主持人結論(25 分鐘)

 

17:20-17:30 主持人總結本日會議共識

 

邀請對象

 

(一)民間代表:各里里長/地方文史工作者/在地專業者

 

(二)主管機關:南投縣政府建設處都市計畫課、水土保持課、山坡地管理課

 

(三)關鍵單位:

 

農田水利會/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國科會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台灣世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報名與洽詢

 

(一)本次活動採電子郵件直接回覆報名,信箱:yelinstudio@gmail.com

 

郵件主旨請標明「中興新村規劃工作坊」。

 

(二)為利人數統計,請於11/12 中午12:00 前完成電郵報名。

 

※任何問題請洽: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椰鄰工作室湯先生 Tel:(02)2366-0533 #168

 

Mobile: 0971-117-577

 

 

 

指導單位內政部營建署暨城鄉發展分署

 

委託單位臺灣省政府

 

承辦單位王培鴻建築師事務所

 

統籌執行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一、活動緣起

 

中興新村發展成高等研究園區的籌設計畫已近定案,地方空間及產業即將邁向一個新的轉型。延續98 10 16 日本會統籌執行之--「中興新村朝向生態城市發展的土地使用與都市設計研討會」,在最後的討論裡有以下幾個後續規劃作法上需闡明的議題及方向:

 

1. 針對中興新村落實生態城市發展之標的,需有一套特別的都市計畫法制來因應!。

 

2. 當中興新村以生態城市營造為目標來推動,其對台灣民間社會及空間政策所代表的意義為何?在國際生態城市論述上的輿論價值如何建構?

 

3. 中興新村未來將同時面對:環境紋理延續與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生態城市規劃與落實、高等研究園區籌設與開發等狀況下,政府單位處理「空間計畫」、「土地使用管理」及「開發管制」等業務的分工協作機制為何?其介面如何釐清?

 

因此將藉由本座談工作坊的舉辦,擬探討中興新村在發展生態城市上的相關土地使用管理策略、都市設計原則及必要的配套執行機制,以延續研討會的關鍵性結論;並求進一步落實於實質空間的規劃實務建議中。

 

目前這塊基地上的關鍵詞為:「高科園區進駐」、「生態城市規劃」及「地方文資保存」;

 

將邀請熟習在地文化的使用者、專家學者、機關團體,繼續深探相關觸及的都市土地規劃策略。

 

二、目的

 

活動的目的是希望能架構一對話平台,協助相關計畫執行機關及民間意見領袖形成共識,討論並落實議題的執行方式及規劃原則。

 

三、議題

 

本次座談工作坊將討論以下三個主軸議題:

 

(一)「地方文化資產空間的保存與延續」:

 

探討中興新村在面對生態城市規劃或高等科學園區進駐等空間政策上,其原有的場所集體記憶、空間紋理等文化資產,如何在未來的土地使用調整過程中受到尊重與延續?其價值認定的標準如何建立?保存與再利用基本原則為何?

 

(二)「從花園城市到生態城市的營造」:

 

當永續的概念引入中興新村的生態基盤營造時,棲地復育、區域節能、循環減廢、綠色交通、生質能源…等生態城市發展的各面向重要議題,其相對重要性如何拿捏?落實於基地運用之技術操作面的可行性為何?

 

(三)「土地使用管理與都市設計審議機制探討」:

 

高等研究園區進駐後,如何與既有的都市計畫法制、文化資產保存、及生態城市營造原則搭接?其操作機制為何?如何落實必要的管制?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gshih&aid=347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