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產業瞭望-慢活 vs 1人當2人用的台灣
2007/12/17 22:11:07瀏覽961|回應0|推薦6

產業瞭望-慢活 vs 1人當2人用的台灣

 

--------------------------------------------------------------------------------

 

高逸展/DIGITIMES 2007/12/17

 

 

 歐洲各國近來分吹起「 慢食主義」、「慢城現象」、「慢活主義」,這種欠缺效率的想法,似乎與分秒必爭、全球化競爭激烈的大環境顯得異常不協調,然歐洲經濟實力卻未因此顯露衰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慢食主義、慢城活動 源起對全球化浪潮的反抗

 

80年代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式速食餐廳文化開始隨著全球化浪潮蔓延到世界各地,速食餐廳講求的快速、簡便,嚴重衝擊全球各地講求美食、精緻享受的餐飲文化,1989年意大利學者及評酒家彼得里尼(Carlo Petrini)為捍衛義大利美食文化,率先發起一場「保護享受權利國際運動」,其後更成立「國際慢食協會」,提倡人們應放慢節奏、享受美食,改變過快的生活節奏,至今該協會已擁有83國超過11萬的會員支持。

 

而「慢城運動」的起源便是來自義大利的「慢食主義」, 目前義大利已有42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境內,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已有數十個城市加入,甚至日本、韓國也有慢城,德國境內則有6個慢城。

 

但要加入慢城也不容易,根據「慢城」運動聯盟的規定,其成員必須滿足54項具體規定,如人口不得超過5萬、城內只有行人徒步區,不能賣速食(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禁止)、不得使用基因改造種子、作物和食品等。

 

慢城主義說穿了便是種另類反全球化產物,反全球化帶來的快速生活步調、反全球化帶來的科技污染,期望回歸中古時期小城悠閒、自給自足的生活。

 

但有趣的是,這樣的轉變卻反為這些「慢城」帶來觀光人潮與錢潮。義大利奧維亞托(Orvieto)原僅是個沒落的歐洲中古世紀小城,但在加入慢城後,雖僅販賣當地傳統特色物品,人潮與錢潮卻比以往好上許多,這些慢城因全球化浪潮獲得重生。

 

撇開全球化議題,慢城提倡的慢活人生,以企業主角度來看,直覺想法便是員工若這樣過活,企業肯定沒效率、沒競爭力、沒進取心,在時間就是金錢、產業瞬息萬變的環境下,這樣的態度肯定被淘汰。但若換各角度思考,也許會發現不同的東西。

 

瑞典崇尚慢活主義 經濟實力卻不容忽視

 

來看看瑞典這國家,瑞典是當前全球響噹噹的創意強國,文化創意是政府全力扶植的產業,其中最具代表性便是電影、音樂產業,瑞典是全球第3大音樂輸出國,同時許多在國際影壇深具影響力的大導演、好萊塢巨星也都是瑞典人,如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奧斯卡提名9次,3次奪獎,著名作品「The Seventh Seal),服飾業方面,瑞典亦有多位享譽國際時裝界的大師,如Fillippak,及知名品牌BjornBorg

 

同時,講到瑞典必會想起傢俱,瑞典設計以簡潔、實用、自然出名,許多精品高級傢俱多來自瑞典設計,一張創意椅子價格高達上萬元亦是屢見不鮮,而歐洲首富坎普拉(I. Kamprad)亦是瑞典人,行銷全球的宜家(IKEA)家具便是其創辦,汽車業則有瑞典國寶之稱的Volvo,亦是全球知名品牌,亦是瑞典的驕傲。

 

服飾、傢俱、汽車、手機能算是創意文化產業嗎?事實上透過設計師創意設計後,這些功能性產品亦可搖身一變,成為代表個人風格、品味的創意文化產品,甚至建築業、瑞典工藝也都帶著濃濃文化創意的味道

 

再看看瑞典人生活哲學,瑞典是個福利主義國家,「慢活主義」事實上早已融入人民生活中,這點可從瑞典人日常作息觀察而得,9點上班、10點半咖啡時間、午餐2小時、下午3點還有下午茶時間,且多數瑞典人堅持每天只工作89個小時,假日絕不工作,1年有5個星期年假,外加55天病假,這樣的工作態度,效率怎麼會高呢?但瑞典的經濟實力卻無人可否認。

 

瑞典的案例似乎和在台灣現有價值觀有所矛盾,台灣企業主或員工認為時間就是金錢,把握每一分鐘才能提高效率,時時刻刻戰戰兢兢耗盡所有心力拼命工作,甚至24小時待命犧牲生活品質,這才創造出舉世聞名的台灣電子王國,但即使如此台灣和瑞典經濟實力卻仍舊不在同一等級,問題出在哪呢?

 

台灣與瑞典的差異  但根本差異乃在「創意思考」

 

PCLCD、半導體、網通、手機、TV等零零總總的資通訊產品,台灣業者均深度參與,但多位居製造角色,而在全球化激烈競爭下,迅速彈性反應環境變化,便是台灣業者賴以生存的要件,為縮短製造時間,更演化出各種標準化模式,但也因過於標準化使競爭者容易複製,最後結果便是業者能力差不多,低價競爭成常態。

 

循環下台灣不論老板或員工都被時間趕著跑,根本沒時間停下來好好思考,週而復始的標準作業確實相當有效率,但卻也趕著台灣業者沒時間思考或檢討經營模式、企業附加價值。

 

而瑞典以創意文化產業為主軸,瑞典人多的是時間思考,也因此,即使在多數人眼中應該屬傳統產業的傢俱、重工業的汽車、高科技電子業的手機等,在瑞典卻都成了創意文化產業。

 

這世界固然追求低價實用產品,但具質感、高品味的產品卻更是吸引多數人的追求與目光,而設計出高質感的產品,是需要員工有時間思考、有時間與人接觸、甚至經常旅遊以保持心情愉快情況下,才會有設計的靈感。

 

對瑞典人而言,生活歸生活,工作歸工作,從容不是懶惰,閒適不是無聊,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後的神閒氣定。

 

台灣常喊產業升級,但想產業升級僅靠政府這外部力量扶植亦是不夠的,企業內部企業文化亦需有所調整,整個企業若僅有大老板或高階主管幾個人有時間思考,那麼員工的價值似乎相當於高效率、會動、會完成複雜事務流程的高級機器人。

 

會思考的員工才是企業主想要的,但若為節省成本,將員工1個當2個用,被時間趕著跑的員工又怎會有時間靜下心吸收外界知識,並好好思考工作附加價值,一個會思考的公司,跟一個只有高階主管思考的公司,孰優孰劣不需再說,創意非憑空冒出,而創意通常也伴隨著高額利潤,若你有選擇權,那麼你會期望做個手腳都會思考的公司,還是只有頭部會思考的企業呢?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tyang&aid=146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