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跳舞的鹿 褚士瑩逍遙遊
2007/11/02 19:39:17瀏覽568|回應0|推薦9

褚士瑩逍遙遊    

 

 

跳舞的鹿

 

自從波士頓一家叫做『跳舞的鹿(Dancing Deer Baking)』烘培坊1994年成立以來,我就一直是他們的忠實顧客,也曾經不只一次在專欄文章中提到他們的名字,因為派翠西(Patricia Karter)和她的前夫,兩人自從在耶魯大學念MBA時就決定畢業以後要籌辦一家有社會良心的企業,在波士頓治安最混亂的Roxbury地區,成立一家沒有店面的烘培坊,專門雇用住在當地不會說英文以至於很難找到工作的新移民,堅持用天然原料,不添加防腐劑,製作專門賣給高級健康食品店的精美糕餅,一面教導六十五個員工學習英文還有美國的工作環境,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人聽說過什麼social enterprise這樣的名詞,但是看到他們的小公司,從頭三年區區二三十萬美金的營業額,到現在一年八百萬美金,許多人訝異他們的成功,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這正是他們應得的甜美報償。

 

八百萬美金,說多不算多,說少也不算少,說少,是因為許多跨國企業的CEO一個月的薪水,都不只這個數字,但是將近三億台幣說多也還真多,足足是兩三百個美國上班族的年平均所得總和,派翠西也知道她的烘培坊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如果想要對社會經濟造成正面影響,每年起碼要有五千萬美金的營業額才行。』她有一次在接受訪問時這樣說。

 

但是對這六十五個員工來說,跳舞的鹿影響卻是巨大而真實的。除了保有一份有意義的工作,還可以學習英文之外,也都持分公司股票,變成公司的擁有者之一,對於乍到一個新世界,沒有學歷背景,也沒有積蓄財產的新移民來說,他們的感受,一定就像是故事裡那退潮的沙灘上少數被老和尚撿起來送回大海裡的海星。

 

跳舞的鹿有一系列叫做Sweet Home(甜蜜的家)的糕餅,這個系列收入的35%,都捐給街民作為安置跟求職的基金,對這些受到援助的街民來說,八百萬的年營業額,一點都不比五千萬美金少。

 

我們總常在繁忙庸碌卻似乎一事無成的一天之後,感慨地說『真想做點什麼特別的事』,但是隨著新的一天開始,繁瑣日常例程的熟悉,一點小小權力的美味,就像我們像成癮者般,抱著『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吧!』渾渾噩噩又過一日,看到派翠西的故事,或許你我多少都會有幾分鐘的感動,但是隨即又不禁懷疑:

『我又不是耶魯大學MBA的高材生,哪有可能做得到?

 

其實派翠西並不是含著銀湯匙出世,跳舞的鹿成長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她從小喜歡畫畫,長大以後也以當全職畫家為生,對於生意根本一竅不通,要不是大學畢業以後,回老家幫忙父親的資源回收生意,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商業,後來跟丈夫成立了跳舞的鹿,卻在1999年生意逐漸上軌道時,兩人面臨離婚分道揚鑣的困境,最後還是跟投資人集資,才把前夫的股份買下來獨立經營的,一直到最近為止,從設計食譜到文案,行銷到網上購物,都是派翠西自己一個人來,十餘年來公司雇用第一個行銷人員,還是這幾個月的事情。

 

固執地活在夢想裡,這是多麼美好的人生啊!

 

無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每當我遇到挫折或是窒礙難行的時候,總會從行李箱裡拿出『跳舞的鹿』獨特的餅乾鐵盒子,選一片充滿嚼勁的櫻桃核仁薑餅,放進口裡慢慢咀嚼,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像這樣努力的人,除了賺錢之外,還真心地想著社會責任,不禁讓我更有動力。

 

很多傳統的經營者,有著冠冕堂皇的藉口:

『等我賺夠了錢以後,自然就有能力做一些利益大眾的事情。』

 

但是一個真正的social enterprise,不需要等到賺大錢了以後再來成立一個節稅目的大於行善的基金會,而是從一開始起步就真誠地同時顧慮了社會責任與商業利益,認識這兩者不能分離的事實,否則難保不像腦滿腸肥的石油公司突然高唱起環保,或是軍事武器商人大談和平,很難讓人不覺得噁心。

 

每次我聽到媒體爭論著社會責任到底應該要由企業,政府,還是NGO非營利組織來擔負的時候,我都第一個聯想到『跳舞的鹿』,想到social enterprise這個新的概念,想到我們每一個人,手中其實都握有一張讓自己也讓別人更加幸福的即期支票,不同的只是懂不懂得如何兌現而已。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tyang&aid=134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