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美國東岸大雪,打破氣象紀錄,四州癱瘓,十一人死亡。八月,南半球冬天,紐西蘭首都大雪,破八十年來紀錄。三月,台北創四十一年來最冷紀錄。
其實,寒冬肆掠北美及歐亞大陸始於十一年前。但去年底,美國官方機構宣布過去十年為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十年。
熱的更熱,冷的更冷!目前「氣候極端化」的說法已取代了前幾年流行的「氣候暖化」。將來呢?氣候繼續極端化?還是:冷的更冷,不再熱的更熱,經過黃金交叉,而轉入小冰河期?
跡象顯示世界將漸轉冷,原本預期的北極冰溶、島國淹沒不會發生,取而代之的是另類災難:大氣CO2(二氧化碳)濃度繼續攀升,威脅人類與其他動物的生存。請看近年來三類科學發現:
一、三國天文學家根據太陽活動下降,預言長達數十年的小冰河期會降臨。他們包括:○七年預言的俄羅斯聖彼得堡天文台研究主任Habibullo Abdussamatov;一○年的荷蘭天文學家Cornelis de Jager教授;和今年六月,美國「國家太陽天文台」的Frank Hill博士及所率的三組同仁們從三種不同角度達到相同結論。其他科學家也發現:地球大氣溫度的升降受太陽活動影響甚大,而太陽在廿世紀旺盛的活動(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到九○年後逐漸減弱。
二、南極州冰蕊鑽探發現過去四十萬年以來大氣溫度先上升,CO2濃度才跟著上升;溫度先下降,CO2濃度再跟隨下降;溫度與CO2濃度變化中間相隔數百年。九九年法國冰川學家Jean Robert Petit領銜十八位其他法、美、俄學者發表以上結果。這現象叫「CO2後至」(CO2 lag),與一般觀念相反,即:CO2升降領先大氣溫度升降。
如果人類沒有大量燒碳(煤、石油、天然氣等),等到大氣溫度下降,大氣CO2濃度遲早要下降。但是,人類繼續大量燒碳,大氣CO2濃度將持續攀升。
三、上個冰河期結束時,大氣溫度先上升,一千多年後大氣CO2濃度才跟著上升。這是美國南加大Lowell Stott教授於○七年發表研究海底有孔虫化石的發現,也佐證「CO2後至」的現象。
在人類工業革命之前,地球過去至少四十萬年,大氣CO2濃度從來沒高於兩百八十ppm(百萬分之一)。但是,一九五○年後,大氣CO2濃度直線上升,現在已超過三百九十ppm,接近四百ppm警戒線。醫生說最近十多年來,肺癌病患增加,恐怕與此不無關係。肺癌已是全球癌症最大殺手,每年一百四十萬人因而喪命。今年初各地鳥魚群猝死,恐怕也與此有關。飛行中鳥和游動中魚需要大量氧氣,一旦進入缺氧的氣團和水團,便不支而亡。台灣今年四月於新店溪,和十月於基隆河暴死的烏魚群便查出是缺氧。今年三月洛杉磯港百萬沙丁魚猝死也是缺氧。
我們如何因應?
一、共享有效替代能源。各國已在積極尋找無汙染的替代能源,一旦發現必須與他國共享。太陽能、風能等尚遠不足以取代燒碳。聽說有效替代能源研究,已接近突破。但是一旦技術公開,而被富國控制技術賺錢,窮國繼續燒碳,如何遏止大氣CO2濃度攀升?
二、環保。雖然節能減碳短期不能遏止大氣CO2濃度攀升,長期絕不能放棄,以保護環境。
三、個人護身。每人注意飲食休息運動之外,更要早起戶外活動多吸氧氣增加免疫力。
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自己、保護地球。
(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