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字體:
訪客簿  我要留言 共有 1059 則留言
☆ 本部落格訪客簿 歡迎會員留言唷!
   

joycelinlin愷悅
格主公告
*** 日安!會直接到您處覆言的,這裡就不重印了。
.
2012/11 底 →→ *******【暫離 暫離】*******
.
 
頁/共 106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11:11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4/01/25 07:28 回覆:
[重讀,再想,再理解]

重讀文章,慕陶老師有給"理性"下定義的:

"理性逐漸轉變為只是指「有意識地運用人的認知與推理能力,並使行動在邏輯上具一貫性」的行動特質。"

這"認知與推理能力"都屬知識層面.知,關乎事實和真相;推理,必須拿出事實確據,然後層層分析,假設定論,再討論,更有力的事實佐證,然後試下結論.當中過程的歸納和演繹,必須合乎邏輯一統,不得矛盾.這也是一份科學精神和態度, 是不是這樣呢?

隨着,慕陶老師提出重要的"理性主義態度":

"是一種需要努力去建立的習性," 那客觀不帶情感偏見地陳述事實,尤其不激情的(避免情緒高漲),小心不添幻想的(浪漫想象). 這樣的態度必須建立成習慣,否則不好去議事或從事公共事務吧.("我們至少可嘗試提倡一種關於理性行動的「價值取向」,強調理性行動的價值,特別是在集體行動中"), 是不是這樣呢?

避免集體不幸,

"我們需要的是在平常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努力朝向理性行動,探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並努力尋求理性解決問題,以期將問題消化於無形。"這點慕陶老師一再強調又強調. "譬如社會貧富懸殊"(當今世界性結構不合理的難題啊).

+++

[ 抱歉!讓您苦惱. ]

信仰,是肯定有一條可循的人倫理則/道/道路,關乎無私的愛與分享的美,奉獻的善良與犧牲的難能可貴,讓遭周和世界可以美好. 信仰上認定缺少這些靈性覺醒和特質,世界苦難就更多(如鬥爭戰爭),和更難以忍受(因絕望感). 而,遭受或見到太多苦難,是令人覺得無望,覺得人孤苦無依的原由.

宗教信仰的感性和依賴性可能削弱理性.這個事實倒讓我覺得像謎一樣難解.

.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4/01/25 02:09 回覆: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4/01/27 03:08 回覆:
哈,河水井水的比喻是輕鬆說,指不宜辯論啊.

宗教有神秘性是其特色,例如神蹟(我在自己那裡談過一些別人的經歷).但是不幸,有些人會攪神秘迷惑人,製造假信仰.所以,信仰中的理性辨明很重要.基督徒體驗這方面有聖靈指引.我沒有明顯感受,只覺察日愈明白[約翰福音],基督"道"在,可行.

慕陶老師談愛心之難的這些,我也有曾想過,別人也曾類似的話向我質疑. "大愛",是高懸的信念/理想/原則,"照耀"生命的路,沒有這照耀,生命會"冷"些,某些境遇或考驗的時候,很快"冷卻"下來,或轉入懨或厭或恨的情緒境況,自我中心很快會膨脹起來,失落感很快會來襲. 當然,戰爭裡求勝求活,能不殺敵?所以,普天人多些大愛,戰爭少些機會發生.人們劇烈爭生存爾亡我存的精力化作互助共存.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22 22:22

.

.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4/01/30 09:07 回覆:
"慕陶老師的再回應讓我想到一句話:政黨政治應是"良性競爭",而非"惡性鬥爭". 換言之:競爭好政策,好政果,好外交,好風尚的引發,而不是空洞說辭,只為凡事反對,不是敵恨對手,而凡事推阻,不是我存你亡而處心積慮去興風作浪."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4/01/01 23:50 回覆:
分享一段我發不出去的回應,因為直到今天還找不到該文章和作者,是讀文翌日忽起的感想:

[ 一直疑問為什麼臺灣的對立鴻溝這麼大,又隨政客對罵和挑骨頭的熱熾始終不褪,直到讀了先生兩篇分析見解,有點恍然明白:原來,國家認同的問題,除了出於長久積累的歷史仇怨和頑強的抗拒心之外,尚是曾經的美軍日據時期那生活和觀念的沿染,以及一份除舊創新的渴切吧. 對於仇怨的化解,歷史真相不易弭清,那偏見,不寬容和不自省卻使可易地而處的諒解困難,遑論不記仇的宏偉寬恕了.(啊,南非曼德拉最終的寬恕精神,那麼萬中無一啊!)對於一個頑強的反叛心,對於一個力求不蹈傳統而創造的探新心,有人罵忘祖,似無用,有人罵無德,他執着另些價值觀矢誓對抗,以為堅毅和理想呢; 啊,大概只能逐一點明傳統那大愛自然和天人和協,內外一統(身與心,言與行的一致)與敦家睦鄰的文化之美文明之好,返得回孺慕之情,方是有解! ]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9 01:18
"-------

此外,想說一點題外勾想:

本來,我也試學了解為什麼那麼多紛紛擾擾,讓社會停滯.近來覺累了,因為看到各種思想立場劇烈角力,頭暈腦脹,心想能力不足,不好參與討論了吧,要大歜息."

(http://blog.udn.com/chiag/9991693)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3/12/19 01:19 回覆:
http://blog.udn.com/chiag/9991693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3/12/19 16:23 回覆:
看到近日慕陶老師深探社會,內容龐大.

慕陶老師前嘗點出人本思想的自大,慢了自律精神,以是破壞法理,以及由此造成缺乏寬容的弊害.令我又思及其個人主義太高張而忽視了集體的團結.

事實上,神本思想衰退之後,科學發現的生物"天演",競爭求存,成了普遍人群意識.在國際頻密往來過度競爭之際,"我存"而不惜手段成了合度,於是有十九世紀的民族自決說,國界分明,強國殖民,因而戰火猛劇頻繁.二十世紀的階級鬥爭大戰和兩次激烈世界大戰,也是沿此產物.

而新思潮的自由主義人權平等觀,今天仍在渴求中造成族國對敵的紛爭和戰爭.

如果說這些是人類演化的必然,那麼,能過太平和諧日子的幸運,實在可以想象對神感恩.

凡此種種思想上的,族群意識的,價值觀的爭勝分歧,似乎無可止息,難能統攝,像個終極無解.即使倡導博愛大同的基督精神,還繫着那種神魔正邪對決的難解和情緒化憤怒.

而理性思想或主義,從蒙啟運動以來,又解決多少人類慘酷?這樣想着,怎不頭暈腦脹....?

人就無能以意志建立一個非殘酷的世界嗎?今天國際熱烈追悼南非巨人曼德拉,他的和諧和平理念是以意志和不猜忌的寬恕心作感召和支撐的呀!"如果我帶着仇恨,那我根本沒有走出牢獄."他說.

今天臺灣社會,不論是歴史仇恨釀成國家認同困難或省籍情結怎樣紏纏,和平共處,冷靜討論,劾法曼德拉的寬敞才好前進吧.

如果政界只是好權好利的少數把持,就政客何其多而政治家讓人望眼欲穿了!

想起孟子的理解:"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爾."

想起耶穌說:"仇恨不可過落日." 

曼德拉這樣說:"If there are dreams about beautiful South Africa,there are two roads that lead to their goal. Two of these roads could be named Goodness and Forgiveness.(善良和寬恕)"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1 22:48
“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和一個智障者,天性有什麼分別?看他在什麼環境長成。這些談話,讓我想起一些人事來。我遇過舊時代小鄉村長大沒有上過學堂的長者,言語粗陋,愛恨分明;印象深的是,有人對她好時,她那衷心感謝的祥和表情。我曾隨團探訪一個智障之家,有一個孩子因我的親近激動得像失控似的哭起來,幾讓我不知如何是好,另一個智障孩子在我餵飽他午飯之後,歡喜地拉着我手,在食堂裡走。盲啞聾的海偷凱勒小時鬱悶得常暴跳如雷,直到愛心教師穌利文小姐耐心和自然的教學,讓她自心底愉悅,造就成出色的健筆作家。這些人事,當中似有一份神祕的人倫愛在發酵。到底"愛"是不是一份天賦潛藏待發掘,待誘出?可名之曰天賦良知最深沈那份特質呢?天賦潛藏,再有例子如孟子所說"不忍人之心"/"怵惕惻隱之心",正是他發現的"仁之端"呢!

基督信仰講"愛",儒家講"仁",這樣的共通並不偶然。說是社會中一份美好覺察,說是一份精神神秘的發現,說是一種美德的習得,說是一份對人性的希望不滅,說是一個信仰核心重心,通通皆可。在健康愛的環境裡長大的人,心靈較有滿足感,人格發展較會健全。不過,愛的健康和恰當啊,這"愛的藝術",包括了解、體諒、責任和照顧,是後天經歴挫折習得的,累積經驗的,是德行,一種社會化行為,如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言。

社會規範,以約定俗成的不成文的"道德"(美德=可;敗德=不可),佐以禮儀禮貌;社會規範,更以契約式明文書成的法律(種種劃定和不可),公共嚴執,佐以刑罰牢獄。前者軟性,後者強硬。顯然,儒家太軟,又太着力"禮治秩序",弄得人情礙着"法治"。現代人口眾多,社會複雜,非得"法治"有効不可。法治,講求公正理性,於是發展出如法界專業莊嚴、司法獨立,"憲法"終極歸依等等來。健全社會,"德"、"法",俱全吧。”

( http://blog.udn.com/chiag/9245348 )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3/11/22 22:54 回覆:
http://blog.udn.com/chiag/9245348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05 16:47
愷悅姐,
吾輩做事為所當為. 但參予活動大家意見不可能完全相同, 此時就需檢視異同點, 若大同只是細微處小異, 何需太過介意? 
孔聖賢都說了"大節不逾矩,小節出入可也".
大義當前,不容姑息養奸. 我們也是在為自己的當下和後代的未來寫歷史.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24 02:39
注視政治幾年,忽然覺得累了。

需要更靜心的觀察。

以下是晚近的討論,留作紀念:

(9/17):

[這是個很困難的題目,也是很可思辨的題目啊,關及文化系統及其一些價值觀的。

這題目,不止述及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在法理人情或生存價值觀的衝突,也牽及衝突後如何取捨的討論呢。試也分享思索。

傳統文化是情理法排序。情,是人情,也是情義。理,是義理,在倫理親疏上的道義報答和忠義;道理、天理、公理等也常模糊在人情義理之內。法,最寬疏,歷史上是沿襲歷來律例和習慣法,會依權力者的情緒和喜好浮變;到現代,則兼參考西方法律。由是,人際感情的親疏和倫理親疏在生活上的重要性,有左右法律的効能,特別是權力和地位擁有者可暗裡左右了法律的執行(如人情關說)。

西方文化是法理情排序。法也沿襲歷來,但是到了近代,力求有個人尊嚴和人性同理心上的合理。有最高憲法恪守的總依據觀念,以求人人平等對待;這樣的理想濃,以致法的地位高懸。法,是契約性,有人人不分尊卑共規守的尚尊意味;之所以尊,因為它的訂定力求合人際生存上那(前述)人性尊嚴和同理心的合理,也有原自聖經德律的指歸(尤其平等公義與生命尊貴方面)。至於情,則是人所感受的自然狀態───即愛和被愛吧───即使親人,愛得不愉悅,情份就淡了。

明顯地,西方文化重視公平公義(正義)的成份大,傳統文化不免令人的選擇困於他人的權位和繞於人情。如何調合取捨呢?西方公義/正義可貴,傳統情義可貴,兼顧兩者之際,似乎[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最是廣大民眾所渴吧。近日的關說案,要求要有現代法理檢察,卻又困於人的權位和繞於人情呢?有人人所渴公平上的合理嗎?]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3/09/28 06:18 回覆:
(9/24)

我也來討論。

老子認為---------

---------

想起日前一則回應,由"義"和"大道"談起,一并分享啊:

義字,古早最愛强調的,是大動亂時代戰國的孟子。他認為人心正,無愧,久而久之,能培養一股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充於天地,行為合"義",就與"大道"同行。後來,積弱,與北方外族交戰不已的宋代,名將文天祥再申說:一份天地"正氣",在宇宙星辰山川流轉,在人身上即是孟子說的浩然之氣了,可充沛天地,行為合義;"道"與"義"同在,同時是正確行為的根。這些說義,都很正面。前題應是明白天地有"大道","義"才會行出實質正面,這是我們較難明白的抽象。

由於義行講"正",時代動盪和生存困難的情景,特別為人所仰慕和鼓吹吧。那些民間傳說的俠義義士、忠義關公、梁山聚義等,都成為市井坊間的流芳美談了。但是這些美談,常只有說義,卻不會提難懂的"大道"───因為太抽象飄渺,不懂。而不明天地有大道,這義的正氣,就容易縮狹為不計較生死,只為恩人、為知音、為小團體的盡忠,所謂"忠義"和"道義",卻可能少了更廣大同理心的"大仁"。於是,有可能為這小團體或某個人而犧牲,甚至為忠而加害於其他團體或個人,有時不擇手段也不自愧。這是江湖道義,便會有負面性。

回頭說,孟子和文天祥所說那抽象大道為什麼重要?因為像孔子,體悟天/大道的"仁"、"誠"和"中"等本體,像老子, 澈悟大道"自然",人就保持赤子心,不造作,澈悟大道"無為",人就知足有慈心。這些大仁和赤子慈心,足以讓人心胸大到同理心落於人人,需要犧牲自己也無所謂,人終是要回歸天地的。這抽象之難領會啊,以致佛教傳進來的時候,宗教信仰性的輪迴因果信念,更為一般人所把握。心有依了,安了,行為的善和正就多了。

基督信仰的天,不抽象,很具象───上帝道成肉身。明悟而信了的人,他的核心信念"愛",時時統一,沒有矛盾。他不會狹義地理解"公義",只維護他的小團體(就像江湖道義)。他會學耶穌,誠意正直,有博大的同理心,需要時犧牲自己也無所謂,如孔子說"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自己)以成仁"。大道相通,孔子悟的道和耶穌宣的道,有一致之處啊。

(http://classic-blog.udn.com/chiag/8653733)

。。。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3/09/24 02:40 回覆:
(9/15)

西方強國希望全世界追隨他們的民主方式,可能覺得全球經濟一體,環環相扣,時間不等待。。卻可能缺乏考慮其他國家本身文化背景的銜接問題啊。。

西方民主發展本是漸進過程,主要奠基在希羅文化的法治傳統習慣和基督文化底子的天賦(受造)平等、自由抉擇精神和自律精神。幾百年的漸進,其實也有各國自身一些形式上的特色和艱難,甚至流血爭取。但是共通特色是:民(契)約式憲法"神性"/莊嚴恪守,主要的立法、行政、司法各權力平行分立,最高首長之下是大議會,所有成員由一定的開放選舉出任。這些組成,得互為制衡,有不致權力過度集中的効果,便防專橫暴虐吧。不過,近代西方民主的興起,在各國城市經濟勃興,競相活絡貿易的十八世紀,市民的教育水平、理智思維習慣、自律傳統等,皆有助這開放的、民約式的和民選式的制度進行。現時,開發中或末夠開發的國家,條件未足,強行西式民主之時,便往往困難重重和多多動盪了!

城市的蓬勃經濟誕生中產階層和自由經濟,誕生水準教育知識層,誕生個人更自由自主的渴望,誕生民眾政事參與的需要,誕生政事多度公開和明朗的需求,等等,逐漸,就是走向現代開放式民主路了。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09 09:02

剛剛寫了一篇探討伊斯蘭邪教的文章,和妳分享:

放毒氣和吃人肉的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29 00:01
[*社會是一個整體。我們每一個能思考的人應都會憂慮近來的浮動和振奮乏力似的氛圍。我想:我們每一位民主公民都理應有一些省思了:

關心民主參與,前提應是公民普遍認識的民主精神。

例如自重( 自我的人格要求 )和自律( 能有節制的自我紀律包括守法意願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的精神,開放的心胸( 願意傾聽 ),耐性的品質( 不衝動不激情並尊重他人表達 ),寬懷和視野( 這是思辨客觀的前題 );換言之,民主公民的素質。

又例如少數從多數的决定,多數尊重少數的心聲,其間互相諒解,將心比心,不爭吵打架。

又例如遇到激辯,言語謹慎,不無禮謾罵刺激他人情緒,不作人身攻擊和羞辱性的言詞,不動肢體。

重視誠實的價值。出於良知,不因私而謊言、曲究事由、貪求份外的權勢名位等等。

期望” 好社會” ,相親相愛,諧協於存有以至健強,富而好禮等社會意識。

若要民主順暢成功,諸如此類民主精神很重要,否則"己"與"群"的衡突無已,民主會造成亂象。

讓我們一起奮力:建立共識和健康心理!

我一個普通公民,就所見省思,就民主社會已有的進步進一步省思,大概只能想到這些了。願大家的思考共同激盪,來一個民主社會省思吧!]

*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3/08/29 18:40 回覆:
"--------所以,歸根,仍是社會檢討:每個公民的責任、德性、自律和守法。

注視政治這幾年,這是個人唯有的結論呢!"


*


電小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11 18:17

親愛的 udn 格友,您好:

各位久等的 udn 部落格新版,即將於 2013/06/17 上線

我們誠心邀請您共同迎接全新面貌的 udn 部落格。

需請您特別注意的是, udn 部落格新版的全域網址將進行切換,預計於 2013/06/17 (一) 凌晨 00:00-12:00 停機。切換完畢後的新版網址將改為http://blog.udn.com/,舊版網址則改為http://classic-blog.udn.com/。屆時會有全新的部落格體驗,等待您的參與和經營分享。

相關詳情請參考「udn 部落格新版上線預告

敬祝 快樂順心

udn 部落格.電家族 敬上

頁/共 106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