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週記-這星期的
2013/06/08 17:43:03瀏覽102|回應0|推薦0

這星期慕特來台,音樂會前開指導班。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700464.html

基本上台灣樂手的技巧都很好,就算沒得獎的都不錯,但音樂性就有待加強。常常就是覺得哪裡怪。

這次被指導的曾宇謙

技巧當然很好。但就是有一個感覺"耍帥阿?"!新鮮感夠,就是覺得少了Brahms的結構與穩重感。慕特在指導班就點出了國內樂手普遍現象,音樂性的問題。

記得以前在公視看某國內知名室內樂團的演奏。對樂曲演繹就像說話一樣,輕重斷句太明顯,速度緩卻築不出結構,快散掉,覺得音樂流暢感不夠。或者對音樂演繹太over了,太重口味自我陶醉。

我上回提過的義大利女孩的演奏,有最新的錄影貼上youtube。她演繹音樂流暢性很好,但快板時不夠清楚,節奏太快了嗎?而那位鋼琴手埋頭苦幹,空間太小無法注意到指揮?有時兩人有點不協調。有沒有注意到鋼琴是yamaha呢,在歐洲很少見吧?

年輕的樂手太自我,演奏時埋頭苦幹很常見。這女孩之前與另一位號稱天才只有十二三歲的酷男孩演奏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youtube自行找)。這個小男生也是很酷埋頭苦幹都不看指揮一眼。

孟德爾頌少年時期的作品,國內有演奏的機會也不多。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sschang&aid=773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