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新認識台灣(轉)
2009/08/18 13:33:27瀏覽289|回應0|推薦1

重新認識台灣

·          【魏千峰】

     八八水災肆瘧台灣,造成嚴重傷亡,前往南部救災的慈濟基金會志工表示:「想起來都會發抖」。然而,此次的天災,是否讓台灣社會頭腦較為清醒,重新認識台灣?

     中小學的教科書及各種報導台灣自然環境的書籍,一再告訴國人,台灣身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與颱風盛行的路徑,且山巒疊密,溪流湍急,本就是個極易發生地震、颱風、水災的地理環境,對山區與河川不應積極開發。早在一九九年十二月內政部召開全國土地問題會議中,即已提出土地資源世代永續利用的觀念。此種「永續利用」的觀念是環境保護重要的倫理。

     換言之,國家自然資源的開發理應重視世代間的正義,因一國的公共自然資源是屬於所有子民共同財產,不僅它為當代人民所有,亦為未來世代的人民所有。此種環境倫理以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Rawls)提出的公平儲蓄原理最為貼切,該原理謂當世代的人必須採取合理的投資與儲蓄,以確保未來世代相當的文化與經濟資本,實發人深省。

     不只是特殊的自然環境因素,台灣人須擁有與颱風、地震、水災共同相處的能力與智慧,在以丸爾小島與地廣人稠的中國相持的政經環境下,台灣社會的成員也應有「命運共同體」體認。

     令人遺憾的是,在此八八水災事件中,吾人看到政府救災遲緩使災民受苦受難,中央政府各部門間、中央與地方政府間一度卻發生相互卸責的情形。其實此次八八水災雖是個天災,但河堤潰決、橋樑斷裂及防洪工程不佳等也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嚴格說來它不是一黨一派的問題,而是數十年來台灣朝野政黨共通的現象,此包括劣質的選舉文化與分贓建設等問題。

     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民主轉型在國際間頗受讚譽,國人也深感自豪,可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往往犧牲環保,在民主轉型過程中也未見平順,朝野政黨似乎常處在原初狀態下,相互進行無止境的掠奪與毀滅的攻擊,未進化到一個現代的政黨政治形態中。當然,台灣擁有政黨輪替的選舉制度,比較某些極權或威權國家,此項就成難能可貴,可是當藍綠政黨取得執政權後,不問其政治權力源自人民委託,權力是有限的,其行使公權力必須合法與公平,反而往往逾越界限,在平時將公權力當作一黨、一派或私人所有,分配公共資源徇私。

     例如將治水工程發包某選舉樁腳,作表面的短線建設,行分贓之實,水患發生時,再將責任推給政治對手,反對黨派則大加討伐對抗。週而復始地來往,沒有政黨真正反省檢討自己。直到選舉時,政黨再以意識形態、族群、領袖魅力等方式動員,吸引選票,難怪台灣的憲政工程一直無法進化,始終在粗糙的階段打轉,只有在台灣人民遭受重大天災時,才發覺不爭氣的政黨讓人一再捶胸含恨。

     有些學者提出,西方國家進入民主憲政與重視環保,雖有其理論的建構,真正的原因在於客觀的事實需要。在積極面,要求政府有效治理與政黨相互尊重,可為人民與政黨帶來較佳利益。在消極面,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與公平分配公共資源,可使人民與政黨減少不利益或災難。

     台灣的自然條件與政經環境,要求政府與政黨重視永續發展,相互協助與尊重,它應該有充足的事實與理論建立「生命共同體」。人民與政黨、政府若不能在此次天災(人禍?)中,重新認識台灣,那麼,就只有任令老天爺來收拾了。(作者為執業律師)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neshih&aid=323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