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出口連五月衰退,資通訊產品年減三成四,成為產業版圖最黯淡的區塊;台灣電子業以製造代工起家,廠商每天跟大陸工廠開晨會,下午與歐洲客人連線、晚上還要與美國客戶開會,堪稱「製造接單日不落國」,但這波不景氣衝擊全球,電子業的困境也突顯出來。
台灣電子業者長期依賴「Wintel」(微軟+英特爾)體系,曾經創下輝煌的經濟成長,二○一○年蘋果推出iPad後,全球電腦產業生態出現變化,筆電被平板取代的呼聲四起,代工廠感受到旺季效應不再,「Wintel」驚起苦思反擊。
台灣電子業號稱「製造接單日不落國」,卻始終屈居供應鏈的最下游,只能被動接單,先天缺乏主導力量,「等待」成為宿命。
代工廠遇到不景氣,只能「等待」訂單;遇到iPad衝擊,還是「等待」,先是「等」英特爾推出超輕薄筆電架構,但單價過高、賣不好,再「等」微軟年底推出的「Win8」,至於能否帶動出貨,要「等」通路賣得好不好再說。
「全世界有誰那麼會製造?」仁寶財務長呂清雄說,不管新產品如何發展,總要找人來製造,台灣的代工地位仍無法取代,「沒有訂單」是全世界景氣的問題。
然而台灣電子產業還有更驚人困境。
過去以「Wintel」為主的電子業供應鏈中,台灣業者經營下游的代工、分工,與品牌廠一起分享利潤,儘管代工毛利率一再殺低,但仍可靠規模、量大累積獲利。
現在蘋果電腦「從軟體到硬體」一手包辦,連終端行銷也牢牢掌握,由於蘋果「軟硬兼施」打遍天下無敵手,其他軟體業者有樣學樣,例如亞馬遜、谷歌,乃至於微軟都推出自有的平板。
蘋果模式引爆電子業結構性變化,「軟體」成了電子產品的價值核心,硬體的生意越來越辛苦,許多傳統由硬體思維出發的電腦品牌只好「剉著等」。
這次歐債風暴拖累全球景氣,「美國衰退、歐洲很爛、中國大陸沒想像中好,」一位筆電代工公司主管說,我們不好,代表大家也好不到哪裡去。現在全球景氣都差,客戶訂單一再下修,「誰來都沒辦法解決。」唯今只能期待景氣「黎明」終將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