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靈界輕探》039 符咒術的派別
2016/04/27 10:30:19瀏覽1718|回應0|推薦0
※符咒術的基本派別

「符咒術」在古代中國相當盛行。

相傳在黃帝時代,就已經有許多人在使用「符咒」。
後來經過後漢˙張道陵有系統地加以整理,創立「天師道」,才使得「符咒術」得以有系統、大規模地流傳後世。

根據道教的經典解說,道教始於黃帝,稱之為道教「始祖」;發揚於老子,稱之為「道祖」;成教於張道陵,故稱之為「教祖」,三人合稱為「道教三祖」。
「教祖」張道陵,創立了道教儀式,訂定道教規律,門下弟子按照志向所學,漸漸分成五大派,即「積善派」、「經典派」、「丹鼎派」、「符籙派」以及「占驗派」,其大致區分如下……

˙積善派 --- 專攻積功累德、佈善行仁,藉此達到安己利人的目的。
˙經典派 --- 專攻研考經典奧義、推究哲理玄學,藉此達到窮研道理的目的。
˙丹鼎派 --- 專攻息靜服氣、修性攝生,藉此達到出神入化的目的。
˙符籙派 --- 專攻飛符演法、齋醮祈禳,藉此達到濟人渡鬼的目的。
˙占驗派 --- 專攻五行術數、占卜星相,藉此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其中的「符籙派」演變為神秘的道術靈能系統,稱之為「龍虎宗」,和當時也很盛行的「閤阜宗」、「茅山宗」,合稱為「符籙三山」。

「龍虎宗」源自張道陵的龍虎山,屬於較正統的符籙派別,一般道教常見科儀所使用的符籙,多半屬於此類。

「閤阜宗」以葛玄為首,當時的人稱之為「太極仙翁」,創教於閤阜山,遂取名為「閤阜宗」。
它同樣是以符籙聞名於世,但是流傳不廣,後來就漸漸失佚了,直到元朝時期,才和「茅山宗」一起併入「正一道」〈龍虎宗〉。

※茅山道術的由來

現在流傳於民間的「符咒」,多半為「茅山宗」的派別,它源自於茅山,創建於漢代茅山,故而稱之為「茅山宗」。

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漢時期有一咸陽人茅盈,他飽讀詩書卻不願考取功名,喜愛採藥煉丹、修真養性。
十八歲那年,茅盈忽然離家出走,一個人到北嶽恆山修道,三十一年後才返家,接著隱居在江東句曲山華陽洞,不時下山濟藥救人,人人稱他為「茅神仙」。
茅盈有兩個弟弟,大弟弟茅固為當時的武威太守,小弟帝茅衷則為當時的西河太守。
他們兩人後來也受到教化,和茅盈一起住在句曲山,最後三個人都證道成仙,後人稱之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

元代時,朝廷敕封茅盈為「太玄妙道真君˙東嶽上卿司命真君」,簡稱為「司命真君」;封茅固為「定錄沖靜真君」,簡稱為「定錄真君」;封茅衷為「保命明慧真君」,簡稱為「保命真君」,三人正式合稱為「三茅真君」。
句曲一帶的百姓為了紀念他們三個人,就把句曲山改名為茅山,「三茅真君」後來也成為道教茅山派的祖師爺。

※無邪不成茅

茅山派主修【上清經】,專攻辟榖導引、煉丹術以及符咒術。

其中又以符咒術最為出色,成為茅山派的代表作,在隋、唐兩代十分盛行,直到宋朝才漸漸式微,於元朝被併入「正一道」。

最初的茅山符術,其實僅用於驅邪治鬼,後來摻加了「孫吳兵法」、日本的「山伏兵法」,漸漸演變成一套具有相當神秘色彩的靈能祕技。
在民間不斷的渲染下,幾乎成為得以呼風喚雨、降妖除魔、役使鬼神的神奇密術,不僅能以符咒、靈丹救人,同時也能以符咒、靈丹害人的邪術,最後終於被冠上「無邪不成茅」的恐怖稱號。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ffy1961&aid=54685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