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這一天北斗,斗柄指子,「子」為十二地支之首,即周曆的正月,又代表著一年之始。是古時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為陰極而陽始生,陽氣剛剛發起的轉化關鍵日。陽氣剝極而復,生生不息之機,雖然萬物表面上是冬眠之象,卻是暗藏無限生機。
中國傳統養生講究順應天時,所以子時、子月便在養生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冬至子月一陽初生,陽氣剛剛發起,既小又弱,更須扶助。所以古代農耕時期,人們勞動了一整年,利用此時節與大自然相互揮應,修養生息,護陽使其健身。
傳說在漢朝名醫張仲景體念家鄉的鄉民,面黃肌瘦,還在寒冬中為生計奔波辛苦,連耳朵都凍傷了,心中實感不忍。在冬至那天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作成耳朵的樣子,給鄉民們治病補身,這個藥方的名字叫作「祛寒嬌耳湯」。因冬至陰極而陽生,此時人體內的陽氣剛剛發起,最能吸收外來營養而發揮其滋補作用。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此階段的養精蓄銳,正是為來年「春生、夏長」作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