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通天地有形外 - (2006.09.23~24宜蘭蘇澳鎮 朝陽國家步道、冬山鄉 三清宮訪幽尋道)
2023/12/25 07:23:47瀏覽75|回應0|推薦1

 

道法自然   若淵書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宋 程顥 秋日偶成


道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人物

主張順應自然

無為而治

而道教是

崇奉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

然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

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

 

聞聽現今大陸道教非常注重史籍文獻及學術的整理

而視香火、廟會、觀光為修整、維續道觀生存的經濟來源

反觀台灣道教在舉行宗教的活動及儀式上非常繁複

卻疏於探討道教的歷史、真義

 

這次到宜蘭健行

朝陽國家步道是再度重遊了

道教總廟三清宮則是首度參訪

 

利用這次能下榻道教總廟的機會

我得好好來研究這

聖人之道...........

 


宜蘭旅行地點空照圖

台北火車站→南澳→東澳

→豆腐岬→梅花湖→太平山

 

9月23日 

07:20 乘大型遊覽車由台北火車站出發

11:30 南澳餐廳(午餐)

12:40 南澳朝陽國家步道

13:15 朝陽國家步道觀景台遠望烏石鼻海岸

14:30 訪神秘海岸(未竟,因道路過小,大型遊覽車無法通過)

15:20 東澳社區濱海公園

17:00 豆腐岬

18:30 五結鄉餐廳(晚餐)

19:30 三清宮

20:30 夜遊梅花湖環湖步道

宿三清宮

 

9月24日

05:00 三清宮餐廳(早餐)

05:30 清晨觀看梅花湖翠巒雲影

06:00 出發前往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07:40 太平山遊樂區售票亭

09:15 太平山莊服務站

09:30 鐵杉林國家步道

11:30 太平山餐廳(午餐)

12:30 太平山坐碰碰車(賞雲霧森林景觀)

12:45 茂興國家步道

14:00 坐碰碰車回太平山莊服務站

16:30 英士社區訪梵梵溫泉(因雨未竟)

22:30 回台北

 



路經蘇澳港下車休息

 


車上看

東澳灣海灘

 


今天第一個行程

南澳龜山(朝陽國家步道)空照圖

 

南澳龜山,海拔181公尺,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朝陽里南澳漁港旁,清軍曾在龜山觀景台架設砲台,因此又稱砲台山(蘇澳漁港附近亦有砲台山)。

 


南澳朝陽漁港

 


南澳朝陽漁港

 

南澳漁港於一九九三年動工興建,除了整地、製作菱形塊外,並興建南、北外廓防波堤和碼頭計三百公尺。

 

位於朝陽里海濱的南澳漁港,北有烏石鼻為屏障,由於附近海域資源豐富,南澳朝陽漁港旁可做為磯釣,亦是漁獲豐富的漁場之一。

 


南澳朝陽國家步道

北邊登山口位於南澳朝陽漁港旁

 

朝陽國家步道全長2.3公里(由南澳朝陽漁港至建國路口),大約60~90分鐘可走完全程,南澳龜山三角點旁有另一條支線可下山,因此朝陽步道共有三個登山口:(1)入口在南澳朝陽漁港的土地公廟旁,(2)支線入口位於朝陽社區,(3)出口在建國路口。

 


朝陽國家步道地圖

 


朝陽國家步道上

山友正在讀植物解說牌

 


十二生肖植物解說牌

 

朝陽國家步道沿途以「十二生肖」標示各種植物,遊客順著步道走一遭,藉著台語童謠的吟唱,更深入認識朝陽國家步道這十二種植物。

 

分別是一鼠賊仔名(鼠刺)、二牛駛犁仔兄(雙面刺,又稱入地金牛)、三虎爬山崎(三叉虎)、四兔遊東京(菟絲子)、五龍皇帝命(拎壁龍,又稱風不動)、六蛇互人驚(蛇木,又稱筆筒樹)、七馬跑兵營(假走馬風,又稱白怕骨消)、八羊吃草嶺(山羊麻,又稱山黃麻)、九猴爬樹頭(猴難爬,又稱九芎)、十雞啼三聲(光臘樹,又稱白雞油)、十一狗吠契兄(狗骨刺,又稱菝契)、十二豬菜命(豬母乳舅,又稱稜果榕)。

  


朝陽國家步道俯瞰

南澳朝陽漁港

 


南澳朝陽漁港

 



龜山觀景台眺望烏石鼻

 

烏石鼻是台灣最古老的岩層,鳥類棲息的樂園,所產白雲母具經濟價值,烏石鼻為蘇花公路最壯觀的岬角,可與花東海岸的磯崎灣齊名。

 
雨水豐沛,形成繁茂的原始綠林,並有台灣獼猴優遊其間。這座半島形岬角,地勢十分險峻,形成時間約在4億年前,地質岩層屬古生代的「大南澳片岩層」。此地海域有豐富的浮游生物與魚源,是東海岸主要的磯釣場之一,也是鳥類棲息的樂園,目前政府已將此處劃為海岸自然保護區,遊客只能遠觀,無法近遊。

 



龜山觀景台俯瞰神祕海灘的

鴛鴦山定情湖

 


龜山三角點

 

龜山山頂有三等三角點#4269基石,基石位於山頂平台步道旁,樹林間無視野,此山最高點在龜山觀景台(H185m)而不在基石平台。

 



朝陽國家步道的

大頭茶樹瘤

 


洛神花

 

別稱 : 洛神葵、洛花、洛濟葵、山茄、紅葵

學名 : Roselle

名由 : 洛神花名字係由英文「Roselle」音譯而得

分佈 洛神葵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而台灣東部和南部的山坡地有零星栽培,其中尤以台東的鹿野、卑南金峰和太麻里種植的洛神花最負盛名。

分類 : 錦葵科木槿屬

型態 : 一年生灌木,株高1.5~2公尺,莖紅紫色分枝多;葉具長柄互生,幼葉為單葉,成長後作3~5葉。花腋生、單朵,花萼粗厚呈紫紅色及有粗毛、花色淡紅,花心紫黑色。蒴果為宿存萼所包覆;外被粗毛,內分五室,各室內種子5~7粒。

用途 : 洛神花的利用價值相當高,花、根、種子都可以當成藥用。其中種子在藥典中記載具有強壯、利尿、輕瀉的功效;果萼片則有清熱、解渴、止咳、降血壓等效用。而去子實後新鮮的果萼還含有蘋果酸,可以作為果醬、果汁、果凍、茶包、蜜餞及清涼飲料,加糖發酵可以釀酒;而未熟的果萼可以作為醋的原料或當蔬菜,嫩葉生食或熟食都可以;幹莖有纖維可作為紡織和造紙的用途。

洛神花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黃酮素、多酚,可以養顏美容,有調整血脂,維護肝臟健康的作用。洛神花具有解熱、抗高血壓、治療肝病、平衡身體內的酸鹼值的效果;酸酸甜甜的洛神花茶,也是台灣炎炎夏日最佳的消暑飲品。
花期 : 每年的10~11月期間盛開,果期於秋冬間

日照 花在氣溫10度時就停止生長,5度時枯萎,所以溫帶地區很難種植

管理 抗病蟲害能力極佳,幾乎是隨便種隨便活,不需太多種植技巧或照料,很快就能長成一片。

繁殖 洛神花的種植,可以將種子埋在地下發芽生長,也可以用插枝法,繁殖力非常強。

 



驅車往今天的第二個行程

東澳社區濱海公園 (東澳灣)

 


東澳灣是個礫石海灘

 


東澳社區濱海公園

 


東澳社區濱海公園

 


從蘇花公路東澳段看

烏石鼻海岸線景觀

 

東澳灣北起烏巖角南至烏石鼻沿線全長約二公里,烏石鼻為台灣島向太平洋伸出的一塊鼻形海岬,已列為自然保護區,進入烏石鼻自然保護區,遊客進入保護區須提出申請。

  


蘇花公路東澳高處看

烏石鼻

 


蘇花公路上看粉鳥林漁港

 


今天第三個行程

豆腐岬的空照圖

 

豆腐岬位於南方澳漁港東側,其地質屬於中新世廬山層〈Lushan Formation〉《根據詹新甫--北迴鐵路沿線區域地質圖,1979經濟部中央地調所》。沿著北迴鐵路或是蘇花公路沿線露頭,中新世廬山層岩性以板岩與千枚岩為主,而位於其南部的始新世南蘇澳層則以斷層與廬山層接觸,更南邊則屬於古生代大南澳片岩的範圍了。

 


豆腐岬海域戲水區

 

豆腐岬又稱豆腐角,舊名「朴仔腳」,為沿著海岸軸線的一條狹長腹地,背山面海,為一處景致奇美的小海灣。而在這裡的黑色片岩還是早期建造石板屋的最佳材料呢。
 

由來

說法一 : 其形成是由一陸連島和連島沙洲連貫而成的地形,又稱為沙頸岬,其地形呈孤狀,凹槽面向海洋,是台灣海灣中少見的奇特景觀,因狀似豆腐,故稱豆腐岬。說法二 本來這裡是一處海水浴場,日治時代,建造兩塊看似豆腐的水泥平台,當地人稱「豆腐角」,後改稱豆腐岬。光復後,政府想將此地做為漁港的新出口,而豆腐岬每逢海水漲潮,兩個水泥塊隠沒於海水中,船隻稍為不察,很容易觸礁而擱淺。後來颱風來襲,巨大的風浪打進港內,造成漁船翻覆,計劃就此終止。雖然如今豆腐己經不存在了,但在豆腐岬風景區內的小販攤前,仍可看到它的傳說喔。

 

其消失的原因:
說法一:因開設新港口,在工程時,兩側山壁炸下來的岩石廢土掩蓋了兩塊豆腐水泥平台。說法二這兩塊狀似豆腐的水泥平台,是在政府開設港口時,於工程中被炸毀的。

 


豆腐岬海域戲水區

 

豆腐岬海灣原本被規劃為漁港專用航港,卻在南方澳東側的防波堤完工後,其地形成為一處半封閉的弧形,凹槽底部的海灘,成了附近居民嬉水的好地點,遂決定要在此興建海水浴場,進而擴充成為一座可戲水、烤肉、郊遊、海釣的天然樂園。鄰近的菜刀嶺,常有釣客徜徉其間,攀登俯瞰附近海岸風光,堪稱「別有洞天」。

   


豆腐岬觀海區有舊日遺留的碉堡

 


從碉堡砲口看豆腐岬海岸

  


豆腐岬

 


豆腐岬海灣礁石節理分明

 


今天晚上要下榻的

三清宮(道教總廟)

位於宜蘭縣冬山鄉梅花湖山麓上

 


三清宮

三清殿夜景

 

三清宮位於宜蘭縣冬山鄉。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道祖。1971年開工建造,1983年正殿工程正式完成。1985年成立管理委員會。1990年左右兩殿峻工。此後又有擴建。現在主要建築有三清聖境牌坊、三清殿(供奉三清道祖)、彌羅殿(供奉玉皇大帝)、妙羅殿(供奉救苦天尊)、圓明殿(供奉斗姆天尊)、九龍壁、回廊、文化大樓等。該廟由台灣「中華道教會」定名為「台灣總廟三清宮」。

 


三清宮

三清殿拜庭主爐

 


三清殿主祀

三清道祖

三清宮供奉的是三位天尊係道教無極界最高神祇。列仙傳:「元始天王於大羅天上,在宇宙未分、陰陽混沌之時,為一元氣之神化,即天地之精,而化於三清。」三清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統稱:「三清道祖」又稱「道經師」。

 


三清宮圓明殿

圓明殿奉祀斗姥天尊及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六十甲子諸星君,此殿乃三清宮每年安太歲,拜斗之場地。

 


清晨時分的三清宮廟埕

 


三清宮一早

就有宗教科儀活動

 


早上從三清宮廟埕看梅花湖

 

梅花湖原名「大埤湖」,從三清宮俯視湖形很像梅花五瓣,蔣經國先生下鄉巡訪時因以湖形狀似梅花五瓣遂命名為「梅花湖」。湖泊三面環山,湖畔種植垂柳,並有一座吊橋與湖心孤島相連,湖岸有長約3公里的環湖公路,沿途風景怡人,樹林蔥鬱,令人流連忘返。三清宮是俯瞰梅花湖全景的最佳地點。
 

梅花湖是一天然湖,湖邊土地經先民12人開墾後引大光明圳濁水,漸成良田,據傳有謝菜甲申請將湖水排出,使湖縮為約21公頃,露出之沃田據為己有,後又有林松輝者,再將湖水排出,與當地居民打架,居民向台北州政府申訴,最後居民得勝,林松輝沒有得逞,湖面不再縮小,但溝渠痕跡仍在。

 


三清宮

 

道教係屬多神教,舉凡天地、斗闕、星宿、三界、四極、五方、八位、山川、社稷以及有功於國族人民者均予崇信。神分為先天、後天二大類,最高之神為三清道祖,所以道教徒又稱三清弟子,三清就是先於天地萬物的宇宙原能一切的本體,玉皇上帝則係萬天之主。由人進修成神者有神、仙二大類。仙人係修道大成,具自在無礙之神通者;而神人則祀「有功德與民者」。故神之本義云:「才智技能超絕者」,「有功德於民者祀,唯聰明正直者神」,因云成神之要有五:一曰法施於民,二曰以勞定國,三曰以死勤事,四曰能禦大災,五曰能捍大患,成其大者為大神,成其小者為小神,故言道者成神成仙,人人可躋,出世入世咸能成功。

 

總廟三清宮係因此於民國五十九年配合梅花湖風景區之開發,並以倡辦社會教化、推動公益慈善、淨化信眾心靈為宗旨而建立。

 


三清宮廟門前的

太上老君(老子)石雕

 

據《史記‧老子傳》記載:老子為楚國苦縣人,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老子問禮,讚美老子「猶龍」,故道經中有《猶龍傳》。老子又應關令尹喜的請求著書上 下篇,即後世道教尊奉的《道德經》。漢代關於老子的傳說已經比較多,有說老子即老萊子,或說為周太史詹,或說不是,莫知其然。司馬遷對此也難肯定,稱其為「隱君子」,說 其下落莫知所終;其年齡一百六十餘歲,或說二百餘歲,因其修道而養壽。老子是先秦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所著《道德經》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尊老子為祖師,稱為太上老君,又為三清中的 道德天尊。道教經書說老子從遠古以來世代變化,降臨人間演法弘道 。

  


太平山森林遊樂區

 

 

待續.......


附錄

道教概說

道教是在中國形成並傳播的一種多神宗教,在中國古代影響僅次於佛教。道教被認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為其追求目標,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神仙方術、民間鬼神崇拜觀念和巫術活動而形成。它主張清靜無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概論

在中國歷史上,“道教”一詞最初的意思是指以“道”來教化的各種理論學說和實踐方法。諸子百家中許多人都曾經以“道”來稱呼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甚至佛教都曾經由於各種原因自稱或被認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詞,將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論稱為“道教”。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把“菩提”翻譯成“道”,因此也被稱為“道教”。而到了東漢末年出現了五斗米道,自稱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為了以示區別,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稱,而成為五斗米道的專稱。

現在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等一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的宗教。

教理和教義

道教從創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其中“道”和“德”作為基本的信仰。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無所不在,無所不包,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而“德”則是“道”的體現。

道教以太上老君為教主,也就是老子。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道經中還有其他說法,一是尊玉清元始天尊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為最高天神。後來又演變成三位一體的老子一氣化三清。

道教重生惡死,追求長生不老,認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聽命於天。認為人只要善於修道養生,就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產生了許多修煉方法:煉丹、服食、吐納、胎息、按摩、導引、房中、闢谷、存想、服符和誦經。

道教神學與道家思想未必切合,尤須深詳;其間異同,頗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稱老、莊,奉《老子》、《莊子》為經典,畢竟吸收繼承了老、莊思想的大量內容。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陰陽家的影響。

歷史淵源

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於戰國、盛於秦漢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遙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漸形成的過程中,與當時正進入中國的佛教的互動(佛教對道教的影響以及道家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也很值得注意。

發展歷程

道教的發展一般分為漢魏兩晉的起源時期、唐宋的興盛、元明期間全真教的出現和清以後衰落四個時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作為道教最終形成的兩個標誌性事件,一是《太平經》的流傳,一是張道陵的五斗米道。東漢順帝時(126年-144年),于吉、宮崇所傳的《太平清領書》(即後來所謂《太平經》)出世,得到廣泛傳播。到東漢靈帝時,張角奉《太平清領書》傳教,號為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信徒遍佈天下九州,已是頗有影響。後來黃巾起義失敗,太平道日趨衰微。同樣是在東漢順帝時,張陵學道於蜀郡鵠鳴山,招徒傳教,通道者出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其孫張魯保據漢中多年,後又與最高統治當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響從西南一隅播於海內,遂為道教正宗。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煉丹術的盛行和相關理論的深化,道教獲得了很大發展。同時道教也吸取了當時風行的玄學,豐富了自己的理論。東晉建武元年,葛洪對戰國以來的神仙家理論進行了系統地論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論的第一次系統化,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南北朝時,寇謙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師道”,陸修靜建立了“南天師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淵認老子李耳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極其崇通道教,道教因而備受尊崇,成為國教。此時出現了茅山、閣皂等派別,天師道也重新興起。在理論方面,陳摶、張伯端等人闡述的內丹學說極為盛行。

金朝時,在北方出現了王重陽創導的全真道。後來,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為蒙古成吉思汗講道,頗受信賴,並被元朝統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權力。而同時,為應對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龍虎山天師道、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合并為正一道,尊張天師為正一教主,從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兩大派別的格局。

明代時,永樂帝朱棣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對祭祀真武的張三豐及其武當派大力扶持。此時,道教依然在中國的各種宗教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清代開始,滿族統治者信奉藏傳佛教,並壓制主要為漢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從此走向了衰落。

近現代的道教

明清以後,道教基本已經停止了發展。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後,道教更是衰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隨著中國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執行,以前的一些道教的清規戒律由於和現行法律抵觸而作廢。1957年,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管理中國道教內部的事務。到文化大革命時期,道教同中國其他的宗教一樣經受了一場浩劫。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道教才開始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

道教神仙

大英博物館藏道教人物像道教是一個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另外道教按照人間的秩序創造了天廷及其皇帝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員,吸收了佛教地獄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為天廷的附屬,也創造了閻羅殿和水晶宮的一系列神仙官員,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竈王等。還吸收了眾多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為天廷秩序之外的“散仙”。所以道教的神仙眾多,還隨時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創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媽祖、關帝等都可以納入道教的神仙系統。但一般宮觀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廟宇。

此外,道教認為人身也是一個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種器官,例如毛髮、五官等等也都有神靈駐守。而且還有相應的修持方法。

道術 

《抱朴子》中所載的老君入山符,認為使用它可以避開鬼怪野獸道教的宗教活動十分龐雜,主要分兩大類,道士的自身修行(稱為道術)和道教儀式,內容包括道教經法、懺法、齋、醮、符咒、禁咒、隱遁、乘蹻、驅邪、伏魔、降妖、消災、祈禳、房中術、神仙術、闢谷、風水堪輿、占卜等。

道士的自身修行成為道術,包括內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內容。外丹是指燒煉丹砂鉛汞等礦物以及藥物,製作能夠使人長生不了的丹丸。現代科學認為這些丹藥大多有毒,古人也有很多服食致死的例子,所以後來道教也認識到由於內丹服食和配製的方法較難掌握分寸,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而後世轉向較為保險的內丹修煉。外丹也被認為是現代化學的先驅。

內丹則是指通過行氣,導引,呼吸吐納,在身體里煉丹以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外丹和內丹的用語相同,但是所指代的含義完全不同,比如把人體比喻為燒煉丹丸的爐鼎,不過理論上還是具有相通性。古時煉丹術的傳授大多師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難瞭解。

此外道教還有許多道術。例如內觀、守靜、存思、闢谷等多種。這些現代多歸為氣功。另外,全真道的道教徒許多都習武術。中醫理論亦源自道教。

道教的儀式統稱為“齋醮科儀”,齋是清潔的意思,醮是指祈禱,又稱為道場。道教祭祀神仙,由於認為神仙清靜潔高,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喝酒吃葷,進行齋戒。進行祭祀活動稱為“醮”,道教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許多佛教的內容,名目繁多。道教認為通過這些儀式可以去災求福。占卜也是道術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簽、測字等。此外,道教很有特色的是使用符、籙。符是用硃砂畫在黃紙上的一些符號,道教認為可以用來治病,而籙則被認為可以驅使天神。另外道教認為口念禁咒可以治病驅使鬼神,趕走野獸。這些主要都是正一道的法術。

 

首頁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nyiw&aid=18019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