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7 09:54:38瀏覽526|回應0|推薦2 | |
從事語言教育幾年,由台灣到內陸,常有學生或所培訓的老師問我:"你在國外長大的嗎?","沒到過西方國家,你怎麼學英文?",諸如此類的問題,我總是一語以蔽之:"興趣而已"。 在學習的路上,「動機」與「興趣」是最重要的,語言亦是如此。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了解它對自己的助益,就可以進一步引發學習的興趣。在許多莘莘學子的求學過程中,時常會質疑:「為什麼需要學英語?」,「學習英語真的這麼重要嗎?」。語言最終的目的,不外乎是與人「溝通」,有人藉由它來與世界各國的人溝通、有人用它來便利自己的旅行、有人用它來了解異國文化、閱讀國外的書籍、更重要的是現今一般台灣的小孩子最缺乏但也是最重要的課題-培養國際觀。以一個母語人士的觀點來看國人學習英語的現況, 以下有幾點是可以與家長和師生共同分享的: 「年齡不是問題,決心才是關鍵」。年齡的大小會影響語言學習的快慢嗎?其實年紀愈小的小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愈快速,因為他們具有強烈的模仿能力與不怕使用錯誤的語言,相較對大人而言,因為隨著年紀增長,人模仿能力不斷退化,也會因害怕說錯而不敢開口,這是為什麼小朋友的可塑性較佳,在學習上也比較快速的原因。不過,年齡雖會影響學習語言的速度,但各個年齡層的人,只要有決心與恆心,還是可以將它學得很好。 「開擴我們的心胸,用世界觀的腳步行走」。前一陣子曾經引起國內學者與大眾關注的話題-第二外語的學習,是否會影響母語的會話能力?就像有人歸咎現今許多小朋友的國語能力普遍下降,是因為國人太過重視學習英文的結果。但是回歸到語言的功能面來說,只要能夠與大眾溝通,那麼使用何種語言,就不再是這麼重要。從古至今,各國的文化一直在轉變中,就拿中國大陸來講,大陸學習英語的熱潮與日俱增,和台灣不相上下,也許在未來,英文對中國的影響會很大,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份,但是千萬別怕文化的傳承會因第二外語的入侵而消失,我始終覺得,民族與語言是應該獨立兩件事,民族性不會因為外國語言取代了本國語言而有所改變的。這種世界觀的建立很重要,我們應該將我們的眼光放大,千萬別狹隘了語言的功能。 「克服英語學習障礙,師生家長一起來。」什麼是現代小朋友學英語最大的因難與障礙 呢?第一、發音:台灣人學習英語的發音,主要是以KK音標為主,這樣的學習方式,可能造成了一個很大盲點,因為各個英語系國家的發音皆有所差別。何謂一口標準流利的英文?標 準的定義在那裡?全世界有超過十國以上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每個國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口音,並無法介定哪一種才是最標準的。拿台灣與大陸的國語來說,如果北京腔的國語才叫正統、才叫標準,那麼台灣人講的不就是一口“不”標準的國語。因此,千萬不要教育學生以KK當作唯一發音的標準,未來我們不會只是接觸到美國人,讓小朋友學習去適應英國口音、澳洲口音、南非口音等,才能將語言發揮更大的功用。第二、環境:很多人將英語學習的瓶頸歸咎於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其實環境是最容易克服的。例如:家長可以為小朋友創造英語環境,以英語頻道取代中文頻道,挑選適合小朋友的英語讀物,以英語作為日常生活的對話的語言。如果希望小朋友的英語學得好,家長應該一起參與學習行列。第三、壓抑與壓力:台灣學生普遍的學習情況,就是缺乏強烈的好奇心。在家中,父母不容許小孩子詢問“為什麼”;在學校,老師要學生不要在上課中講話,要乖乖聽課,如此種種,小朋友的好奇心一再被打壓,也就相對的使他們失去了興趣,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阻礙了他們創造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另一個令人詬病的情形,就是家長與老師愛比較的心理,扭曲了小朋友的學習目的,不但造成了小孩在學習上的壓力,也可能造成學習上的阻礙。 「學以致用取代揠苗助長」。台灣的學生從以前到現在似乎一直無法擺脫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命運,大大小小的考試不斷,每日的挑燈夜戰只為了填寫那一張張決定未來的考試卷,常年累月下來,不但學生沒有充足的精神在課堂上學習,更無法獨立思考與靈活的運用所學。其實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良好的學習狀態。均衡的發展德、智、體、群、美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別培養小孩子成為一個只會讀死書旳人。 「讓小朋友決定自己的未來」-家長應該培養每個小朋友是一個獨立個體的觀念,學習的目的,是讓小朋友找出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然後朝自己的性向與潛能發展。如果您的小朋友的專長是籃球而非音樂,又何必替他安排一條音樂家的路讓他走呢?相對地,語言的學習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它是輔助的工具而非生存的條件,讓家長鼓勵小朋友自由、自然、自主的發展,相信這批新生代,會帶給社會另一個嶄新的希望。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