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0 14:10:03瀏覽3325|回應1|推薦0 | |
ㄧ部值得全家觀賞的現世報的好戲劇. --------------.許亞芬的歌仔戲世界與戲悟人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DUySa_5iY 劇情簡介: 釋迦牟尼佛陀時代,印度有一個國家,名叫「摩竭陀國」,這個國家的都城,就是當時世界上最有名的「王舍城」。 當時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王后叫「韋提希夫人」。國王與皇后結婚多年,膝下無子為最大遺憾。遍訪全國名醫,均無所獲。請來權威占卜師算出 ,深山出有位老智者,須待他壽終後轉世為太子後,國王才能有子嗣。國王一時貪嗔心起,等不及智者壽終,派殺手刺殺智者,智者臨死前立下毒咒:「來世必弒父頻婆娑羅王!必害母韋提希夫人!」 當胎兒出生後,國王與王后,認為胎兒是來報冤,將剛出生的嬰兒從高樓拋墜於地,幸未喪命,僅斷一指;,在嬰兒宏亮啼哭聲中,國王驚見自己惡行,頓悟天命難違!國王就為幼子起名叫「阿闍世」,中文乃「未生怨」。認為他宿世曾與父親結怨,但願今生怨不再生,而免除災禍的意思。 國王為贖自身罪愆,拜入世尊門下,皈依佛法。望藉佛法慈悲洗滌自身罪行。對阿闍世疼愛有加,望化解宿世恩怨。長大後阿闍世後來遇到了惡師提婆達多,受其煽惑,在了解身世經過後,性情大變竟殺父囚母,奪取帝位為新王,因此世人稱他為「阿闍世王」,也成為印度史上殺害父王的霸王了。 即位後,因性情霸道,併吞諸小國而威震四鄰,建立了統一印度的基礎。阿闍世王殺害父王之罪行現報,使他遍體生瘡,無醫藥可治,痛苦不堪,因緣成熟,他皈依世尊門下,在佛陀面前哀求懺悔,改過自新,佛陀以月愛三昧之光照耀,阿闍世王惡瘡得以痊癒。身體痊癒後,以善法治國,並為佛教的大護法。來佛教之興,阿闍世王之功不可沒。 主要人物: 1、阿闍世王: 氣宇軒昂、力霸 2、世尊: 印度著名佛陀,佛法無邊。頻婆娑羅王感其佛法,興建竹林精舍誠心供養。師弟提婆達多,忌妒其位尊,多次設計加害世尊,均不得果,末渡化頑劣阿闍世王,功德圓滿圓寂歸位!
3、提婆達多: 世尊師弟,雖屬同門,處處與世尊爭權奪位,又處處落敗。他親近阿闍世,告知阿闍世與父王前世宿怨,聳恿阿闍世奪取帝位。以便從阿闍世王處取得更大資源對抗世尊,末了因滿身罪虐,被打入阿鼻地獄受苦,卻在阿鼻地獄中領悟,自身反面使命是為助成佛道,「逆助」者也後誠心懺悔!. 4、頻婆娑羅王: 摩竭陀國國王,為求子嗣,改變天命錯殺智者,埋下宿世恩怨因果報應。為懺悔贖罪拜入世尊門下。但仍逃不過因果報應,阿闍世在得知身世秘密後,被阿闍世囚禁後活活被餓死。 5、 阿闍世母親,是一位善良慈悲皇后。當年為早日得子嗣,同意頻婆娑羅王謀害阿闍世前世,後雖如願得子,卻難逃良心苛責。雖有心懺悔也敵不過宿命排。頻婆娑羅王遭囚禁後,她無力營救,阿闍世在發現她偷渡食物給頻婆娑羅王食用後,大發雷霆,將她軟禁在寢宮,她只能每日唸佛,求佛祖早日渡化阿世。 6、耆婆: 摩竭陀國著名藥師,皈依世尊門下。和阿闍世是從小一起長大摯友。眼看阿闍世犯下逆倫大罪,他無法阻止,只能在旁開導勸戒。阿闍世 身染惡瘡後,他盡全力醫治。阿闍世在他勸導下誠心向佛祖懺悔,終得痊癒! 7、妲蘿王妃: 阿闍世的妻子,溫婉柔情,與阿闍世夫妻恩愛,想極力勸阻阿闍世惡行,無法如願。只能默求佛祖開釋,指點明路! 8、舍利弗: 世尊弟子,跟隨在世尊身旁虔誠修行。 9、目連: 世尊弟子,跟隨在世尊身旁虔誠修行。 10、難陀: 摩竭陀國中一位乞丐貧女,阿闍世在迷茫中,見她將辛苦施捨來的微薄銀兩購油供佛,虔誠之心感動了阿闍世。阿闍世德以省思自身所犯過錯。 場次大綱: 一、氣霸山河: 摩竭陀國王子,年方二十,集國王母后寵愛於一生,威風凜凜意氣風發。身邊有摯友耆婆、愛妻相伴,放眼天下,幸 福無人能比。 二、因緣果報: 阿闍世王與相親摯友-耆婆至郊外踏青,一路上耆婆告知阿闍世王人士道理,氣勢如日中天的阿闍世王哪聽的進去,耆婆白費唇舌,臨行前要阿闍世王作是三思而行。羅依假冒乞丐欲行刺阿闍世王,幸被提婆達多所救,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結下一段因果孽緣! 三、未生宿怨: 提婆達多拜見王子,告知阿闍世前世之秘,用仇恨開啟了阿闍 世與頻婆娑羅王宿世恩怨。 四、五逆十惡: 阿闍世被仇恨矇蔽了善念,不顧眾人苦勸,強逼頻婆娑羅王讓 位,後又將國王囚進牢中欲活活餓死頻婆娑羅王。未生宿怨阿闍世為王後並不滿足,併吞諸小國而威震四鄰。犯下五逆十惡罪行! 五、囹圄佛心: 在得知母 六、貧女獻燈: 阿闍世王爭戰年年,民不聊生。愛妃妲蘿陪他微服出訪,路上見百姓怨聲載道、又見貧女難陀將乞討來的微薄銀兩購油膏為供養佛陀誠心。兩件事在阿闍世心中起了波瀾他被仇恨填滿的 意念開始動搖。幼子因指膿疼痛不已,阿闍世王親用口吸出惡膿,一旁輔相達拉見狀痛哭失聲,告知阿闍世年幼時也曾犯過同樣病痛,當時也是頻婆娑羅王親口將阿闍世指怕年幼阿闍世見著骯髒膿血,便將膿血直接吞肚。阿闍世聽完後悔恨不已,覺醒自己不孝,氣急攻心昏厥在地! 七、悔恨成疾: 滿心悔恨的阿闍世,遣走提婆達多,不在受其蠱惑,提婆達多憤忿離開王宮。阿闍世心力交悴,惡疾纏身,遍生惡瘡。群醫束手無策。耆婆來訪開導阿闍世,惡疾只因心中懺悔而起,唯有拜訪世尊才能得救,阿闍為曾借兵提婆達謀害世尊而愧對世尊,不願前去求救,昏迷中見父王現身,阿闍世尊聽教誨,前往竹林精舍拜見世尊。 八、月愛三眛: 阿闍世拖著痛苦身軀,三步一跪五步一叩到竹林精舍拜見世尊。世尊為拯救阿闍世,引月愛三眛為期療傷。月愛三眛是宛如月光祥和照耀阿闍世身上後,阿闍世身上惡瘡得以痊癒。經過世尊開釋,阿闍世真心懺悔心身得以救贖。提婆達多得知阿闍世王得救後,率領門下弟子直闖世尊清修林,不知悔改想殺害世尊,世尊無奈將其打入阿鼻地獄。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中受火焰焚身之苦,憤恨向佛聲討不平,他的能力並不亞於世尊,為何生來處處比不過世尊。黑暗中世尊來到,告知提婆達多,你雖處處加害於我,可知為何每試每敗,倒反而印證法的正確,這本是提婆達多生來宿命,世上若無婆達多的「逆」就無法彰顯佛法的「正」。提婆達多了然頓悟,甘受此。佛法得以成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之故。 九、心燈不滅: 世尊在解救阿闍世及提婆達多後,功德圓滿進入涅槃,阿闍世為感懷佛陀聖恩,命大臣具備百斛麻油膏燃燈供佛,從宮門點至祇洹精舍,連續不斷,煞是美觀。但唯有難陀女所燃之油燈光明不絕,膏亦不盡,通夕不滅,直至天明。阿闍世王聽到這件事情後,問嗜婆道:「我所做的功德這麼大,為什麼佛陀不為我授記?難陀女才點燃一燈,卻能蒙佛授記,這是什麼道理呢?」 耆婆 :「大王所作雖多,因心有分別,故功德即有大小,難陀 女因能發願回向注心於佛,故得蒙佛授記,其心已和法施相應,法施無邊,故功德其大無比。」 功德不在於大小,只在於吾人之用心是否專誠!阿闍世王確切了解其道理後,誠心禮佛以善法治國,並為教的大護法,完成推廣佛法使命。後來佛教之興,阿闍世王之功不可沒!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