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壇經導讀
2009/08/19 22:02:17瀏覽544|回應0|推薦1

http://www.chinazen.why3s.tw/forum/index.php?showtopic=108&st=40

”引用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

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多數人都認為我們念念都相續不斷,事實上我們都是一念一念在起用,若住於前一念,再起後一念,感覺上當然是相續的,這以前狗狗曾舉過電影與底片膠卷的例子,因此真正懂得修行就只修一念即可,一念即是一切念...若說所起的念頭會再生念頭,那麼影子也會生兒子,因為所起的念頭本身就是虛妄的,本體如如沒有變異過,到此處才能夠真正體會"無生"...

於念不住念即是離念,也就是所謂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頭,又不是木石,若修行要修成木石人,無法起作用,那麼何必修,這"無"是空,是不執著,是離的意思如何做到"無念"或者"離念",經文中也有談到"無住無往亦無來"或者"不取不捨"(意同:不即不離),這就關係到行法,介紹道實相(亦名直觀,直覺)--起第一念,不起第二念;起第二念,不起第三念...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心性不生,何需知見...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八萬四千是形容詞,難道有人是八萬五千煩惱,就無法處理了嗎?!當然不是,一切皆由心生,根源處理好,才是究竟...這根源也是苦集滅道的集,如何滅,就要有方法就是道...這道也是一種知見,卻是正確的知見,所以才叫做正見...

其中有人問到戒定慧三種的差別以及次第...
只有戒(無定慧)--人天善法
有定無慧--易落外道(易落不是一定落)
有慧無定--易落狂慧

一般認為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因此會以為戒是初階基礎而已,初始是如此,但是真正圓滿的展現也是在於戒行--隨心所欲而不踰矩...在禪宗於定慧上更是講究定慧一體,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這在後面要談到三昧時也是如此,三昧有等持意,什麼東西要等持,就是定慧要等持...註解中...若心是散亂即使有智慧,亦不名三昧;若空有定而無慧呢?那只是四禪八定,不稱為三昧...這裡的三昧是以佛教的角度來談,非以印度(教)的看法來說...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ckwing&aid=324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