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北樹林寵物安樂園推薦 》萬里福田寵物殯葬:不只是一次告別,更是一生的回憶
2023/08/30 19:24:58瀏覽16|回應0|推薦0

失去寵物的心情

當我擁抱著波特最後一次,那種痛苦和哀傷像一個巨大的黑洞,無情地吞噬著我的心。小柔,我的黃金獵犬,不僅是我的寵物,更是我的朋友,我的家人。

波特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一起散步,一起玩耍,他的笑臉總是能讓我忘記生活中的疲憊與壓力。他的陪伴,他的熱情,他的愛,讓我更加明白生活的美好。

隨著時間的流逝,波特老了,他的步伐變慢,但他的眼睛依然充滿對生活的愛與熱情。當他終於閉上眼睛,我知道,我失去了一個朋友,一個家人。那種痛苦和哀傷像一個巨大的黑洞,無情地吞噬著我的心。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讓這個痛苦消磨掉我對他的愛與回憶。我需要一個方式,一個儀式,來紀念他,來表達我對他的愛與思念,來榮耀他的生命。

選擇萬里福田:初次的接觸

在眾多的選擇中,我選擇了萬里福田的寵物禮儀服務。我被他們對寵物與家庭的尊重與關懷所打動。當我首次與他們接觸時,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真誠的同情與關懷。他們並不只是提供服務,他們為我創造了一個安靜、尊重的空間,讓我可以與波特安詳地道別。在這個過程中,我明白,萬里福田不僅提供的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理解、關懷與尊重。

萬里福田的寵物禮儀服務流程:體驗過程

我第一次走進萬里福田,便被其莊重和祥和的氣氛所打動。他們的團隊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尊重,了解我對波特的愛與思念,並給予我諮詢和幫助,確保所有的禮儀服務都可以按照我們的意願進行。

從初步的準備,如選擇合適的服務項目,了解儀式的流程,到實際的儀式舉行,他們的團隊都給予我全程的陪伴與指導。在禮儀的過程中,他們展現了其專業性與細心,無論是在場地的布置,還是在儀式的舉行,都反映出他們對於寵物與我們的尊重與愛護。

溫馨的祈福法會:緬懷與釋放

祈福法會的過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個告別的儀式,更是一個愛的表達,一個生命的尊重,一個緬懷的過程。在法會中,我有機會對波特表達我深深的愛與感激,我有機會分享他帶給我生活的快樂與陪伴。那是一個深情而又祥和的時刻,讓我有機會釋放我內心的哀傷與思念。

在萬里福田的陪伴下,我體驗了一個深具意義的告別儀式。儘管失去了波特,但他的愛與陪伴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我知道,通過這種溫馨的告別方式,我可以用愛與尊重來紀念他的生命,並將他帶給我的快樂與溫暖永遠留在心中。

法會剪影

萬里福田的溫馨之處

當我回顧這次的經驗,萬里福田的溫馨和人性化是我最深刻的印象。他們將每一隻寵物視為一個家庭成員,用尊重與關愛的態度照料他們最後的旅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寵物和飼主深深的關懷。

在失去波特的悲痛中,萬里福田提供了一個安慰和治癒的場所,讓我可以表達我對波特的愛與思念,並讓我有機會在內心找到和平與釋放。他們的專業服務讓我感受到尊重與安撫,而他們的關懷和陪伴也讓我感受到愛與療癒。

選擇萬里福田,我感到慶幸。我感謝他們提供的服務,使我們能夠以尊嚴和愛心來告別我們的愛寵。我知道,無論何時,只要有需要,萬里福田都會在那裡,用他們的溫馨和專業,幫助我們度過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

 

新北三重寵物禮儀公司推薦,萬里福田值得託付的寵物禮儀專家!

新北烏來寵物骨灰處理評比在萬里福田的寵物墓園,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愛與關懷。這裡不僅是寵物的最終安息地,也是主人緬懷與悼念的聖地。我們的墓園環境寧靜、規劃細緻,讓您的寵物在這裡得到最真誠的祝福和永遠的守護。新北板橋寵物靈骨塔推薦

一、爬車 記得剛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家鄉的村鎮,機動車非常少,連手撫拖拉機都非常稀罕。唯一的一臺農機站的方向盤六輪拖拉機,不是去耕地,就是卸了拖斗光著屁股“噠噠噠”的,在那坑坑洼洼的公路上跑。開拖拉機的是一位四十來歲的大叔,他最愛穿一件米白襯衣,并把襯衣整齊的扎進褲子的皮帶里。他時常笑瞇瞇的,見到熟人就點點頭,然后,用手夸張的揉一揉他的紅鼻頭。我們小伙伴們私下里都叫他紅鼻子大叔。 每次碰到紅鼻子大叔開著拖拉機,神氣的從我們的身邊揚長而過,我們幾個小伙伴都會迎著灰塵,站在公路邊望著絕塵而去的拖拉機很久很久……心想,我要是長大了能有這樣的一臺拖拉機開在馬路上,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所以,只要是碰到紅鼻子大叔帶著拖斗在馬路上跑,不管他有沒有拉貨在車斗里,都會有大伙伴或者小伙伴追著車屁股跑,等紅鼻子大叔一換檔時,車子會稍微慢一下,于是,雙手就可以抓住車斗后面的門板,然后,雙腳一躍蹬在車斗的落腳點,整個身子懸吊在車斗屁股上,跟隨著車前進的動力,搭乘一段又刺激又危險的免費車。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著想,紅鼻子大叔通常會停下車來罵罵咧咧地驅趕一翻。 每次我都只能跟著小伙伴們白白的奔跑一翻,卻不敢做出爬車的動作。每當望著其他的小伙伴吊掛在車斗后面,得意洋洋的絕塵而去,我心里都會暗暗的問自己,唉,我怎么這么呆這么笨嘛?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膽大的伙伴們不懈慫恿下,我這個又呆又笨的家伙學會了爬車。但是還沒爬過幾回車,由于爬車的小孩太多,為了安全起見,紅鼻子大叔不知從哪里找來了白石灰和笤帚,在車斗左右兩邊的門板了寫著白白的幾個大字:不要爬車。那個年代的標語是非常管用的,他那么一寫就真的很少有小孩爬車了。最想不通的是我呢。才剛學會爬車沒多久就這樣“失業了”。 因為太久沒有爬車了,心里甚是想念。有一次放中午學了,我們幾個家伙不好好午睡,相約出去農機站附近,看能否碰到紅鼻子大叔的拖拉機。果然,我們的運氣不錯,但只有車斗停在農機站外面,車頭可能是紅鼻子大叔開去耕地了。我們迫不及待的跑向車斗,好一翻爬上爬下的玩耍!可當我看到車斗左右兩邊門板上的“不要爬車”的標語,心里就很不爽。我越看那幾個字心里越不是滋味,于是,跑到馬路邊的水坑里,操起一泡稀泥巴,對準車斗上那“不要爬車”的不字就是一翻涂抹。哈哈……,不要爬車的標語因為那不字被我用稀泥巴抹得毛都沒剩,一下子成了“要爬車”的標語了。小伙伴們一看都樂開花了。當然,另外一邊的標語就不用我動手了,同樣也被涂抹成了“要爬車”。 正當我們幾個家伙沉浸在自己的“杰作”的喜悅里時,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了:喂,你們幾個不好好午睡,跑這里瘋什么瘋?還不快回學校準備上課?我的媽呀,我們手上的泥巴還沒來得及洗干凈,怎么就碰到我們的班主任彭老師呀!我趕緊把泥手揣進褲兜,吱吱唔唔準備往學校跑,但彭老師好像查覺到了異樣,她大聲喝住我道:x魚,你過來,過來……彭老師一把揪出我的手道:你怎么滿手泥巴不洗干凈就往褲兜里放?我緊張得臉紅一陣白一陣,不敢吭聲。彭老師再把另外兩個家伙的手揪出來看:噫,怎么你們的手也有泥吧?我們都不敢吱聲。彭老師好奇的圍繞我們看來看去,突然抬頭把目光掃向那拖機車斗,當她看到“要爬車”的標語后,一下子全明白了…… 二、爬黃桷樹,摘黃桷子 在故鄉的農歷五月初,黃桷樹的果子開始成熟了,遠遠就能聞到這種小野果成熟的芳香。鳥兒們最愛吃這種小果,小伙伴們也極愛吃這種小果,甚至是年輕人也愛爬樹上去采摘這種果子。黃桷樹跟榕樹很像,結的果子也像,但比榕樹高大粗壯多了;一般長大后樹冠高達二十米以上;樹冠直經達六十至一百米;樹身直徑五至十米;且枝繁葉茂;是乘涼、午休、采野果子的好去處。 小伙伴們幾乎都能爬上去采摘小果子,就我膽小怕事,每次都是在樹底下眼巴巴的望著大伙伴們采摘到黃桷子,一棵或幾棵的往嘴里送。爬黃桷樹可不像爬車那么好學了,那么高的樹不小心摔下來非死即殘。何況我本來就恐高,最多只能硬著頭皮連爬帶蹭的抱著大樹叉,連腰都不敢直起來,就開始冒冷汗,不敢再往前半步。小伙伴們見我如此狼狽不堪,再也沒人敢慫恿我爬黃桷樹了。但奇怪的是我大哥二哥都會爬樹,特別是我二哥,只要是可以承受體重的樹,不管多高他都能像猴子一樣,肚不貼樹的上下自如。每次二哥要去采摘黃桷子的時候,我都會歡天喜地的跟在他屁股后面,因為,二哥往往會爬到最高的地方,然后連枝帶葉的折斷熟得最多的黃桷樹枝丟到地上給我吃。 有一次,我再次鼓起勇氣要二哥教我爬黃桷樹,二哥直搖頭:你還是別學吧。但我很堅持,這次一定要學個名堂出來。于是,二哥就指著黃桷樹上面離地約十五米的那個大樹叉道:好吧,再教你一次,你先自己爬上那個樹叉,我再教你后面怎么爬。爬就爬!我這次卯足了勁,一副不爬到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開始攀爬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的,但爬到離地約十米時就手腳不怎么聽使喚了。二哥拍著手鼓勵我加油,可我的手腳還是不由自主的打起顫來。二哥說:加油,別往下看,一直往上爬。可此時的我已筋疲力盡,再加上恐高的心理,別說往上爬,連爬下去也很困難了。就這樣上不了下不去的抱著樹桿,大汗淋漓的叫喊:二哥,快放我下去!二哥三五下爬到我跟前,用他的肩膀墊著我的腳,一下一幫助我往回爬……從那以后,我徹底放棄了爬黃桷樹的念頭,直到后來我弟都學會了爬黃桷樹,摘黃桷果子,而我,這輩子也沒學會爬上黃桷樹。 三、抓黃鱔 小時候,故鄉的稻田里很多黃鱔(也叫鱔魚)和泥鰍,父母們在做農時,有時會捉幾條回來給小孩子們玩耍。若是有肥大一點的鱔魚,玩夠了就直接放在燒飯的灶膛里燒烤來吃。火燒的黃鱔也是有些講究的,不能燒烤得太久,也不能燒烤得差火候,燒太久了,黃鱔的皮肉就焦糊了,吃起來口感很差且略帶苦味。燒烤的火候不夠時,黃鱔的肉絲水份未干,吃起來不但無香味兒,還略帶腥膻。還有就是不能在明火中燒烤,而是要把鱔魚先丟進燃燒的大火中,讓它在掙扎中把身子完全蜷縮起來后,再埋進火灰里烤兩三分鐘再掏出灶外來,涼一會兒,用手拍拍火灰就開吃。 一般我們農村的孩子從5至6歲開始便學會自己捉黃鱔。那時的黃鱔又肥又大,但肥大的黃鱔會咬人的,不過咬到一口也不會很疼,只是氣勢嚇人而矣。鱔魚喜歡把洞打在水田邊或者田埂上,一般有兩三個洞,洞與洞之間相通相連,洞口之間相隔0。5米至1米左右。捉鱔魚的時候只要看到洞口就可擼起袖子,申出食指順著洞口直接往里面捅,只要發現有渾水從另外的洞口往外冒,那么里面一般都會有一條鱔魚,它會順著水流先尾后頭的,隨著手指的深入從泥洞里滑出來逃走。 黃鱔是又滑又奸的,加上生活在水田里,要捉拿它們,看起來容易,實則很容易失手。越肥大的黃鱔越難得手,特別是當黃鱔露出半個身子時最容易判斷錯誤,如果動作慢一點,當黃鱔露出三分之二的身體時,它就會由慢慢退出身子變成猛的轉身逃跑。但如果你出手太早了,驚動了它,它就把已經退出來的身子重新鉆回到稀泥里,之后無論你怎么捅,黃蟮就是不肯出來了。 捉黃鱔要“準、快、狠”。當黃鱔的身子慢慢往外滑出時,一定要判斷準,大概露出三分之二的身體時,下手要快;要蜷縮起手指,伸出中指和食指,利用兩指之間的縫隙,擒住黃鱔的從尾到頭的三分之處;要狠狠地用力卡住黃蟮,如果不狠狠用力,讓黃鱔的身體前后滑動,那么黃鱔通常會逃脫了。若是特別肥大的黃蟮,僅一只手是捉不住的,得趕緊騰出另一只手備用,當這一只手卡不住它時,得趕緊換另一只手卡,并且要以飛快的速度,趕緊把黃蟮丟到沒水的干田干地里,這樣讓黃鱔離開水田,它就失去了逃跑的優勢。如果遇到會咬人的黃蟮,往往用這招也管用。 記得我們在上小學三年級時,班上轉來一位插班生,據說他是從重慶市上轉來鄉下讀書的。叫什么名字現在記不清了,只知到他是高老師的親戚,姓劉。劉同學剛來班上那會兒,同學們都愛去逗他,因為,他說話有一股濃重的重慶城市口音,我們那時管那種口音叫嗲聲嗲氣。其實,那時我有點討厭劉同學,其一是他不把我們鄉下的孩子放在眼里;其二是他的穿著給我們感覺有點另類和造作。其三是他那細皮嫩肉白里透紅的皮膚有點嬌里嬌氣。 城市來的孩子對鄉下的事物都覺得稀奇。記得那一年的秋天,我們和劉同學相約去捉黃鱔,他單單只聽到我們描述一下捉黃鱔的情形就高興得蹦蹦跳跳,一定要去捉幾條黃鱔玩玩。 很快,我們就到了已割稻子的田間,不一會兒就尋到一個黃鱔洞。我是小伙伴們公認的捉黃鱔的高手,教劉同學捉黃鱔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我肩上。我一絲不茍的邊講解捉黃鱔的訣竅,邊示范邊說:當黃鱔的尾巴開始往外退出時別驚動它,要等到它露出約三分之二的身體時再下手捉它……我的話還沒說完,那黃鱔已經跑出洞口了,說時遲那時快,劉同學見黃蟮開始逃跑,對準黃鱔猛的一個青蛙跳的姿勢想捉住黃鱔。他這讓人大跌眼鏡的捉黃鱔的姿勢,讓我和小伙伴們驚呆了!還沒等他的手碰到黃鱔,黃鱔就在水田里逃之夭夭了。他那奇葩的動作不但摔得他渾身是泥水,還濺到我們幾個身上都有泥水。等我們幾個回過神來見劉同學渾身是泥的躺在水田里,那狼狽不堪的一臉泥水,逗得我們幾個小伙伴捧腹大笑!從那以后,我們不再叫劉同學的名字了,而是不約而同的叫他哈寶兒(那時的重慶話意思與二百五相近,只不過二百五是罵大人的用語)。大概,這也是我沒能記住劉同學名字的原因。 四、走渡水橋 小時候,要能走過我家鄉的石壩溝那座渡水橋,那真是需要足夠的勇氣與膽量! 在我們鎮子,有一股從挑花洞流出來的“龍水”(形容那水神奇,終年不斷流,且水冬暖夏涼),這股山泉水流經方圓上百公里,名曰桃花大堰。桃花大堰在離我們鎮中心約五百多米的地方,有一段連接兩山丘的渡水橋名叫石壩溝大橋,專供流渡挑花大堰龍水專用。撟面長約350米,溝渠寬約2。5米,橋面至撟底平面深約1。5米。整座橋全由石頭砌筑,橋面離地面最高的地方有約80米,最低的地方離地面也有3米左右。每年的夏天,這條溝渠從中午到晚上都熱鬧非凡,中午一般是熊孩子們去洗澡嬉水,晚上則是男女老少都有去光顧。 那時候,每年的夏天我們幾個小伙伴是一定要去桃花大堰嬉水泡澡的。我們一般都在中午的時候去,因為中午是大人們午休時刻,我們或在學校或在家里都是可以去桃花大堰瘋玩的。 其實我不大喜歡去桃花大堰洗澡,其一因為那水太涼了,真不敢下水盡情的嬉戲。其二因為要冒死走那渡水橋。水涼可以克服,而走渡水橋真的是玩命似的耍法。剛開始的時候,當伙伴們耀武揚威的光著屁股走在那渡水橋上,我連趴在橋面上往下看的勇氣都沒有。或許是恐高,又或者是心理因素,反正無論小伙伴們怎么誘使我走渡水橋,我就是堅決不上橋面行走。到后來,只要一去挑花大堰泡澡,伙伴們是肯定會去石壩溝大橋,從橋的上游滑水到下游,膽大的幾個會像瘋子一樣,在離地面最高的橋面上“雄赳赳,氣昂昂”的走過那段。而每次他們邊在上面走,就邊羞辱我們膽小不敢上橋面行走的幾個。這樣幾次三番之后,小伙伴阿東提議:以后不敢上橋面行走的就呆在渡橋的下游,不用從上游去滑水下來了。經過一翻爭執后,阿東仔提議通過。之后我跟小伙伴阿平就只能呆在渡橋下游,巴望著能從渡橋上滑水下來,并大膽的光著屁股在橋面行走的小伙伴們,一種莫名的失落油然而生。我咬緊牙關,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走過那段最高的橋面!等小伙伴們玩水夠了,準備回家時,我借口有事就沒跟他們回去。等小伙伴們走了,我一個人逆水走到渡橋上游,再順水滑下去,當身子滑過橋面離地最高的那段時,我用手抱住橋面的石板“剎車”,然后,慢慢的直起身子探身望向橋下的路面:哇塞,那么高!真有些頭暈目眩。我決定先克服恐高心理。先是探著身子往下望,一次,兩次……,最后終于可以大著膽子把身子伸直往下面望了。 這樣,每次我們去桃花大堰玩水時,我都會借故留下來自己訓練一翻。克服恐高后,我就開始把屁股坐在橋面上,家鄉的夏天,午時的太陽很辣,我先用手滔水澆在橋面上降溫,再把屁股往橋面上點一點往上蹭。坐在橋面往下望,習慣后,我就慢慢蹲在橋面;蹲在橋面習慣了,我就慢慢直起身子來站在橋面;站在橋面習慣了,我就小心翼翼的邁出勝利的第一步!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約半個月的自我訓練后,我終干可以麻著膽子走過石垻溝渡橋了。 一天中午,小伙伴們照樣約我一起去桃花大堰玩水。這次我不想呆在橋下游了,我嚷嚷著也要過橋上游滑水下來,阿東虎著臉不高興起來:你能走過渡橋面,再去上游滑水吧。我說:走就走唄,哼!我如愿以償的跟伙伴們到達渡橋上游,仰著身子,借著水的沖力,十分愜意的望著藍天白云向下游滑去。當身子經過橋面離地最高的段落,我熟練的用手抱住橋面的石板“剎車”,再自信的站到橋面上‘雄赳赳,氣昂昂’的光著屁股走過了離地最高的橋面。直看得小伙伴們目瞪口呆,面面相覷…… 五、搗馬蜂窩 在我們農村,搗馬蜂窩一般都是膽大包天的熊孩子們才敢去招惹的事情。因為馬蜂是群聚性動物,個大兇猛,且毒性較強。它們把蜂巢筑在大樹上,一般一棵樹上不會同時居住兩個蜂群,它們的領土意識非常強,只要有它們居住的大樹,其它任何動物都別想靠近。而我們的家鄉往往很多大樹都會有人上去做工:要么采摘果實,要么爬樹上砍樹枝做柴禾。 而我與馬蜂結仇是緣于摘李子果開始的,我們家鄉的李子成熟季節一般在農歷的五月中旬,那時也正是馬蜂最猖獗的季節。家鄉的李子樹很多,不同品種,不同水土結出的李子味道各不一樣。我比較偏愛在離我家約三百米遠的那顆大李樹,它生長在梯田式的山坡上,結的李子又大又甜肉又厚實,雖然樹長得有些高大,但因為有梯田式的土垅輔助,采摘李子果時就方便多了。 記得在我9歲那年,因為天早,家鄉的李子結果大打折扣,我最愛的那顆李樹也不例外,本來結的李子就比較少,可偏偏在樹枝較密結果最多的地方居然掛著比洗臉盆還大的一個馬蜂窩。這下好了,別說去樹上摘李子吃,就連打從樹底下經過都要輕手輕腳,要不然驚動了馬蜂,那就輕則蟄進醫院,重則可能小命不保。 望著一天天成熟的李子,別提我心里有多著急,可是大人們根本不理會我這種感受。大人們根本不去理會那顆李樹,別處的李子都采摘差不多了,就被馬蜂占居的那顆樹,在大人們的眼里好像視而不見。有一次我和老媽從那顆樹傍經過,我望著那熟透的李子不肯挪步,老媽見了罵道:又在發什么神經,還不快走?我說:媽,您看那樹上的李子都熟透了,不摘多可惜!老媽走過來,邊拉著我走邊罵道:你死腦筋呀,沒看到那么大個蜂窩嗎?我可警告你呀,千萬別去招惹那鬼東西。 有一天晚上,我和幾個小伙伴去河里洗澡回來,就把耿耿于懷的心事跟他們幾個說了,他們幾個不約而同的直搖頭,誰都不贊成去那顆樹摘李子。但我堅持說:晚上輕輕的上樹去摘幾個,讓我們解解饞,說不定晚上那馬蜂會眼瞎,看不到我們呢。小伙伴們一聽,覺得有點道理,于是,當晚就躡手躡腳跟在我屁股后面,準備一起去馬蜂窩居住的那顆樹搞偷襲。 趁著月光不,一會兒我們就集結到了那顆李樹下,我們貓著身子,輕言細語的商量著對策,最后決定由我去上樹,其他的呆在樹的附近,如果我爬上樹摘到李子還沒被馬蜂發現,就慢慢向李樹靠近,再上去個配合采摘,如果萬一我上去被蟄了,就大喊:快跑!并各自逃命。 其實,剛到樹底下時我也猶豫了會兒,但聽到樹上靜悄悄的,根本沒有一點蜂群的騷動。于是,我便壯著膽子橫下一條心,上!我借著月光輕輕的往樹上爬,爬一會兒就靜下來聽一聽,直到我的頭輕輕的碰到了久違的李子果,哇,我心里別提有多激動!順手就摘了幾個熟透的李子往衣兜里裝。小伙伴們見我安然無恙,便慢慢的向樹底下靠攏。不一會,我的衣兜褲兜都塞滿了李子。就在我輕輕往樹下滑動的時候,我的腳不小心滑了一下,滿兜的李子直往樹下掉。就這么一滑,樹枝抖動了一下,突然“嗡”的一聲,馬蜂們受到驚嚇,爆炸式的涌出蜂巢四處飛來竄去。我身體緊貼樹桿一動不動,心里慌得直打鼓。小伙伴們一聽到蜂群的動靜,立刻四散逃開。突然,跑在后面的小龍大叫了一聲:哎喲……我一直緊貼樹桿不敢動彈,連呼吸都不敢大聲。小龍邊喊叫邊逃跑,估計已被馬蜂蟄了。過了不知多久,馬蜂都漸漸回到了老巢,但我的身上已冒出了大汗,心里一千個后悔我這一愚蠢的決定!我嚇得大氣不敢出,再一次輕手輕腳摸下樹,已顧不得兜里的李子亂掉。當我的腳一著地,便連滾帶爬的往家里飛跑。還沒跑到家門口,就聽到老媽急促的呼喚聲。我邊往家跑邊氣喘吁吁的回應老媽。原來小伙伴們跑回家告訴了父母們,說我還在那顆樹上沒下來,怕是要被馬蜂蜇死了!老媽一把拉著我幾乎要哭了:蜇到哪里?我說沒蟄到。大人們居然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過來好幾個人把我的衣服褲子都快扒掉了似的,在我身上找來找去,最后得出結論:看來這小子命大,真沒被蜇到! 第二天,我才知道,為什么大人們那么怕馬蜂。因為昨晚被蜇到頭上的阿龍因為高燒已送到鎮醫院去住院了,聽說才只是被蜇了兩下。還有就是老媽為了告誡我,說鄰村的有位老太婆去砍柴禾時,碰到馬蜂窩被蟄死了。 其實,從這件事后,我已經徹底打消了去招惹馬蜂的念頭。可令人生氣的是這群死不要臉的馬蜂,不但占了我們的果樹,還把咱們好伙伴阿龍給蜇進了醫院。我們幾個小伙伴越想越窩火,但又想不出報復的良方。直到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有人用竹桿綁著干枯的柴草,點燃了可以燒掉蜂窩。這個主意立馬得到了小伙伴們的一致贊同。說干就干,我們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趁著父母們農忙,悄悄備齊了“報蜂仇”用的東西,再一次朝著那顆被馬蟀占居多日的李樹出發。我們貓到了樹的附近已近黃昏了。我學著電視里的樣子,把易燃的柴草綁在竹桿的另一頭,為了達到助燃的效果,我們還在柴草上澆了煤油。考慮到那竹桿有點重,由我與小胖一起舉那竹桿,阿龍點火。被澆了煤油的柴草一點即熊熊燃燒,不容得細想,火一點著就沒有退路。我與小胖一起舉著火把飛速伸向了馬蜂窩,馬蜂們還沒明白過來怎以回事就被燒得死的死傷的傷,紛紛往地上掉。哈哈,我們終于報仇雪恨了!然而,我們忽略了一個致命的細節,就是外出的馬蜂趕回來增援了。還沒等我們撤離,兇狠的馬蜂居然順著竹桿爬下來蜇到了我的臉,我的臉疼得像火燒一樣的疼入心肺!我們丟掉竹桿就拼命的跑,可不知怎么的,在逃跑時我的腳底也被馬蜂蜇到…… 不到幾分鐘,我和小胖的臉都腫起來了,我的腳底也疼得路都走不了。聞訊趕來的大人們趕緊背著我們往醫院跑……人生中第一次領教了馬蜂的毒刺,整整發燒了一天一夜,臉和腳不知過了多久才消腫了!告(戒)小朋友們,可千萬別去招惹馬蜂! >>>更多美文:情感美文

前幾天去江南旅游,游覽了浙江的南潯古鎮。此鎮位于浙江北部,毗鄰江蘇,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游覽此古鎮,能體驗到濃郁的古代文化和古老的建筑藝術。 走進南潯古鎮,你會看到古跡眾多,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 。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有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獨具江南風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真可謂石橋粉墻烏瓦,小橋流水人家;中西合璧佳景,綺麗風光俱佳。 步入了小蓮莊。便見園內綠枝繁茂,各類建筑別樹一幟,內外兩園風貌各異。外園是一占地十余畝的荷花池,因其形似掛瓢,人們稱之為“掛瓢池”;漫步池畔,風荷裊裊,頓感覺心靜氣爽。沿池碑刻長廊曲徑蜿蜒,留有不少名人佳作。池畔掩映的西洋建筑“東升閣”,則給人一種異國風情之味。那“凈香詩窟”構思獨特,廳內房頂一呈升狀,一現斗狀, 故稱“升斗廳”。隨后又來到扇亭、退修小榭、掩醉軒、養性德齋等景點,但見這些古建筑不但設計獨特,且還各有出典。 最具特色的景點要數“嘉業藏書樓”了,此樓緣于末代皇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的九龍金匾而得名, 整個建筑呈中西合壁風格。進入正門,只見左邊是一荷葉形的蓮池,沿池環繞著由太湖石堆壘而成形似12生肖的假山。最引人逗趣的是那3米多高的“嘯石”,上前湊近石上小孔,使勁一吹,便如虎嘯般聲振全園,游人紛紛上前,欲欲而試。藏書樓為回廊式的兩層樓房,中間的大天井如同一個大球場,四邊由7間兩進和左右廂房組成,共有書庫52間。此樓創始人為劉鏞之孫劉承干,歷時20年費銀30萬兩所造,藏書60萬卷。劉還以雕版印書蜚聲海內,刻書200余種。這些藏書和雕版現在已捐給國家,成了國家文化寶庫中珍貴藏品。 南潯古鎮自古以來人杰地靈,人才輩出, 僅宋、明、清三朝統計,有進士41名、京官56名、州縣官57名。近、現代在全國有影響的專家學者有80多名。 游南潯古鎮,收獲頗豐,很多游客感嘆:到此一游,不虛此行。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那夜,我做了一個夢。在夢里我還很小,依舊粘在好久不見的老外婆的身邊。小河吹來草葉的清香,淺淺的荷塘水墨丹青似的把夏季托在一望無邊的清涼夜空下。我和姐姐在捉螢火蟲,老外婆卻囑咐我放掉它們,她說,讓它飛啦平仔,千萬別碰那些屁股著了火的蒼蠅。 捉螢火蟲是童年“夜生活”的一部分。老外婆納涼的時候,我和姐姐最愛在后院消磨。因為怕黑,遠方的荷塘是不敢去的。然而,總有一兩只亮著綠光的螢火蟲偶爾會從遠處飛來,像流星似的掠過后院,稍不留神準錯失良機。于是,找一個大塑料袋,一見綠光劃過我就像著魔似的亂揮一通,但往往只捕捉到一袋子的晚風。姐姐就比我強多了,只要連跑帶跳一揮一罩,小家伙就乖乖就擒了。 螢火蟲身長約一厘米,它一點也不像蒼蠅,倒有點像小蜜蜂。愛上螢火蟲,因為愛上它腹底那一盞小綠燈籠,但是剛被捉的小家伙大多不肯亮燈,大概那也是一種反抗吧。不過不要緊,只要用手指頭輕輕往它的腹部一按,它就會亮燈求饒了。 懷揣裝著螢火蟲的塑料袋回屋,把它們放飛在密封的蚊帳里,熄了燈,躺在床上看它們幽幽地亮著,仿佛閃爍的星星。我尤其喜歡在此情景下,去體會這一份恬靜的優美。睡意濃時,便捉兩只放在枕邊陪著我甜甜地入睡,說不定在夢鄉里還能捉到一只螢火蟲呢! 轉眼許多年過去了,生活的空間處處高樓林立,城市的繁華正逐步吞噬著鄉村,霓虹燈把夜晚扮點得如同白晝一般,而此地,以后要真切地看到一兩只流螢,享受一下那種真正屬于大自然的天籟幽光,恐怕也是不易的。 外婆已經病逝多年,姐姐也早已出嫁了。歲月一天天流逝,我也一天天成長,可螢火蟲卻永遠是那么小,那么可愛,那么晶瑩,像童年。 >>>更多美文:美文推薦

RR777VV15CEEVC5


新北深坑寵物樹葬評比
新北鶯歌寵物靈骨塔費用 》萬里福田寵物墓園:和愛說再見的最美地方新北石碇狗狗過世處理推薦 》傳遞愛與關懷:萬里福田寵物火化流程說明
( 休閒生活烹飪烘焙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88t8xj254703&aid=1798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