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南Dyson戴森 V8清洗服務推薦 》給您的戴森吸塵器最專業的照護-潔森工坊
2023/08/17 00:59:34瀏覽19|回應0|推薦0

高雄Dyson戴森 V15拆卸清洗服務推薦:潔森工坊是你專業、值得信賴的選擇

戴森吸塵器運作異常?深度清潔的重要性你知道嗎?

目前我們團隊最常接到的客戶問題就是吸力下降,或者產生異常聲音時,直覺是不是機器快壞掉了,實際上,這些問題很可能是由於機器內部積聚太多汙垢所導致的。

一臺吸塵器的吸力與其清潔程度有著直接的關聯。汙垢的積聚不僅會嚴重影響吸塵器的效能,還可能導致吸塵器運作異常。

在大多數情況下,清理吸塵器內部的汙垢就能恢復其原有的性能。因此,深度清潔你的Dyson戴森吸塵器,對於保持其高效運作非常關鍵。

吸塵器污垢滿滿,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於各種吸塵器來說,特別是品質卓越的Dyson戴森吸塵器,定期的清潔和維護是保持最佳運行狀態的重要部分。

如果你的吸塵器中充滿了污垢,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並對你的機器造成潛在的損壞。

你可能會問,清潔一臺Dyson戴森吸塵器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呢?其實,一般使用者大多使用最簡單的清潔方法,這個過程並不會太過複雜。

定期檢查吸塵器的塵杯,一旦發現有過多的塵埃或垃圾,就應立即清理。

此外,濾網也是吸塵器中容易積聚汙垢的部分,定期清洗或更換新的濾網對於保持吸塵器吸力十分重要,但是超過半年的吸塵器,就需要最完整的深度清潔服務了。

在潔森工坊,我們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能夠為各種Dyson戴森吸塵器提供專業的維修和保養服務。

因此,不要等到吸塵器出現問題才開始考慮清潔和維護,這樣反而可能導致更大的損壞,增加維修的困難度和成本。

如果你不確定如何正確清潔你的Dyson戴森吸塵器,或者擔心可能會損壞機器,我們在潔森工坊隨時都能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

我們的技術團隊不僅具有豐富的經驗,並且對Dyson戴森吸塵器有著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是處理Dyson戴森吸塵器的超級專家,能夠給你提供最適合的清潔和維護建議。

在潔森工坊,我們懂得服務的價值和便利性的重要性。我們的全臺服務讓客戶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受我們的專業服務,不論是北部的臺北,中部的臺中,南部的臺南、高雄,或是東部的花蓮,我們都可以為你提供周全的服務。

一通電話就能讓我們的物流專車到府收件,解決你的困擾。不管你的吸塵器是Dyson戴森、iRobot、小米、Gtech小綠、伊萊克斯、日立,還是國際牌和LG,我們都可以提供專業的維修服務。

我們的專業團隊會根據吸塵器的狀況進行詳細的檢查,並提供最適合的維修方案。

我們理解,維修吸塵器可能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致力於提供快速而有效的服務。當你的吸塵器遇到問題時,你不需要親自將它送到維修中心,只需撥打一通電話,我們就可以到府收件,節省你的寶貴時間。

無論你在臺灣的哪個角落,只要一通電話,潔森工坊就在你身邊。我們將你的便利和吸塵器的運作效能放在首位,為你提供最專業、最便利的維修服務。

潔森工坊的深度清潔流程

1. 專業拆機:在潔森工坊,我們的技師擁有豐富的拆解經驗,能精確拆解各品牌的吸塵器,讓您的機器得到最專業的處理。

2. 深度洗淨:我們使用最先進的清洗工具,對吸塵器進行深度清潔,讓您的吸塵器回復到購買時的全新狀態。

3. 殺菌烘乾:我們的烘乾機不僅能讓您的吸塵器迅速乾燥,更能透過高溫消毒,消除殘留的細菌與微生物。

4. 換濾心:我們提供品質上乘的濾網更換服務,讓您的吸塵器能恢復強大吸力,更有效清潔居家環境。(此步驟會先致電給您確認,不會貿然更換濾心)

5. 上油保養:我們使用專用潤滑油進行保養,讓您的吸塵器能運行更順暢,延長其使用壽命。

6. 原機優化:我們的專業技師會對您的吸塵器進行優化調校,讓它達到最佳的清潔效能,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潔森工坊專業的深度清潔服務,選用最適合的清潔方式和工具,以確保機器的安全和效能。

潔森工坊的技術團隊有著專業的知識和技術,能夠協助你解決各種問題,讓你的Dyson戴森吸塵器重回最佳狀態。

記住,保護好您的Dyson戴森吸塵器,並確保其高效運作是我們的初衷,不僅是清潔,專業的維護和保養讓延長的吸塵器的壽命。

潔森工坊會是你最好的選擇,我們將以專業的技術和誠摯的服務,確保你的Dyson戴森吸塵器能夠長久並高效地服務你的家庭。

其他維修品牌

1國際牌Panasonic

2伊萊克斯Electrolux

3日立HITACHI

4科沃斯ECOVACS

5BOSCH

6Neato

7小米

8雲米

9LG樂金

10iRobot

潔森工坊維修據點

其他縣市也可用寄件方式為您服務:

臺北服務地區:大同、北投、士林、中山、松山、內湖、萬華、中正、信義、南港、文山、大安

新北服務地區:板橋、三重、中和、永和、新莊、新店、土城、蘆洲、 樹林、汐止、鶯歌、三峽、淡水、瑞芳、五股、泰山、林口、深坑、石碇、坪林、三芝、石門、八里、平溪、雙溪、貢寮、金山、萬里、烏來

桃園服務地區:桃園、中壢、平鎮、八德、楊梅、蘆竹、大溪、龜山、大園、觀音、新屋、龍潭、復興

新竹服務地區:東區、北區、香山區、竹北市、湖口鄉、新豐鄉、新埔鎮、關西鎮、芎林鄉、寶山鄉、竹東鎮、五峰鄉、橫山鄉、尖石鄉、北埔鄉、峨眉鄉

苗栗服務地區:竹南鎮、頭份鎮、三灣鄉、南莊鄉、獅潭鄉、後龍鎮、通霄鎮、苑裡鎮、苗栗市、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大湖鄉、泰安鄉、銅鑼鄉、三義鄉、西湖鄉、卓蘭鎮

臺中服務地區:臺中市、北屯、西屯、大里、太平、南屯、豐原、北區、南區、西區、潭子、大雅、沙鹿、清水、龍井、大甲、東區、烏日、神岡、霧峰、梧棲、大肚、后里、東勢、外埔、新社、中區、石岡、和平  

彰化服務地區:彰化市、員林巿、鹿港鎮、和美鎮、北斗鎮、溪湖鎮、田中鎮、二林鎮、線西鄉、伸港鄉、福興鄉、秀水鄉、花壇鄉、芬園鄉、大村鄉、埔鹽鄉、埔心鄉、永靖鄉、社頭鄉、二水鄉、田尾鄉、埤頭鄉、芳苑鄉、大城鄉、竹塘鄉、溪州鄉

嘉義服務地區:太保市、樸子市、大林鎮、布袋鎮、中埔鄉、民雄鄉、溪口鄉、新港鄉、六腳鄉、東石鄉、義竹鄉、鹿草鄉、水上鄉、中埔鄉、竹崎鄉、梅山鄉、番路鄉、大埔鄉、阿里山鄉

雲林服務地區:斗六市、西螺鎮、斗南鎮、北港鎮、虎尾鎮、土庫鎮、林內鄉、古坑鄉、大埤鄉、莿桐鄉、褒忠鄉、二崙鄉、崙背鄉、麥寮鄉、臺西鄉、東勢鄉、元長鄉、四湖鄉、口湖鄉、水林鄉

臺南服務地區:新營、鹽水、白河、柳營、後壁、東山、麻豆、下營、六甲、官田、大內、佳里、學甲、西港、七股、將軍、北門、新化、新市、善化、安定、山上、玉井、楠西、南化、左鎮、仁德、歸仁、關廟、龍崎、永康、東區、南區、中西區、北區、安南、安平

高雄服務地區:前金、新興、鹽埕、左營、楠梓、鼓山、旗津、苓雅、三民、前鎮、小港、鳳山、鳥松、大社、仁武、大樹、岡山、燕巢、梓官、永安、彌陀、橋頭、田寮、茄萣、阿蓮、路竹、湖內、那瑪夏、桃源、茂林、六龜、美濃、旗山、甲仙、內門、杉林、林園、大寮

屏東服務地區:九如、里港、鹽埔、高樹、長治、麟洛、內埔、萬巒、竹田、萬丹、新園、崁頂、林邊、佳冬、南州、新埤、枋寮、枋山、車城

 

板橋Dyson戴森 V8拆卸清洗服務推薦潔森工坊專注於戴森吸塵器的深度清潔服務。

我們的專業團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致力於幫助您的戴森吸塵器恢復最佳狀態。

屏東Dyson戴森 V10拆卸清洗服務推薦透過專業工具和適當的清潔方式,我們確保您的戴森吸塵器不僅清潔如新,效能更達最佳化。

無論您的吸塵器有何問題,潔森工坊都可以為您提供解決方案,保障您的家庭清潔無虞。潔森工坊,讓您的戴森吸塵器活力全開,為您的生活創造更多可能。三重Dyson戴森 V11清潔服務推薦

民國才女張愛玲說,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依我看,還可加上一句:四恨椿芽期短。 香椿是名副其實的錯過要再等一年的“樹上鮮蔬”,每年只有早春到谷雨這段時間的椿芽鮮嫩好吃,谷雨一過便老了。時令性太強,委實吃得不過癮。 在鄉人眼里,香椿不算啥稀罕東西。小時候,鄰居王大娘家有棵香椿樹,碗口那么粗,筆直挺拔,伸枝展葉,緊挨我家院墻。說是鄰家,就跟我家的沒兩樣。 一場春雨過后,三五日,嫩紅的椿芽,一簇簇,破枝而出,像花朵,像小傘,鑲著花邊,閃著晶光,散發幽幽的香。晴好天,王大娘就隔墻高喊:霞,霞,打椿芽啦。姐姐從旮旯里找出鐮刀,我步其身后,廝跟著上到房頂,站到邊沿,伸手便可夠到樹枝,采一束,往下扔一束,香椿芽似不愿離開母親懷抱的娃娃,依依不舍地搖擺飄落。陽光透過樹枝,篩下斑駁的光影,身著黑藍布衫的王大娘在樹下邁著小腳往籃子里撿,不時抬頭囑咐我們:“小心點,別掉下來!” 香椿芽入饌,吃法多樣。土雞蛋與香椿是絕配,帶著露水和香氣的椿芽,鮮、嫩、腴、脆,土雞蛋炒后,黃澄澄的。碧綠的香椿,配嫩黃的雞蛋,煞是好看。香椿的香與雞蛋的鮮相得益彰,當清氣充斥舌尖,那滋味就像嚼了一大口春天。 香椿拌豆腐,佐以鹽、生抽、麻油。一點小磨香油,簡直是畫龍點睛之筆,香椿、豆腐、麻油的味道都至為頑固直白,然三者配一起卻互相幫襯,滿口清鮮。 香椿芽,炒雞蛋或拌豆腐,僅滿足一時的口腹之欲,何況當時,家里的雞蛋還要留著換鹽,豆腐哪舍得常買?長久的吃法,還是腌香椿。燙過的香椿涼涼,裝入罐子,碼一層香椿,撒一次鹽,直至把罐填滿,蓋嚴實,隨吃隨取。 《莊子》中,香椿意味著吉祥,代表長壽。在鄉親眼里,它是實實在在的菜。庭院一棵椿,青菜不擔心。香椿,氣定神閑地蝸居于平民灶間。春風一過,香椿主動收斂了香氣,安然地待在庭院角落。那一口香,足以讓人回味一整個春天。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夜來無事,隨手翻閱購買的古詩集,讀到北宋詩人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想起冬去春來,又是一個杏花盛開的季節,不知老家院子里的杏花開了沒有? 兒時,小院里有一株杏樹,孤獨地站在房前,纖弱的身子,綽約著風姿。幾場春雨飄過,杏花就開始綻放了,繽紛燦爛,團團點點,如云似錦,引得游蜂舞蝶,上下翻飛。看那含苞欲放的花蕾,努著紅紅的小嘴,白里透著粉,粉里透著紅,吹彈可破,急不可耐地從樹體的懷里鉆出來,想一睹春天的芳容;盛開的杏花呈粉白色,粉色多了一絲報春的暖意和秀氣,白色則顯示了其潤澤和一塵不染,沒有桃花那般紅得燦爛,卻又平添了幾分恬靜和無暇。“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杏花盛開的時節, 站立樹下,又是一番別樣清新的景致。一股若有若無的芬芳從樹間彌漫開來,做一個深呼吸,那種柔細綿長的清香,沁入肺腑,頓時覺得春日的陽光也變得輕柔多情起來。 最美妙的是欣賞夜晚春雨下的杏花。站立窗前,屋內桔色的燈火撒落窗外,看春雨沙沙撒落,杏花在細雨迷蒙中更見風韻,嬌羞帶雨的杏花在夜幕下更增添了春天的生機。虬枝在春雨的洗禮下黝黑閃亮,屈張有度,盡顯滄桑。次日天氣放晴,伴著清晨一聲清亮悅耳的鳥啼,杏花一枝春帶雨,東方風來滿眼春。繁盛一時的杏花在春雨過后,好像是完成了報春的使命一樣,悄然謝幕,一顆顆如翡翠豆般的小毛杏竄出葉間,競相生長…… 離開故土后,我定居了都市。在許多地方也見到過杏花:陽光下的杏花,細細春雨中的杏花,夜晚的杏花。但是,都沒有像欣賞老家小院中的杏花一般心境通透,也沒有 一縷多情的花魂進入我的夢鄉。待讀到“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時,我的落寞從心底升起,才忽然覺得,應該回去看看了! 一別經年,回到老家院子里,又見杏花,使我這顆久居鬧市的心,得到了足夠的凈化和滋潤。望著綴滿枝頭的杏花,腦海浮現出“鄉村杏花夜雨”的意境。想采一支帶著春天氣息的杏花,帶回都市插在書房古拙的青瓷花瓶里,但欲望的手抬了又抬,終于還是沒有摘下那沁心的片片粉白,怕自己魯莽的親昵驚飛了真實的夢境,怕那嬌媚迷惑了我本就迷茫的心。 看著瘦弱的杏樹獨自在屋檐下沉吟,我意識到,鄉下的春天少了那種“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明艷生動,有的只是對杏花難以釋懷的渴慕,對美麗邂逅的憧憬,對復蘇整個生命的春天的企盼。  >>>更多美文:精美散文

余光中:橋跨黃金城  1長橋古堡  一行六人終于上得橋來。迎接我們的是兩旁對立的燈柱,一盞盞古典的玻璃燈罩舉著暖目的金黃。刮面是水寒的河風,一面還欺凌著我的兩肘和膝蓋。所幸兩排金黃的橋燈,不但暖目,更加溫心,正好為夜行人御寒。水聲潺潺盈耳,橋下,想必是魔濤河了。三十多年前,獨客美國,常在冬天下午聽斯麥塔納的《魔濤河》,和德伏乍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絕未想到,有一天竟會踏上他們的故鄉,把他們宏美的音波還原成這橋下的水波。靠在厚實的石欄上,可以俯見橋墩旁的木架上,一排排都是棲定的白鷗,雖然夜深風寒,卻不見瑟縮之態。遠處的河面倒漾著岸上的燈光,一律是安慰的熟銅爛金,溫柔之中帶著神秘,像什么童話的插圖。  橋真是奇妙的東西。它架在兩岸,原為過渡而設,但是人上了橋,卻不急于趕赴對岸,反而耽賞風景起來。原來是道路,卻變成了看臺,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縱覽兩岸,還可以看看停停,從容漫步。愛橋的人沒有一個不恨其短的,最好是永遠走不到頭,讓重噸的魁梧把你凌空托在波上,背后的岸追不到你,前面的岸也捉你不著。于是你超然世外,不為物拘,簡直是以橋為鞍,騎在一匹河的背上。河乃時間之隱喻,不舍晝夜,又為逝者之別名。然而逝去的是水,不是河。自其變者而觀之,河乃時間咱其不變者而觀之,河又似乎永恒。橋上人觀之不厭的,也許就是這逝而猶在、常而恒遷的生命。而橋,兩頭抓住逃不走的岸,中間放走抓不住的河,這件事的意義,形而上的可供玄學家去苦思,形而下的不妨任詩人來歌詠。  但此刻我卻不能在橋上從容覓句,因為已經夜深,十一月初的氣候,在中歐這內陸國家,晝夜的溫差頗大。在呢大衣里面,我只穿了一套厚西裝,卻無毛衣。此刻,橋上的氣溫該只有攝氏六七度上下吧。當然不是無知,竟然穿得這么單薄就來橋上,而是因為剛去對岸山上的布拉格堡,參加國際筆會的歡迎酒會,恐怕戶內太曖,不敢穿得太多。  想到這里,不禁回顧對岸。高近百尺的橋尾堡,一座雄赳赳哥德式的四方塔樓,頂著黑壓壓的楔狀塔尖,暈黃的燈光向上仰照,在夜色中矗然赫然有若巨靈。其后的簇簇尖塔探頭探腦,都擠著要窺看我們,只恨這橋尾堡太近太高了,項背所阻,誰也出不了頭。但更遠更高處,晶瑩天際,已經露出了一角布拉格堡。  “快來這邊看!”首西在前面喊我們。  大家轉過身去,趕向橋心。茵西正在那邊等我們。她的目光興奮,正越過我們頭頂,眺向遠方,更伸臂向空指點。我們趕到她身邊,再度回顧,頓然,全根呆了。  剛才的橋尾堡矮了下去。在它的后面,不,上面,越過西岸所有的屋頂、塔頂、樹頂,堂堂崛起布拉格堡嵯峨的幻象,那君臨全城不可一世的氣勢、氣派、氣概,并不全在巍然而高,更在其千窗排比、橫行不斷、一氣呵成的邐然而長。不知有幾萬燭光的腳燈反照宮墻,只覺連延的白壁上籠著一層虛幻的蛋殼膏,顯得分外晶瑩惑眼,就這么展開了幾近一公里的長夢。奇跡之上更奇跡,堡中的廣場上更升起圣維徒斯大教堂,一簇峻塔修芒畢厲,凌乎這一切壯麗之上,刺進波希米亞高寒的夜空。  那一簇高高低低的塔樓,頭角崢嶸,輪廓矍鑠,把圣徒信徒的禱告舉向天際,是布拉格所有眼睛仰望的焦點。那下面埋的是查理四世,藏的,是六百年前波希米亞君王的皇冠和權杖。所謂布拉格堡(Prazskyhrad)并非一座單純的城堡,而是一組美不勝收目不暇接的建筑,盤盤囗囗,歷六世紀而告完成,其中至少有六座宮殿、四座塔樓、五座教堂,還有一座畫廊。  剛才的酒會就在堡的西北端,一間豪華的西班牙廳(SpanishHall)舉行。慣于天花板低壓頭頂的現代人,在高如三樓的空廳上俯仰睥睨,真是“敞快”。復瓣密蕊的大吊燈已經燦人眉睫,再經四面的壁鏡交相反映,更形富麗堂皇。原定十一點才散,但過了九點,微醺的我們已經不耐這樣的摩肩接踵,胡亂掠食,便提前出走。一踏進寬如廣場的第二庭院,夜色逼人之中覺得還有樣東西在壓迫夜色,令人不安。原來是有兩尊巨靈在宮樓的背后,正眈眈俯窺著我們。驚疑之下,六人穿過幽暗的走廊,來到第三庭院。尚未定下神來,逼人顴額的雙塔早蔽天塞地擋在前面,不,上面;絕壁拔升的氣勢,所有的線條所有的銳角都飛后向上,把我們的目光一直帶到塔頂,但是那嶙峋的斜坡太陡了,無可托趾,而仰瞥的角度也太高了,怎堪久留,所以冒險攀援的目光立刻又失足滑落,直跌下來。  這圣維往斯大教堂起建于一三四四年,朝西這邊的新哥德式雙塔卻是十九世紀末所筑,高八十二公尺,門頂的人瓣玫瑰大窗直徑為十公尺點四,彩色玻璃繪的是創世紀。凡此都是后來才得知的,當時大家辛苦攀望,昏昏的夜空中只見這雙塔肅立爭高,被腳燈從下照明,宛若夢游所見,當然不遑辨認玫瑰窗的主題。  菌西領著我們,在布拉格堡深宮巨寺交錯重疊的光影之間一路向東,摸索出路。她兼擅德文與俄文,兩者均為布拉格的征服者所使用,所以她領著我們問路、點菜,都用德文。其實捷克語文出于斯拉夫系,為其西支,與俄文接近。以“茶”一字為例,歐洲各國皆用中文的發音,捷克文說caj,和俄文chay一樣,是學國語。德文說Tee,卻和英文一樣了,是學閩南語。  在暖黃的街燈指引下,我們沿著灰紫色磚砌的坡道,一路走向這城堡的后門。布拉格有一百二十多萬人口,但顯然都不在堡里。寒寂無風的空氣中,只有六人的笑語和足音,在迤邐的荒巷里隱隱回蕩。巷長而斜,整潔而又干凈,偶爾有車駛過,輪胎在磚道上磨出細密而急聚的聲響,恍若陣雨由遠而近,復歸于遠,聽來很有情韻。  終于我們走出了城堡,回顧堡門,兩側各有一名衛兵站崗。想起卡夫卡的K欲進入一神秘的古堡而不得其門,我們從一座深堡中卻得其門而出,也許是象征布拉格的自由了,現在是開明的總統,也是杰出的戲劇家,哈維爾(VaclavHavel,1936—),坐在這布拉格堡里辦公。  堡門右側,地勢突出成懸崖,上有看臺,還圍著二段殘留的古堞。憑堞遠眺,越過萬戶起伏的屋頂和靜靜北流的魔濤河,東岸的燈火盡在眼底。夜色迷離,第一次俯瞰這陌生的名城,自然難有指認的驚喜,但滿城金黃的燈火,叢叢簇簇,宛若光蕊,那一盤溫柔而神秘的金輝,令人目暖而神馳,盡管陌生,卻感其似曾相識,直疑是夢境。也難怪布拉格叫做黃金城。  而在這一片高低迤邐遠近交錯的燈網之中,有一排金黃色分外顯赫,互相呼應著凌水而波,正在我們東南。那應該是——啊,有名的查理大橋了。首西欣然點頭,笑說正是。  于是我們振奮精神,重舉倦足,在土黃的宮墻外,沿著織成圖案的古老石階,步下山去。  而現在,我們竟然立在橋心,回顧剛才摸索而出的古寺深宮,忽已矗現在彼岸,變成了幻異蠱人的空中樓閣、夢中城堡。真的,我們是從那里面出來的嗎?這莊周式的疑問,即使問橋下北逝的流水,這千年古都的見證人,除了不置可否的潺潺之外,恐怕什么也問不出來。  2查理大橋  過了兩天,我們又去那座著魔的查理大橋(CharlesBridge,捷克文為Karluvmost)。魔濤河(Moldau,捷克文為Vltava)上架橋十二,只有這條查理大橋不能通車,只可徒步,難怪行人都喜歡由此過橋。說是過橋,其實是游橋。因為橋上不但可以俯觀流水,還可以遠眺兩岸:凝望流水久了,會有點受它催眠,也就是出神吧;而從橋上看岸,不但左右逢源,而且因為夠遠,正是美感的距離。如果橋上不起車塵,更可從容漫步。如果橋上有人賣藝,或有雕刻可觀,當然就更動人。這些條件查理大橋無不具備,所以行人多在橋上流連,并不急于過橋:手段,反而勝于目的。  查理大橋為查理四世(Charles,1316——1376)而命名,始建于一三五七年,直到十五世紀初年才完成。橋長五百二十公尺,寬十公尺,由十六座橋墩支持,全用灰撲撲的砂巖砌成。造橋人是查理四世的建筑總監巴勒(PeterParler):他是哥德式建筑的天才,包括圣維徒斯大教堂及老城橋塔在內,布拉格在中世紀的幾座雄偉建筑都是他的杰作。十七世紀以來,兩側的石欄上不斷加供圣徒的雕像,或為獨像,例如圣奧古斯丁,或為群像,例如圣母慟抱耶酥,或為本地的守護神,例如圣溫塞斯拉斯(Wenceslas),等距對峙,共有三十一組之多,連像座均高達兩丈,簡直是露天的天主教雕刻大展。  橋上既不走車,十公尺石磚鋪砌的橋面全成了步道,便顯得很寬坦了。兩側也有一些攤販,多半是賣河上風光的繪畫或照片,水準頗高,不然就是土產的發夾胸針、項鏈耳環之類,造型也不俗氣,偶爾也有俄式的木偶或荷蘭風味的瓷器街屋。這些小貨攤排得很松,都持出營業執照,而且一律不放音樂,更不用擴音器。音樂也有,或為吉他、提琴,或為爵士樂隊,但因橋面空曠,水聲潺潺,即使熱烈的爵士樂薩克斯風,也迅隨河風散去。一曲既罷,掌聲零落,我們不忍,總是向倒置的呢帽多投幾枚銅幣。有一次還見有人變戲法,十分高明。這樣悠閑的河上風俗,令我想起“清明上河圖”的景況。  行人在橋上,認真趕路的很少,多半是東張西望,或是三五成群,欲行還歇,仍以年輕人為多。人來人往,都各行其是,包括情侶相擁而吻,公開之中不失個別的隱私。若是獨游,這橋上該也是旁觀眾生或是想心亭最佳的去處。  河景也是大有可觀的,而且觀之不厭。布拉格乃千年之古城,久為波希米亞王國之京師,在查理四世任羅馬皇帝的歲月,更貴為帝都,也是十四世紀歐洲有數的大城。這幸運的黃金城未遭兵燹重大的破壞,也絕少礙眼的現代建筑齟齬其間,因此歷代的建筑風格,從高雅的羅馬式到雄渾的哥德式,從巴洛克的宮殿到新藝術的陰道,均得保存迄今,乃使布拉格成為一具體而巨“的建筑史住物館,而布拉格人簡直就生活在藝術的傳統里。  站在查理大橋上放眼兩岸,或是徜徉在老城廣場,看不盡哥德式的樓塔黛里帶青,凜凜森嚴,猶似戴盜披甲,在守衛早陷落的古城。但對照這些冷肅的身影,滿城卻千門萬戶,熱鬧著橙紅屋頂,和下面,整齊而密切的排窗,那活潑生動的節奏,直追莫札特的快板。最可貴的,是一排排的街屋,甚至一棟棟的宮殿,幾乎全是四層樓高,所以放眼看去,情韻流暢而氣象完整。  橋墩上灑著不少白鷗,每逢行人喂食,就紛紛飛起,在石欄邊穿梭交織。行人只要向空中拋出一片面包,尚未落下,只覺白光一閃,早已被敏捷的黃喙接了過去。不過是幾片而已,竟然召來這許多素衣俠高來高去,翻空躡虛,展露如此驚人的輕功。  3黃金巷  布拉格堡一探,猶未盡興。隔一日,茵西又領了我們去黃金巷(Zlataulicka)。那是一條令人懷古的磚道長巷,在堡之東北隅,一端可通古時囚人的達利波塔,另一端可通白塔。從堡尾的石階一路上坡,入了古堡,兩個右轉就到了。巷的南邊是伯爾格瑞夫宣,北邊是碉堡的石壁,古時厚達一公尺。壁壘既峻,宮墻又高,黃金巷蜷在其間,有如狹谷,一排矮小的街屋,蓋著瓦頂,就勢貼靠在厚實的堡壁上。十六世紀以后,住在這一排陋屋里的,是號稱神槍手(sharpshooers)的炮兵,后來金匠、裁縫之類也來此開鋪。相傳在魯道夫二世之前,這巷里開的都是煉金店,所以叫做黃金巷。  如今這些矮屋,有的漆成土紅色,有的漆成淡黃、淺灰,蜷縮在斜覆的紅瓦屋頂下,令人幻覺,怎么走進童話的插圖里來了?這條巷子只有一百三十公尺長,但其寬度卻不規則,闊處約為窄處的三倍。走過窄處,張臂幾乎可以觸到兩邊的墻壁,加以居矮門低,墻壁的顏色又涂得稚氣可掬,乃令人覺其可親可愛,又有點不太現實。進了門去,更是屋小如舟,只要人多了一點,就會摩肩接踵,又仿佛是擠在電梯間里。  炮兵和金匠當然都不見了。興奮的游客探頭探腦,進出于迷你的玩具店、水晶店、書店、咖啡館,總不免買些小紀念品回去。最吸引人的一家在淺綠色的墻上釘了一塊細長的銅牌,上刻”佛朗慈·卡夫卡屋“,頗帶梵谷風格的草綠色門楣上,草草寫上”二十二號“。里面是一間極小的書店,除了陳列一些卡夫卡的圖片說明,就是賣書了。我用七十克朗(crown,捷克文為korun,與臺幣等值)買到一張布拉格的”漫畫地圖“,十分得意。  ”漫畫地圖“是我給取的綽號,因為正規地圖原有的抽象符號,都用漫畫的筆法,簡要明快地繪成生動的具象:其結果是地形與方位保持了常態,但建筑與行人、街道與廣場的比例,卻自由縮放,別有諧趣。  黃金巷快到盡頭時,有一段變得更窄,下面是灰色的石磚古道,上面是蒼白的一線陰天,兩側是削面而起的墻壁,縱橫著斑駁的滄桑。行人走過,步聲跫然,隱蔽之中別有一種隔世之感。這時光隧道通向一個空落落的天井,三面圍著鐵灰的厚墻,只有幾扇封死了的高窗。顯然,這就是古堡的盡頭了。  寒冷的岑寂中,我們圍坐在一柄夏天的涼傘下,捧喝著咖啡與熱茶取暖。南邊的石城墻上嵌著兩扇木門,灰褐而斑駁,也是封死了的。門上的銅環,上一次是誰來叩響的呢,問滿院的寂寞,所有的頑石都不肯回答。我們就那么坐著,似乎在傾聽六百年古堡隱隱的耳語,在訴說一個灰頹的故事。若是深夜在此,查理四世的鬼魂一聲咳嗽,整座空城該都有回聲。而透過窄巷,仍可窺見那一頭的游客來往不絕,恍若隔了一世。  4猶太區  凡愛好音樂的人都知道,布拉格是斯麥塔納和德伏乍克之城。同樣,文學的讀者也都知道,卡夫卡,悲哀的猶太天才,也是在此地誕生,寫作,度過他一生短暫的歲月。  悲哀的猶太人在布拉格,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斯拉夫人來得最早,在第五世紀便住在今日布拉格堡所在的山上了。然后在第十世紀來了亞伯拉罕的后人,先是定居在魔濤河較上游的東岸,十三世紀中葉更在老城之北,正當魔濤河向東大轉彎處,以今日”猶太舊新教堂“(Staronovasyngoga)為中心,發展出猶太區來。盡管猶太人納稅甚豐,當局對他們的態度卻時竟時青,而布拉格的市民也很不友善,因此猶太人沒有公民權,有時甚至遭到迫遷。直到一八四八年,開明的哈布司堡朝皇帝約瑟夫二世(JosephⅡ)才賦予公民權。猶太人為了感恩,乃將此一地區改稱”約瑟夫城“(Jlsefoy),一直沿用迄今。  這約瑟夫城圍在布拉格老城之中,乃布拉格最小的一區,卻是游客必訪之地。茵西果然帶我們去一游。我們從地鐵的佛羅倫斯站(Florenc)坐車到橋站(Miustek),再轉車到老城站(Staromestska),沿著西洛卡街東行一段,便到了老猶太公墓。從西洛卡街一路蜿蜒到利斯托巴杜街,這一片凌亂而又荒蕪的墓地呈不規則的Z字形。其間的墓據說多達一萬二千,三百多年間的葬者層層相疊,常在古墓之上堆上新土,再葬新鬼。最早的碑石刻于一四三九年,死者是詩人兼法學專家阿必多·卡拉,最后葬此的是摩西·貝克,時在一七八七年。由于已經墓滿,”死無葬身之地“,此后的死者便葬去別處。  那天照例天陰,冷寂無風,進得墓地已經半下午了。葉落殆盡的枯樹林中,飄滿蝕黃銹赤的墓地上,盡堆著一排排一列列的石碑,都已半陷在土里,或正或斜,或傾側而欲倒,或人土已深而只見碑頂,或出土而高欲與人齊,或交肩疊背相傳相倚,加以光影或迎或背,碑形或方或三角或繁復對稱,千奇百怪,不一而足。石面的浮雕古拙而蒼勁,有些花紋圖案本身已恣肆淋漓,再歷經風霜雨鷹天長地久的侵蝕,半由人雕鑿半由造化磨練,終于斑駁陸離完成這滿院的雕刻大展,陳列著三百多年的生老病死,一整個民族流浪他鄉的驚魂擾夢。  我們走走停停,憑吊久之,徒然猜測碑石上的希伯萊古文刻的是誰何的姓氏與行業,不過發現石頭的質地亦頗有差異;其中石紋粗獷、蒼青而近黑者乃是砂巖,肌理光潔、或白皙或淺紅者應為大理石,砂巖的墓碑年代古遠,大理石碑當較晚期。  ”這一大片迷魂石陣,“轉過頭去我對天恩說,”可稱為布拉格的碑林。“  ”一點也不錯,“天恩走近來,”可是怎么只有石碑,不見墳墓?“  茵西也走過來,一面翻閱小冊子,說道:”據說是石上填土,土上再立碑,共有十層之深。“  ”真是不可思議,“隱地也拎著相機,追了上來。四顧不見邦綬,我存和我問首西,茵西笑答:  ”她在外面等我們呢。她說,黃昏的時候莫看墳墓。“  經此一說,大家都有點惴惴不安了,更覺得墓地的陰森加重了秋深的蕭瑟。一時眾人截然面對群碑,天色似乎也暗了一層。  ”擾攘一生,也不過留下一塊頑石。“天恩感嘆。  ”能留下一塊碑就不錯了,“茵西說。”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在這一帶殺害了七萬多猶太人。這些冤魂在猶太教堂的紀念墻上,每個人的名字和年份只占了短短窄窄一小行而已——“  ”真的啊?“隱地說。”在哪里呢?“  ”就在隔壁的教堂,“茵西說。”跟我來吧。“  墓地入口處有一座巴洛克式的小教堂,叫做克勞茲教堂(KlausSynagogue),里面展出古希伯萊文的手稿和名貴的版書,但令人低徊難遣的,卻是樓上收集的兒童作品。那一幅幅天真爛漫的素描和水彩,線條活潑,構圖單純,色調生動,在稚拙之中流露出童真的淘氣、諧趣。觀其潛力,若是加以培養,未必不能成就來日的米羅或克利。但是,看過了旁邊的說明之后,你忽然笑不起來了。原來這些孩子都是納粹占領期間關在泰瑞辛(Terezin)集中營里的小俘虜。當別的孩子在唱兒歌看童話,他們卻擠在窒息的貨車廂里,被押去令人哈咳而絕的毒氣室,那滅族的屠場。  腳步沉重,心情更低沉,我們又去南邊的一座教堂。那是十五世紀所建的文藝復興式古屋,叫平卡斯教堂(PinkasSynagogue),正在翻修。進得內堂,迎面是一股悲肅空廓的氣氛,已經直覺事態嚴重。窗高而小,下面只有一面又一面石壁,令人絕望地仰面窺天,呼吸不暢,如在地牢。高峻峭起的石壁,一幅連接著一幅,從高出人頭的上端,密密麻麻,幾乎是不留余地,令人的目光難以舉步,一排排橫刻著死者的姓名和遇難的日期,名字用血的紅色,死期用訃聞的黑色,一直排列到墻角。我們看得眼花而鼻酸。湊近去細審徐讀,才把這滅族的浩劫一一還原成家庭的噩耗。我站在刀部的墻下,發現竟有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的宗親,是這樣刻的:  FREUDArtur17.V1887—1.X1944Flora24.Ⅱ1893——1.X1944  這么一排字,一個悲痛的極短裙,就說盡了這對苦命夫妻的一生。丈夫阿瑟·佛洛依德比妻子芙羅拉大六歲,兩人同日遇難,均死于一九四四年十月一日,丈夫五十七歲,妻子五十一歲,其時離大戰結束不過七個月,竟也難逃劫數。另有一家人與漢學家佛朗科同姓,刻列如下:  FRANKLleo28.11904——26.X1942Olga16.Ⅲ1910—26.X1942Pavel2.W1938—26.X1942  足見一家三口也是同日遭劫,死于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爸爸利歐只有三十八歲,媽媽娥佳只有三十二歲,男孩巴維才四歲呢。僅此一幅就摩肩接踵,橫列了近二百排之多,幾乎任挑一家來核對,都是同年同月同日死去,偶有例外,也差得不多。在接近墻腳的地方,我發現佛來歇一家三代的死期:  FLEISCHERAdolf15.X1872——6.Ⅵ1943Hermina20.Ⅶ1874—18.Ⅶ1943Oscar29.Ⅳ1902—28.Ⅳ1942Gerda12.Ⅳ1913-28.Ⅳ1942Jiri23.X1937-28.Ⅳ1942  根據這一串不祥數字,當可推測祖父阿道夫死于一九四三年六月六日,享年(恩年?)七十一歲,祖母海敏娜比他晚死約一個半月,恩年六十九歲:那一個半月她的悲慟或憂疑可想而知。至于父親奧斯卡,母親葛兒妲,孩子吉瑞,則早于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同時殞命,但祖父母是否知道,僅憑這一行半行數字卻難推想。  我一路看過去,心亂而眼酸,一面面石壁向我壓來,令我窒息。七萬七千二百九十七具赤裸裸的尸體,從耄耋到稚嬰,在絕望而封閉的毒氣室巨墓里扭曲著掙扎著死去,千肢萬骸向我一鏟鏟一車車拋來投來,將我一層層一疊疊壓蓋在下面。于是七萬個名字,七萬不甘冤死的鬼魂,在這一面面密麻麻的哭墻上一起慟哭了起來,滅族的哭聲、喊聲,夫喊妻,母叫子,祖呼孫,那樣高分貝的悲痛和怨恨,向我衰弱的耳神經洶涌而來,歷史的余波回響卷成滅頂的大漩渦,將我卷進……我聽見在戰爭的深處母親喊我的回聲。  南京大屠殺,重慶大轟炸,我的哭墻在何處?眼前這石壁上,無論多么擁擠,七萬多猶太冤魂總算已各就各位,丈夫靠著亡妻,夭兒偎著生母,還有可供憑吊的方寸歸宿。但我的同胞族人,武士刀夷燒彈下那許多孤魂野鬼,無名無姓,無宗無親,無碑無墳,天地間,何曾有一面半面的哭墻供人指認?  5卡夫卡  今日留居在布拉格的猶太人,已經不多了。曾經,他們有功于發展黃金城的經濟與文化,但是往往贏不到當地捷克人的友誼。最狠的還是希特勒。他的計劃是要”徹底解決“,只保留一座”滅族絕種博物館“,那就是今日幸存的六座猶太教堂和一座猶太公墓。  德文與捷克文并為捷克的文學語言。里爾克(R.M.Rilke,1875——1926)、費爾非(FranzWerfel,1890—1945)、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同為誕生于布拉格的德語作家,但是前二人的交游不出猶太與德裔的圈子,倒是猶太裔的卡夫卡有意和當地的捷克人來往,并且公開支持社會主義。  然而就像他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卡夫卡始終突不破自己的困境,注定要不快樂一生。身為猶太種,他成為反猶太的對象。來自德語家庭,他得承受捷克人民的敵視。父親是殷商,他又不見容于無產階級。另一層不快則由于厭恨自己的職業:他在”勞工意外保險協會“一連做了十四年的公務員,也難怪他對官僚制度的荒謬著墨尤多。  此外,卡夫卡和女人之間亦多矛盾:他先后訂過兩次婚,都沒有下文。但是一直壓迫著他、使他的人格扭曲變形的,是他那壯碩而獨斷的父親。在一封沒有寄出的信里,卡夫卡怪父親不了解他,使他喪失信心,并且產生罪惡感。他父親甚至罵他做”蟲豸“(einungeziefer)。緊張的家庭生活,強烈的宗教疑問,不斷折磨著他。在《審判》、《城堡》、《變形記》等作品中,年輕的主角總是遭受父權人物或當局誤解、誤判、虐待,甚至殺害。  就這么,這苦悶而焦慮的心靈在晝魘里徘徊夢游,一生都自困于布拉格的迷宮,直到末年,才因肺病死于維也納近郊的療養院。生前他發表的作品太少,未能成名,甚至臨終都囑友人布洛德(MaxBrod)將他的遺稿一燒了之。幸而布洛德不但不聽他的,反而將那些杰作,連同三千頁的日記、書信,都編妥印出。不幸在納粹然后是共產黨的政權下,這些作品都無法流通。一九三一年,他的許多手稿被蓋世太保沒收,從此沒有下文。后來,他的三個姊妹都被送去集中營,慘遭殺害。  直到五十年代,在卡夫卡死后三十年,他的德文作品才譯成了捷克文,并經蘇格蘭詩人繆爾夫婦(EdwinandWillaMuir)譯成英文。  布拉格,美麗而悲哀的黃金城,其猶太經驗尤其可哀。這金碧輝煌的文化古都,到處都聽得見卡夫卡咳嗽的回聲。最富于市井風味歷史趣味的老城廣場(Staromestskenamesti),有一座十八世紀洛可可式的金斯基宮,卡夫卡就在里面的德文學校讀過書,他的父親也在里面開過時裝配件店。廣場的對面,還有卡夫卡藝廊。猶太區的入口處,梅索街五號有卡夫卡的雕像。許多書店的櫥窗里都擺著他的書,掛著他的畫像。  畫中的卡夫卡濃眉大眼,憂郁的眼神滿含焦灼,那一對瞳仁正是高高的獄窗,深囚的靈魂就攀在窗口向外窺探。黑發蓄成平頭、低壓在額頭上。招風的大耳朵突出于兩側,警醒得似乎在收聽什么可疑、可驚的動靜。挺直的鼻梁,輪廓剛勁地從眉心削落下來,被豐滿而富感性的嘴唇托個正著。  布拉格的迷宮把彷徨的卡夫卡困成了一場惡夢,最后這惡夢卻回過頭來,為這座黃金城加上了桂冠。  6遭竊記  布拉格的地鐵也叫Metro,沒有巴黎、倫敦的規模,只有三線,卻也干凈、迅疾、方便,而且便宜。令人吃驚的是:地道挖得很深,而自動電梯不但斜坡陡峭,并且移得很快,起步要是踏不穩準,同時牢牢抓住扶手,就很容易跌跤。梯道斜落而長,分為兩層,每層都有五樓那么高。斜降而下,雖無滑雪那么迅猛,勢亦可驚。俯沖之際,下瞰深谷,令人有伊于胡底之憂。  布城人口一百二十多萬,街上并不顯得怎么熙來攘往,可是地鐵站上卻真是擠,也許不是那么擠,而是因為電梯太快,加以一邊俯沖而下,另一邊則仰昂而上,倍增交錯之勢,令人分外緊張。尖峰時段,車上摩肩擦背,就更擠了。  我們一到布拉格,駐捷克代表處的謝新平代表伉儷及黃顧問接機設宴,席間不免問起當地的治安。主人笑了一下說:”倒不會搶,可是扒手不少,也得提防。“大家松了一口氣,隱地卻說:”不搶就好。至于偷嘛,也是憑智慧——“逗得大家笑了。  從此我們心上有了小偷的陰影,尤其一進地鐵站,向導茵西就會提醒大家加強戒備。我在國外旅行,只要有機會搭地鐵,很少放過,覺得跟當地中、下層民眾擠在一起,雖然說不上什么”深入民間“,至少也算見到了當地生活的某一橫剖面,能與當地人同一節奏,總是值得。  有一天,在布拉格擁擠的地鐵車上,見一干瘦老者聲色頗厲地在責備幾個少女,老者手拉吊環而立,少女們則坐在一排。開始我們以為那滔滔不絕的斯拉夫語,是長輩在訓晚輩,直到一位少女赧赧含笑站起來,而老者立刻向空位上坐下去,才恍然他們并非一家人,而是老者責罵年輕人不懂讓座,有失敬老之禮。我們頗有感慨,覺得那老叟能理直氣壯地當眾要年輕人讓座,足見古禮尚未盡失,民風未盡澆薄。不料第二天在同樣滿座的地鐵車上,一位十五六歲的男孩,像是中學生模樣,竟然起身讓我,令我很感意外。不忍辜負這好孩子的美意,我一面笑謝,一面立刻坐了下去。那孩子”日行一善“,似乎還有點害羞,竟然半別過臉去。這一幕給我的印象至深,迄今溫馨猶在心頭。這小小的國民外交家,一念之仁,贏得游客由衰的銘感,勝過了千言不慚的觀光手冊。苦難的波希米亞人,一連經歷了納粹等許多凌虐折磨,竟然還有這么善良的子弟,令人對”共產國家“不禁改觀。  到布拉格第四天的晚上,我們乘地鐵四旅館。車到共和廣場站(MamestiRepublicky),五個人都已下車,我跟在后面,正要跨出車廂,忽聽有人大叫”錢包!錢包!“聲高而情急。等我定過神來,隱地已沖回車上,后面跟著茵西。車廂里一陣驚愕錯亂,只聽見隱地說:”證件全不見了!“整個車廂的目光都猬聚在隱地身上,看著他抓住一個六十上下的老人,抓住那老人手上的棕色提袋,打開一看——卻是空的!  這時的車門已自動合上。透過車窗,邦媛、天恩、我存正在月臺上惶惑地向我們探望。車動了。茵西向他們大叫:”你們先回旅館去!“列車出了站,加起速來。那被搜的老人也似乎一臉惶惑,拎著看來是無辜的提包。茵西追問隱地災情有多慘重,我在心亂之中,只朦朦意識到”證件全不見了!“似乎比丟錢更加嚴重。忽然,終站佛羅倫斯到了。隱地說:”下車吧!“茵西和我便隨他下車。我們一路走回旅館,途中隱地檢查自己的背包,發現連美金帶臺幣,被扒的錢包里大約值五百多美金。”還好,“他最后說,”大半的美金在背包里。臺灣的身分證跟簽帳卡一起不見了,幸好護照沒丟。不過——“  ”不過怎么?“我緊張地問道。  ”被扒的錢包是放在后邊褲袋里的,“隱地嘖嘖納罕。”袋是鈕扣扣好的,可是錢包扒走了,鈕扣還是扣得好好的。真是奇怪!“  茵西和我也想不通。我笑說:”恐怕真有三只手——一手解鈕,一手偷錢,第三只再把鈕扣上。“  知道護照還在,余錢無損,大家都好了一口氣。我忽然大笑,指著隱地說:”都是你,聽謝代表說此地只偷不搶,別人都沒開口,你卻搶著說:‘偷錢要靠智慧,也是應該。’真是一語成讖!“  緣短情長  捷克的玻璃業頗為悠久,早在十四世紀已經制造教堂的玻璃彩窗。今日波希米亞的雕花水晶,更廣受各國歡迎。在布拉格逛街,最誘惑人的是琳瑯滿目的水晶店,幾乎每條街都有,有的街更一連開了幾家。那些彩杯與花瓶,果盤與吊燈,不但造型優雅,而且色調清純,驚艷之際,觀賞在目,摩挲在手,令人不覺陷入了一座透明的迷宮,唉,七彩的夢。醒來的時候,那夢已經包裝好了,提在你的袋里,相當重呢,但心頭卻覺得輕快。何況價錢一點也不貴:臺幣三兩百元就可以買到小巧精致,上千,就可以擁有高貴大方了。  我們一家家看過去,提袋愈來愈沉,眼睛愈來愈亮。情緒不斷上升。當然,有人不免覺得貴了,或是擔心行李重了,我便念出即興的四字訣來鼓舞士氣:  昨天大窮  后天大老  今天不買  明天懊惱  大家覺得有趣,就一齊念將起來,真的感到理直氣壯,愈買愈順手了。  捷克的觀光局要是懂事,應該把我這”勸購曲“買去宣傳,一定能教無數守財奴解其嗇羹。  捷克的木器也做得不賴。紀念品店里可以買到彩繪的漆盒,玲瓏鮮麗,令人撫玩不忍釋手。兩三千元就可以買到精品。有一盒繪的是天方夜譚的魔毯飛行,神奇富麗,美不勝收,可惜我一念吝嗇,竟未下手,落得”明天懊惱“之譏。  還有一種俄式木偶,有點像中國的不倒翁,繪的是胖墩墩的花衣村姑,七色鮮艷若俄國畫家夏高(MarcChagall)的畫面。櫥窗里常見這村姑成排站著,有時多達十一二個,但依次一個比一個要小一號。仔細看時,原來這些胖妞都可以齊腰剝開,里面是空的,正好裝下小一號的”妹妹“。  一天晚上,我們去看了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DonGiovanul),不是真人而是木偶所演。莫札特生于薩爾斯堡,死于維也納,但他的音樂卻和布拉格不可分割。他一生去過那黃金城三次,第二次去就是為了《唐喬凡尼》的世界首演。那富麗而飽滿的序曲正是在演出的前夕神速譜成,樂隊簡直是現看現奏。莫扎特親自指揮,前臺與后臺通力合作,居然十分成功。可是《唐喬凡尼》在維也納卻不很受歡迎,所以莫札特對布拉格心存感激,而布拉格也引以自豪。  一九九一年,為紀念莫札特逝世兩百周年,布拉格的國家木偶劇場(NationalMarionetteTheatre)首次演出《唐喬凡尼》,不料極為叫座,三年下來,演了近七百場,觀眾已達十一萬人。我們去的那夜,也是客滿。那些木偶約有半個人高,造型近于漫畫,幕后由人拉線操縱,與音樂密切配合,而舉手投足,彎腰扭頭,甚至仰天跪地,一切動作在突兀之中別有諧趣,其妙正在真幻之間。  臨行的上午,別情依依。隱地、天思、我存和我四人,回光返照,再去查理大橋。清冷的薄陰天,河風欺面,只有七八度的光景。橋上眾藝雜陳,行人來去,仍是那么天長地久的市并閑情。想起兩百年前,莫扎特排練罷《唐喬凡尼》,沿著栗樹掩映的小蒼一路回家,也是從查理大橋,就是我正踏著的這座友磚古橋,到對岸的史泰尼茨酒店喝一杯濃烈的土耳其咖啡;想起卡夫卡、里爾克的腳步聲也在這橋上橐橐踏過,感動之中更覺得離情漸濃。  我們提著在橋頭店中剛買的木偶;隱地和天恩各提著一個小卓別林,戴高帽,揮手杖,蓄黑髭,張著外八字,十分惹笑。我提的則是大眼睛翹鼻子的木偶皮諾丘,也是人見人愛。  沿著橋尾斜落的石級,我們走下橋去,來到康佩小村,進了一家叫”金剪刀“的小餐館。店小如舟,掩映著白紗的窗景卻精巧如畫,菜價只有臺北的一半。這一切,加上戶內的溫暖,對照著河上的凄冽,令我們懶而又賴,像古希臘耽食落拓棗的浪子,流連忘歸。尤其是隱地,盡管遭竊,對布拉格之眷眷仍不改其深。問起他此刻的心情,他的語氣恬淡而雋永:”完全是緣分,“隱地說。”錢包跟我已經多年,到此緣盡,所以分手。至于那張身分證嘛,不肯跟我回去,也只是另一個自我,潛意識里要永遠留在布拉格城。“  看來隱地經此一幼,境界日高。他已經不再是苦主,而是哲學家了,偷,而能得手,是聰明。被偷,而能放手,甚至放心,就是智慧了。  于是我們隨智者過橋,再過六百年的查理大橋。(www.lz13.cn)白鷗飛起,回頭是岸。  一九九五年一月 余光中散文_余光中的詩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的詩分頁:123

NN115VEGE15VE


板橋Dyson戴森吸塵器清洗推薦
高雄Dyson戴森 V8清洗服務推薦 》專業,細心,專注的戴森吸塵器深度清潔-潔森工坊永和Dyson戴森吸塵器維修站推薦 》潔森工坊:讓您的戴森吸塵器保持最佳狀態
( 心情隨筆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88t4h3p66798&aid=17976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