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2 07:51:52瀏覽421|回應0|推薦1 | |||
在網路上,「副產品」更容易賺錢? 這周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是一位創業家創辦了StatSheet.com,其實這個網站不是很大,但這位創業家很興奮的說,他找到了一個新的獲利模式!這獲利模式聽起來像「Freemium」(先送基本功能免費,再對進階功能收費),但是似乎又比「Freemium」更進一層。 到底這是怎樣的獲利模式? 創業家表示,原本,他的「statsheet.com」上面的資料全都是「免費」。他還沒做到很大,苦思要怎麼賺錢,就像許多網站一樣,他先想到,以後長大了就可以收廣告主的錢!問題是現在還不夠大,沒關係,或許可以祭出「訂閱制」讓一些網友開始訂他提供的資訊?沒人要訂!他想過將某些資料「藏」起來,等人付費再給他看?結果就是沒人付費。 他想不出來,卡在那邊。 又過了一陣子,他沒有多大流量,卻開始收到一些信。他發現有些職棒、職籃的大型網站或中小型部落客,主動來找他了。一個人沒什麼,等到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他就發現,為何這些人都在問他「同樣的問題」? 原來-- 最有趣的是,這位創業家認為,這段嘗試其實呼應了37signals之前的「副產品」(by-product)概念。知名網路公司37signals在近一年前就寫過一篇文章,提到他們好幾項創造利益的產品,其實都是他們平常在做事的時候的「副產品」,這兩個「副產品」大家都知道,一個是他們出的暢銷書《Getting Real》,另一個是「RoR」。他們在產出主產品的同時,也順便產出了「副產品」,現在這些「副產品」本身也成了很會賺錢的金雞母。而這種「副產品」的概念在其他產業也都已經很成功,從木材產業、製糖製鹽產業、玻璃產業…他們的「副產品」有時賣的比正產品的利潤還高,而做網站的創業家,從來沒有想過「副產品」的主意,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產品還會產生「副產品」的可能性。 以StatSheet.com來看,它主要是提供各運動賽事的所有統計資料,這些資料已經完全公開了,因此沒有可能再收費嗎?不,因為這些資料如此公開,吸引了許多人上來,看到之後,也希望放到他們的網站上面去;這些人不需要全部的資料(若StatSheet.com給了全部也會對他自己產生威脅),只需要一個很小比例的資料、可能是某個產業的資料,但是希望能放在他們的網站裡。這就是「副產品」。 「副產品賣錢」的另一點妙處在,創業家很少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擊對方向」。創業不是在開奶茶店,很多都是新的;就算是學別人的,也因為是學的而做不大,被逼著必須做新的。既然很少一開始就擊對方向,好好的將這個大概90%會錯誤方向的產品,盡量來「開發客戶」,讓它變成一個「敲門磚」,打開客戶的門,讓他們有機會再看看你,然後告訴你他們的需求、要怎樣才能拿到他們的錢。所以「副產品」雖然名為「副」,其實也可以將它視為「後面的大軍」,先前那個正產品只是名稱好聽,它其實只是先遣部隊、只是義勇軍、只是敢死先鋒隊而已! 我們甚至可以再看深一點── 這次的美國超級盃廣告,「百事可樂」不玩,反倒是Google跑進來玩了!然後,這周又讀到一篇有趣的小文章,它引述表示,Google這次之所以放這則廣告,乃因為它已經在YouTube上面收集了相關資料,確定這廣告會紅,他們才勇於下廣告。據文章還據一本書提到Larry Page在創辦初期,還因為太不想搞行銷,一整年竟然只給這些行銷人員「8小時」的時間讓他們安排相關會議與記者會,就是希望這間公司是一間單純的科技公司,你可以看得出來,Google至今依然以它「全技客公司」為榮,這樣來看,或許我們可將它賣的很好的廣告視為它的「副產品」(事實上也是副產品),它的存在、上下一心的關鍵是在它的正產品也就是「搜尋」的部份,而它的「副產品」看起來只是「廣告」?卻是跟著正產品成功背後的文化所帶起來的「特殊廣告」。 換句話說,就算你今天手上突然有一個像Google一樣好的搜尋引擎,也不見得做得出這麼好的「副產品」。這件事,也暗示為何「副產品」將會是最好賣的東西! 因為,剛出生的每間小公司都是「gifted」,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主要的產品不一定成功,但在主產品之外,拚命的做出「副產品」,成功機會也更大。正產品是喊「爽」的,後面引出來的副產品往往也才是真正的金礦,而且每個人都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找到了麼?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