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6大閃燈入門技巧
2009/08/26 21:22:29瀏覽2872|回應0|推薦2

6大閃燈入門技巧

第一式 外接閃光燈裸燈直打

裸燈是最容易的外接閃燈補光方式,可以立竿見影照亮被攝體。

裸燈直打是將閃光燈直接照亮被攝主體,可用於光源不足的場合下使用。除了在室內運用閃光燈外,戶外拍攝人像時也可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創作出更加明亮生動的人像寫真。現今外接閃光燈大多具有TTL自動功能,能與相機進行連動,依照光圈快門、ISO與測光數值自行調整閃光出力,能有效防止閃燈直打時影像過暗或過亮情形發生。另外,閃光燈直打也能有效凝結被攝體,降低被攝體移動或因慢快門所造成的主體模糊現象。

裸燈是指閃光燈本體並未附加任何配件去改變光質,不經過任何透射或反射,屬於直射光源。一般來說,裸燈直打時光線效果較為生硬,模特兒的肌膚細節如痘痘、雀斑也會較為明顯,且由於閃光燈直射下的陰影非常黑,亮暗部的對比反差較大,因此在人像閃燈補光技巧中,我們稱裸燈直打為「硬光」。


裸燈直打的光線較為生硬,模特兒背後陰影明顯,這是很多人使用閃光燈時容易產生問題之一。(Canon EOS 40D+EFs 17-55mm F2.8 IS的55mm端, 光圈F/8, 快門1/60秒, ISO 400, 自動白平衡 ,Model:李家瑋)

使用裸燈進行人像補光時,為了防止陰影過於寬大明顯,可拉長相機與模特兒之間的距離,距離越長,陰影越不明顯,反之亦然。拍攝時若距離模特兒較遠時,不妨可嘗試使用裸燈直打進行補光。若是距離模特兒較近,建議可使用離機方式,或是改用內建機頂閃燈補光,能有效減少模特兒背後陰影的面積。


拍攝時以閃光燈裸燈直接向模特兒照射,並使用TTL自動閃光模式。


相同曝光值與距離下,未使用閃光燈補光拍攝的照片。(Canon EOS 40D+ EFs 17-55mm F2.8 IS的55mm端, 光圈F/8, 快門1/60秒, ISO 400, 自動白平衡 ,Model:李家瑋)

第二式 閃光燈補光時的加減光控制

調整閃光燈調光補償值,有效修正TTL自動閃光判別失準的情形。

擁有TTL功能的外接閃光燈能自動調整閃光出力,但是遇到某些特殊情況TTL測光會失準,這時就必須自行調整「閃燈EV值」,以達到較適當的閃光出力。大多數的TTL外接閃光燈都能夠自行手動調整閃燈EV值,稱之為「調光補償」,而調光補償+1EV,表示閃光燈出力較標準值大了一級,反之亦然。利用調光補償特性,可以更巧妙的運用閃光燈來進行補光。

遇到夜景人像或是背景距離模特兒較遠的場合,閃光燈很容易誤判為光量不足,因此拍攝出來的照片容易曝光過度,這時就必須將閃光燈的調光補償-1EV,就能達到就為理想的補光效果。另外,若是白色物體占畫面大部分的面積時,閃光燈就會判斷為光量過大而自行減弱閃光出力,所以必須將調光補償調整為+1EV至+2EV的狀態,相反的,遇到黑色物體時就必須把調光補償設定成-1EV至-2EV,避免曝光失準的情形發生。

在使用柔光罩或是至其他控光器具時,調光補償也是很重要的功能。像是使用柔光罩時,被攝體距離光源較遠,就必須加大調光補償值,否則將無法有效的進行補光。而DSLR因為有了極佳的寬容度,所以在拍攝模特兒,特別是女性時,可嘗試將調光補償調整到+2/3EV至+1EV,可展現出白淨通透的肌膚膚質。


閃光燈調光補償EV值設定不同,補光效果也有明顯的差異。(Canon EOS 50D+ EF 17-40mm F4L USM的28mm 端, 光圈F/5.6, 快門1/40秒, ISO 800, 自動白平衡, 閃燈調光補償+1EV ,Model:小靜)


未設定閃光燈調光補償EV值,閃燈補光量明顯的不足。(Canon EOS 50D+ EF 17-40mm F4L USM的28mm端, 光圈F/5.6, 快門1/40秒, ISO 800, 自動白平衡, 閃燈調光補償0EV ,Model:小靜)

調光補償功能

依據產品定位不同,各種閃燈的「調光補償」設置位置也不盡相同。
 

第三式 利用天花板跳燈

讓人工光源的外接閃燈,也能拍出柔和的自然光線

跳燈是使用閃光燈的重要技巧,透過跳燈我們可以把原本生硬的閃燈光線變得柔和,是一般攝影老手建議入門玩家購買並使用外接閃燈的最大原因。由於一般相機內建閃燈不能隨意變換發光方向,所以補光位置會較為固定,但反觀外接閃燈因為燈頭可自由轉向關係,也就多了許多調校彈性。

那什麼是跳燈呢?所謂「跳燈」,通常是將閃光燈往上抬起,利用天花板來反射擊發的閃光,一方面擴大閃燈的發光面積,另外則可獲得更柔和且均勻的光線。外接閃燈抬起的角度,則可參考拍攝者與被攝者距離,利用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概念來調整,便能獲得良好的跳燈效果。

需注意的一點,則是天花板的高度與材質要列入考慮,由於跳燈時光線前進路線,較直接向前擊發的距離遠,加上天花板並不會全然反射閃燈,所以使用跳燈時要適度的加強出力。或將機身的感光度調高些,如ISO 400,以間接加強接收環境反射閃燈光源的能力。

此外,天花板過高或是顏色、材質較為奇怪時,也會影響跳燈的效果,太高則跳燈效果不明顯。天花板材質若是暗色或黑色塗裝時,會吸收掉大量閃燈光線。天花板材質也會有所影響,例如KTV室內採用絨毛狀的隔音材質,對光線的反射率極低,而部分採黃色、綠色等特殊色做天花板的餐廳,因反射光顏色會受到影響,所以不適合以向上跳燈進行補光。




若是天花板較高或不會全然反射閃光時,則可適時拉高相機感光加以應對。 
 

拍攝現場
燈頭角度利用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概念來調整,便能獲得良好的跳燈效果。


閃光跳燈拍攝能獲到較為柔和的影像。(Canon EOS 50D+ EF 17-40mm F4L USM的32mm 端, 光圈F/5.6 快門1/60秒, ISO 400, 自動白平衡 ,Model:Anny)


外閃直打效果生硬,且後方陰影顯而易見。(Canon EOS 50D+ EF 17-40mm F4L USM的32mm端, 光圈F/5.6 快門1/60秒, ISO 400, 自動白平衡 ,Model:Anny)

第四式 利用牆壁改變光源方向

不用修圖與整型,簡單加強臉部立體感

想要拍出陽光斜射進入室內的溫馨感覺嗎?其實,只要善用外接閃燈轉向功能,再適時搭配牆壁進行跳燈,便能用閃燈製造出立體陰影,不但能增加立體感,更能營造不同的拍攝效果。

用牆壁反射光源,除了能和往上跳燈一樣柔和光線外,最大的好處便是能形成特定光源方向,並在模特兒臉上構成局部陰影。另外,請模特兒左右微調臉部方向,或是閃燈的入射角度,都能形成不同大小的陰影面積,當然呈現立體感也會有所不同。由於陰影會出現在閃燈照射的反方向,所以在拍攝前,除了依據現場牆壁遠近做考量外,也必須衡量模特兒臉部特色做方向性的調整,這樣才能讓優美的一面呈現在亮部。另外,以模特兒瀏海分線為依據,也是不錯的取景方向。

利用牆壁跳燈雖然與向上跳燈技法相同,但由於前者還要額外考慮牆壁阻擋物問題,所以拍攝難度會比後者稍高一些。由於向上跳燈時,光線反射的路徑上,不易有其他雜物影響,所以較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而利用牆壁反射時,常因左右人物或大型家具⋯⋯等,而讓補光效果大減,甚至形成難看陰影,這些都是在使用該技法時必須注意的地方。

除了向正左、右方跳燈外,讀者也能試著將閃燈斜向左、右牆壁的上方打光,不但能積極避免光線受阻擋的影響,若被攝者與背後牆壁貼近時,反射光線還會由畫面的左右上角灑落,並在模特兒的側面形成光影,讓閃燈與光線亦成為構圖的一環,能拍攝出午後陽光斜射入室的溫馨感受。




利用左側牆壁跳閃效果。(Nikon D80+AF-S DX Zoom Nikkor 18-70mm F3.5-4.5G ED, 光圈F4.5, 快門 1/50秒, ISO 200, 自動白平衡 ,Model: 陳瑩真)


斜上跳閃效果也不錯。(Nikon D80+AF-S DX Zoom Nikkor 18-70mm F3.5-4.5G ED, 光圈F4.5, 快門1/50秒, ISO 200, 自動白平衡 ,Model: 陳瑩真)


拍攝現場
除天花板之外,拍攝者也能利用牆壁的反射來對Model補光,同於使用天花板跳燈的柔散頂光,牆壁反射的光線為較立體的側光,光質當然也具有同樣的柔和效果。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ink&aid=326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