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6 18:09:29瀏覽956|回應0|推薦0 | |
香港人文風景
去了幾次香港,除了好吃的港式食物,好逛的大樓商城之外,好玩的叮叮車、天星小輪外,最吸引我且每次去一定要花時間走訪的,當屬坐落於旺角、灣仔與銅鑼灣鬧市中的老舊商住大廈、唐樓的樓上書店,其中尤以旺角最多。 樓上書店,早年又稱二樓書店,不過隨著近年來店租飛增,店鋪不斷往高樓層搬遷,許多店舖早已不在二樓,這些業者遂聯合起來,替二樓書店正名為「樓上書店」,還有個專門網站介紹:http://www.douban.com/group/100403/ 說實在的,樓上書店是香港獨特的人文風景,放眼全世界各大城市,也是獨一無二的書店風景。雖說因為店舖租金貴,沒能開設在地面,形成彼此比麟相連的書店街,但若從立體空間的角度來看,其實旺角的西洋菜街,可以說是香港的書店街,好像台北的重慶南路或公館,東京的神保町,倫敦的查令十字路(只是規模小許多,且經營條件更加嚴苛,但卻也更讓人佩服)。 造訪香港,沒到樓上書店走走逛逛,看看香港讀書人,就好像到香港卻沒去飲茶一樣可惜。 樓上書店的起源 話說,香港的樓上書店,最早源於1950年代。當時香港本地的知識份子有感於國際社會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左派共產國際革命浪潮襲港),對於香港的未來發展與老百姓的閱讀啟蒙,深深感到憂心。害怕重商而文化氣息薄弱的香港社會,無法承受國際大環境的衝擊與變化,於是,知識份子想到以開書店的方法來補救,希望透過書店將書籍閱讀的好處傳達給香港社會/民眾,讓書店扮演啟蒙社會的媒介,於是紛紛成立書店。當時出現過的書店計有波文、龍門、傳達、南山、一山、學津等。 上述諸書店多以關門歇業,至今仍在香港開業的樓上書店,歷史最久遠的要算是1971年開業的田園書屋。 其實,樓上書店曾經也有開設在地面的時代。只是後來隨著香港工商發達,街市逐漸熱鬧,店鋪租金坐地漲價,書店經營本高利薄,新增的銷售業績追不上店舖租金漲價的速度,於是只好開始往租金較便宜的高樓層搬(再不然就搬往租金較便宜但人潮也較少的商圈)。一開始是二樓,近幾年三四五六七八樓,甚至最高搬到十一樓都有(不過,如果考慮教會出版社之門市,那麼,香港浸信會出版社在荔枝角的門市,位於18樓高,是目前我看過的書店中開設的最高樓層)。 文史哲專賣 樓上書店有別於香港的大型連鎖書店或外文書店,在圖書販售上自成特色(但我覺得樓上書店之書籍類型彼此間卻過於重疊,導致雖能和連鎖書店區隔,卻彼此過度競爭,近年來尤其嚴重)。 要說樓上書店陳列之書籍的特色,那就是以來自台灣的繁體字文史哲類型的書籍出版品為主要經營品項,近年來陸續加入大陸簡體字書,還有香港本地出版品,台版書也不僅限於文史哲類型圖書,暢銷大眾/流行小說、商管與生活風格類型圖書也都陸續進駐,書籍品項相對豐富多元,書店雖小五臟俱全,是很挖寶掏金的好去處。 經營特色 香港樓上書店的進貨模式較為特別,受限於成本考量,多半傾向不向代理台版書之香港經銷商進貨,選擇自己來台批貨,務求壓低成本,因此台版書多能以七到八折銷售(不過台版書在香港的銷售定價約台灣定價的1/3)。這些樓上書店的業者,會定期造訪台灣,走遍各大出版社(尤以專營文史哲出版的中小型出版社為主),自己挑書、選書,向出版社拿貨,以買斷進貨。 自己批貨並且以買斷方式進貨,考驗的是書店經營者對於閱讀市場品味與趨勢的判斷力,加上台港兩地閱讀需求不同,台灣的銷售狀況僅供參考,未必能全然複製,因此,想在香港經營樓上書店,得鍛鍊出過人的挑書品味才行。 部分書店為了和近來大量崛起的連鎖書店競爭,除了折扣之外,還推出集點送優惠(例如買HK100元可得一點,集滿十點可獲得HK100購書抵用金)、購書券(類似台灣的圖書禮券)、招募會員(會員可再享優惠折扣)等活動,企圖培養讀者的購書忠誠度,提升回購率。 開枝散葉 由於書店事業在香港算是小眾冷門且毛利低的事業,有心於此道的人不多,且多半必須從書店店員幹起,有點像學徒制。因而不少書店間都有類似師徒傳承的關係。例如樂文書店的經理林壁芬就曾在田園書屋工作,洪葉(2005年已歇業)的老闆葉桂好曾是樂文書店的採購,開益書店的老版則曾在洪業書店工作。 發展流變與文化思想的傳承 由於樓上書店的特殊時空環境,使得早年經營樓上書店的業者,不是文人就是知識份子,樓上書店因而成為香港讀書人與知識份子掏書與聊天聚會的重要落腳集散地,更成為文化知識交流與創作書寫分享的重要平台。 1970年代的樓上書店的老闆,個個深藏不露,多能透過各種管道蒐集到一些中國內地因文革遭批鬥之作家的作品(例如一山書店,便翻印不少被兩岸政府是為禁書的政治社會理論叢書,嘉惠內地/台灣來港之讀者),翻印提供香港讀書圈流通、閱讀,對於啟蒙香港創作人以及華人思想文化的傳承與保留貢獻卓偉。 另外,樓上書店還積極引進台灣的重要作家作品,例如殷海光、白先勇、李敖等人的作品。1970年代香港的樓上書店,堪稱華人世界作品的重要集散地。香港由於自由港與隸屬港英政府的特殊地位,反而成為溝通當時尚屬封閉之兩岸文化思想的重要媒介。 1980年代,香港經濟成高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連帶也帶動樓上書店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樓上書店,較有名的有經營繁體書的曙光書店、青文書屋、田園書屋、樂文書店,專營簡體書的文星書店(1987-2008)。 可惜,好景不常,1988年,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香港總管理處經過重組,成立聯合出版(集團)公司,除了繼續經營圖書出版外,也跨足書店經營,紛紛在全港各地成立三聯、商務書店,以寬敞明亮的裝潢,豐富多元的書種(除了台版書,大陸簡體字圖書與外文圖書均有販售,另還有販售雜誌、教科書),逐漸贏得讀者的芳心,搶手了不少樓上書店的客源。 直到1990年代後,香港書店版圖大致底定後,才又冒出一批新的樓上書店,比較有名的像是洪業(1997-2005)、榆林(1997年成立)、東岸(1998-2002)、壹角度書店(1996-2002),可惜的是,1990年代初現的樓上書店雖然萌發出許多很棒的經營理念,像是洪業引入高雅裝潢又提供免費咖啡,卻是好景不常,2003年的Sars重創不少樓上書店,不是歇業關門就是搬遷到更便宜的地方,例如曙光與青文於2004年合併,洪業於2005年歇業,樂文則被迫數度搬遷。 進入21世紀,樓上書店最大的變化就是加入了專營簡體書的生力軍,像是博學軒(2002~)、尚書房(1999~,擁有九家門市,為香港最大簡體書店)、國風堂(2003~),另外還有接近實驗性質的阿麥書店(2004~)的成立,算是越挫越勇,不畏世道冷熱,一意向著書道前行,令人佩服。 下次有機會造訪香港,不妨安排點時間,到旺角、銅鑼灣、灣仔的樓上書店走走,或許台版書台灣更多,不過,偶爾也能找到台灣早已絕版的逸品(因為香港樓上書店業者是自行來台批貨之故,所以有機會買下冷門小眾書之後,就將某些已絕版的好書留在了香港),再不然,其實近幾年來香港本地的出版品也頗有可觀,特別是香港學研究、大眾/流行文學、旅遊(特別是玩台灣與日本兩地的旅遊書最多且最賣座,可以看見港人眼中的台灣與日本)、美食評論/評鑑,非常多值得購買珍藏的好東西。 不知道樓上書店要上哪逛?香港樓上書店聯盟的網站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資訊,網址是:http://www.douban.com/group/100403/ 參考資料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