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威爾斯接受「理性」(Reason)雜誌訪問時表示:「不了解海耶克,就不了解我的想法。」誰是海耶克?他的思想為什麼對網路世界有深遠的影響?
諾貝爾經濟學家海耶克最重要的貢獻,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分析並且捍衛自由市場。當時,中央集權主義當道,假資本主義之名,行法西斯之實。以自由平等為口號,導致政府介入、干預個人自由。
海耶克在《知識之經世致用》一書中指出,市場機制使得個人知識能夠在社會中分享流通,甚至協調。如此自動的自我組織功能,促使社會成員能夠達到各種目標。例如,價格機制讓公平買賣得以成真。
推而廣之,維基百科也是運用海耶克的基本學理。他認為,多數知識是片斷、散落各處、不定時發生、隨時更新的,因此以中央集權體系來管理,自然捉襟見肘。相對的,分權方式才能配合知識的特性,整合知識、傳播知識。有效率地得到知識,做出精確判斷,是資本主義運行的關鍵。因此,以分權為肌理的市場機制,才能讓資本主義健全發展。
維基百科就是海耶克經濟學理論的實踐。從他的角度來看,市場就是一個讓所有人享受知識的平台,而知識的來源五湖四海,每個人擁有的只是智慧汪洋的海角一隅。集權政府介入,等於破壞市場機制,讓無知取代了知識。
網路崛起,知識層面更為廣大,政府在網路的干預,更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集體協作為知識來源的維基百科,自然應運而生。
有人問威爾斯,人們貢獻維基百科的動機何在,是不是利他主義?他斬釘截鐵的回答「不是」。貢獻知識本身就是賞心樂事,何須利他主義來吹皺一池春水?運動員提供娛樂、甚至凝聚愛國情操,何利他之有?我們到球場上強身健體,需要利他主義策勵嗎?
事實上,威爾斯的另外一句名言,就是「利他主義是邪惡的」。
強調世界大同、無產階級團結,結果卻是中央集權;堅信利他主義為邪惡,卻造就了維基百科。毛澤東說,歷史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移轉。如今是否該考慮:歷史的發展,是以人的意志為反轉。
(作者是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中心主任,e-mail:shu@mgt.ncu.edu.tw)
【經濟日報╱粟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