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0728轉載獨家報導新聞媒體集團台灣戰情室/共軍福建號航母返航 盤整三次海試任務進展
2024/07/28 12:49:15瀏覽41|回應0|推薦0

凱米颱風逐漸遠離台海,大陸大連海事局於27日(星期六)早上116分悄悄地發布,福建號航母將完成第三次海試後,返回長興島碼頭休整的訊息。共軍在西太平洋又將開始活躍,引發國際關注。

723日上午,中國南部戰區海軍第46批護航編隊駐廣東湛江第2驅逐艦支隊052D型驅逐艦焦作號/163與駐湛江第3作戰支援艦支隊903A型綜合補給艦洪湖號/903抵達俄羅斯聖彼得堡,將參加728日俄海軍成立328周年慶祝活動。另共軍東部戰區海軍駐上海第5登陸艦支隊所屬071型綜合登陸艦龍虎山號/980、大連艦艇學院所屬訓練艦支隊訓練艦鄭和號/81組成的艦艇編隊也於當地時間726日上午抵達俄羅斯海參崴港,開始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並參加俄羅斯海軍成立328周年慶祝活動。

首先,回顧大連海事局於731030時至1330時對長江口深水航道出口船進行交通管制時間中13時公布,「遼航警194/24,黃海北部,自741000時至121000時在遼寧大連東南方、範圍2198平方公里執行「軍事活動」後,從11日到26日止,上海海事局均未再公告「長江口XXX日一大型船舶深水航道進口實施交通管制」、「福建號」航母第三次海試結束返航訊息。此刻,上海海事局727116分公告「長江口728日一大型船舶深水航道進口實施交通管制-滬航警598/24……」。以上內容,概括與前二次「近海」、「遠海」海試結束,「福建號」航母欲返航之通報類似,顯現「福建號」航母終於結束23天的遠海測試之軍事活動與任務。

其次,「福建號」航母測試引發關注,尤其此次於7412日、1419日、2126日(共計約23日)先後在黃海北部之大連東南範圍2198平方公里執行「軍事活動」、葫蘆島西南之渤海內、遼寧大連西南約25公里起4點連線範圍1909平方公里執行「軍事任務」等海空域,推斷進行:1.艦載機伴飛航母;模擬航母著艦;2.艦載機彈射與位於遼寧省興城市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艦載機進行「岸對艦」起降及艦隊防空制海演練和數據鏈與武器等系統整合;3.在進行前二項軍事活動後,再重新返回黃海北部進行第二次海試中「軍事任務」,小半徑迴轉,急轉彎,高速航行試驗,艦上2架艦載機在高速航行與轉彎當中未墜海,繫留測試成功,檢證經過長時間的航母海上複雜之軍事活動與任務後,其動力及機械和電力仍能維持正常運作。

圖/陸文浩提供

最後,上海海事局於727日公告的前二天,正巧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725日表示,福建艦開展相關試驗是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下一步還將根據航母建造進展情況,逐步展開後續試驗項目。可見,這次「福建號」航母完成第三次遠海海試後,返回船廠休整與檢討後,將在不久的時間內,再度北上前往黃渤海進行艦載機彈射等相關艦機與艦隊協同等檢驗。

總整理「福建號」航母最近海試情形如下:

第一次海試,518日共計8天,在長江口東南約121浬、範圍3390平方公里,進行航母本體動力與電力系統的「近海」測試。

第二次海試,5241000時至6111000時共計19天在遼寧大連東南方、範圍2198平方公里進行「遠海」動力測試:以連續高速180度急轉,轉彎半徑縮小至3.4公里、8字航行反覆測試、高速28節(首次)航速及30節極速測試、Z字形轉向、倒車等基本戰術作為,以檢驗艦員操控能力與航母動力系統等。

第三次於7410時至推斷至2610時共約計23天,在黃海北部與渤海先後進行「軍事活動」與「軍事任務」。

綜合推斷,「福建號」航母第四次海試的時間將可能會拉長,以反覆測試上述各項航母系統與艦載彈射及起降作業等,複雜性將逐步提高,朝快速投入海戰區作戰與轉場及各型艦載機投放速度能力的檢測項目。

另從第一次海試與第二次相隔約16天、第二次與第三次相隔約23天,臆測第四次海試可能也需要與第三次海試間隔個1623天,至少半個月讓參與艦務和船廠等相關人員進行討論及休憩與整備。

 


https://www.scooptw.com/remarks/scoopcomment/272595/%e5%8f%b0%e7%81%a3%e6%88%b0%e6%83%85%e5%ae%a4%ef%bc%8f%e5%85%b1%e8%bb%8d%e7%a6%8f%e5%bb%ba%e8%99%9f%e8%88%aa%e6%af%8d%e8%bf%94%e8%88%aa-%e7%9b%a4%e6%95%b4%e4%b8%89%e6%ac%a1%e6%b5%b7%e8%a9%a6%e4%bb%bb/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gnace666&aid=18085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