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坐,呼吸間的健康「心」風潮 二
2010/09/05 19:24:38瀏覽330|回應0|推薦0

靜坐,呼吸間的健康「心」風潮

靜坐影響腦部活動

愈來愈多科學證據顯示,靜坐具有療癒能力。許多大型研究計劃持續不墜,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甚至撥款800萬美元給愛荷華馬荷許醫學院,研究靜坐。

人們靜坐的動機已經從早期追求壓力放鬆,轉為預防、延緩或控制高血壓、心臟病、偏頭痛、慢性疼痛甚至癌症等疾病。

早期知名研究始於1960年末期,哈佛醫學院心臟學家班森訓練病人每天靜坐20分鐘,結果病人血壓降低、心跳次數減少,氧氣消耗量比平時少17%,二氧化碳與血清乳酸量分泌減少。

「靜坐能影響腦部活動,尤其大腦邊緣神經系統,新陳代謝、血壓、呼吸和心跳速率也隨之放慢,」班森在《鬆靜反應》書中說明,靜坐能抵銷人面臨壓力時產生的攻擊、逃跑反應,進入沉靜、安詳狀態。

賓州大學神經學家發現,當進入深層冥想狀態,腦部運作並沒有關閉,大腦枕葉活動減弱,位於腦前面區域的額葉活動反而增強。額葉與人類智力活動有關。

哈佛醫學院精神科醫師賈克布利用腦電圖,追蹤記錄靜坐長達數月的受試者。這群靜坐者大腦頂葉活動逐漸降低,腦部產生更多θ(theta)波,θ波比入禪定後產生的α(alpha)波頻率更慢,達到更深層的放鬆。

林口長庚神經內科主任朱迺欣解釋,一般人靜坐後腦內α波增加,從後腦擴散到前面區域,呈現清醒、寧靜的狀態。長期靜坐,容易出現更深沉緩和的θ波,有與宇宙渾然合一之感。

朱迺欣有過打禪七的經驗,連續七天禁語靜坐,集中心念在呼吸上,隨著呼吸、心跳漸緩,內我格外清明。「平靜下來後,腦細胞開始分泌腦內啡、血清素,以及其他也許科學家還沒發現的物質,」朱迺欣笑說著,「佛家講戒定慧,心定下來,智慧就開了。」

曾經與達賴喇嘛深入對談,威斯康辛大學精神醫學教授戴維森首開先鋒,將神經科學結合心理學領域,研究靜坐如何改變大腦機制與身體活動。

長期研究大腦與情緒關係的戴維森指出,樂觀、開朗、有活力的人,左額葉皮質較活躍,杏仁核活動降低。透過腦波圖顯示,規律靜坐能誘發左額葉皮質活動強度。戴維森強調,人們平時傾向右前額葉活躍的負向思考,他希望推動靜坐訓練以改變大腦活動,「畢竟,這是人們自己能控制的力量。」

靜坐提高免疫力

科學家也研究靜坐與免疫力的關係。

戴維森和麻州大學醫學中心卡巴金博士合作,針對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進行免疫研究。他們替所有員工注射感冒疫苗,同時測量血液內的抗體指數以及腦波變化。

結果發現,靜坐組的人左額葉活動強,免疫反應佳,不論在注射疫苗的第四週或第八週,靜坐組的人產生更多抗體。

壓力與免疫力的關聯已普為人知。壓力大時,免疫系統降低,容易生病,若心情愉悅則能啟動免疫反應,增強抵抗力,連帶影響疾病康復力。

近十年來,分子醫學界逐漸了解,人類的免疫、內分泌與神經系統藉著分子相互連結、溝通。靜坐,最直接帶動的就是放鬆,壓力減低,同時連結腦部活動與免疫反應。

「靜坐的免疫反應機制和談戀愛一樣,」台大免疫學研究創所所長林榮華喜歡以陷入熱戀引發的分子機制譬喻:

一看到愛人,生理機制立刻啟動,腦部分泌大量的phenylethylaminedopaminenorepinephrine等神經傳導物質,如果進一步身體接觸,將分泌更具止痛效果的endorphines(腦內啡)或oxytocin,一旦催動這些物質分泌,即使在很痛苦的狀態下,也能減緩疼痛,感覺詳和平安,對抗疾病的能力也提升。

林榮華強調,當聽到喜歡的音樂或祈禱時,身體同樣啟動這套反應機制。也因此,靜坐、祈禱、音樂、按摩等輔助療法,在西方主流醫療過程中,角色日益加重。

紐約哥倫比亞長老教會醫學中心提供靜坐、瑜伽課程給即將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有助手術過程順利。

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家多瑪曾經花一年時間在手術教室內,帶著即將接受手術的病患靜坐兩分鐘。結果,病人焦慮感降低、心情較平緩,連主刀醫師也持肯定態度,因為病人血壓降低、流血量較少、開刀時間也跟著縮短。

動中求靜,照見自己

「靜坐像汽油,是能量來源,」西藏之家執行長褚門建議,將靜坐當做日常工具,每個人都可以使用,不必然與宗教相扣。

關鍵是,讓心定下來,觀照你的身體。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eab6907&aid=438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