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談婚前守貞教育擬入法(心得)
2007/05/05 11:00:28瀏覽1024|回應0|推薦19

  在報告完Design for Society-Feminist Perspectives後,內心一直感到有些忿忿不平,作者在一開始便說明了女性是父權社會下的產物,將女性物化,其後也開始以性別刻板印象帶入主題,由各式各樣的產品設計,來描述女性在身心上受到的傷害,雖說是概論,卻也能看出作者Nigel Whiteley對現今父權社會的不滿及反對以消費者為出發點的設計。
  就在同一時刻,報載立委楊麗環、林岱樺主張推動修正「優生保健法」第七條,要求國高中學校每學年至少提供四小時守貞到結婚的性教育課程,並邀請所謂的「美國專家」來台參與「貞潔教育與生命尊嚴研討會」為這項法案背書。看到「守貞」兩字,不禁令人懷疑,這是民主的退步吧!我們回到了上古時代,女子必須遵從「三從四德」(註: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父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箝制女性自主思想與行為,這種以男性主宰的霸道思想,是我們曲解「守貞」兩字,將其冠在女人身上,還是這幾位女立法委員,未能完整的解釋「守貞」兩字意思,讓人不解。

以下,節錄立法委員林岱樺對「守貞教育」之解釋:

 
台灣社會風氣近幾年大幅開放,但是性態度開放有餘、性知識明顯不足,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累計至今年十月底為止,我國愛滋感染者已突破萬人,達10155人,且每天將近新增10名愛滋感染者,往年愛滋病的感染率大都以15%20%的速度成長,但今年愛滋病新增感染者已創下歷年新高,學生感染愛滋人數更逼近500人,令人心驚。除了愛滋病的威脅,目前校園學子懷孕及墮胎的問題已成了許多教師最頭痛的事。懷孕後就墮胎的情況非常普遍,「九月墮胎潮」已不明顯,國內墮胎普遍已全年皆然。

     近來守貞教育在美國重新流行,此良好的傳統值得國內推廣,讓青少年瞭解兩性交往時,必須尊重自己及對方的尊嚴,協助他們培養成熟與負責的態度,守護自己的美麗身體。美國許多公立學校將守貞教育排入學校課程,筆者認為守貞教育不宜強制執行,可透過社會福利公益團體的宣導,向青少年傳達婚前守貞教育的意義。

     筆者主要推動的是優生保健法第九條,讓欲墮胎婦女擁有六天思考期,透過專業諮商,婦女可以決定是否生下小孩,懷孕女性保有最後的自主權,而婚前守貞教育是思考期政策的配套措施之一。

  
看了上述描述,讓人感到困惑,林立委的訴求似乎變了調,原是立法強制實行,在此卻又改成由社福團體宣導,然而,就筆者觀察到一些婦女團體,對於「守貞教育」是全面反對的,認為這完全違反台灣青少年、青少女真實的情境,男女生在青春期對性的好奇,豈非是幾小時的課程就能夠滿足他們好奇心,這未免也太癡人說夢,真正安全性教育當中包括生理與心理,教導青少女、青少年釐清自己的感覺與需求,為自己的行為與生命負責,反而不會在「真愛迷思」中為愛犧牲原則,變成「以性交換愛情」「以性留住男友」的扭曲關係。
  
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改變,絕非一夕之間,當然,我們也能清楚的知道,多數因婚前性行為造成的悲劇是由男性引起,這樣說來,是否男性更應該接受守貞教育?但事實上,我們的社會亂象,多由男性主導,當某些男立委在電視螢幕前大言不惭的說:那個男人沒上過酒家?或許某男明星搞婚外情,一旁的妻子卻還附先生的話語,讓人不禁覺得身為女性的可悲。

 
衛環委員會召委楊麗環:「我這個完全沒有針對女性,我們是全部的,不管男生女生,我們叫做完全性教育,教育選擇做了,可能要面對的問題是什麼,你要負擔的責任是什麼。」

  
如果不能夠落實真正性教育的意義,不論男女生,若無法自己體認到生命的價值可貴,為自己的行為與生命負責,不管是具貶低女性的「守貞教育」,或者,更名為「完全性教育」,都只是換湯不換藥,不僅使台灣在性別平等上倒退一大步,對女性只是承擔更多的身心折磨。

(這是羊兒上學期末的課程報告)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daanita&aid=93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