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芒 花 火紅 1011027
第二次紀錄芒花開,離上次紀錄已經五年了。這次,在新店獅仔頭山觀景台巧遇晚開的秋芒,火紅的花色令人驚豔,也見識到忙碌的中國蜂穿梭其間,採集花粉當成冬天的存糧。
芒草,閩南語「菅芒」,一般人熟知的名稱為「五節芒」,不過,根據李瑞宗博士的說明,台灣的五節芒並不如想像中常見,一般在南部見到的機會較高,且開花季節應為春夏之交(端午節/午節芒),秋天的芒草則應為「白背芒」,葉背帶有白粉而呈現銀白色,五節芒的葉背為綠色,是區分兩者最佳的方式。
原以為芒草花跟其他禾本科的植物一樣,靠著風傳播花粉的,沒想到這青黃不接的季節裡,蜜蜂也會以芒花作為收集花粉的蜜源植物,也有瞧見食蚜蠅,只是沒機會拍下。
順便記錄不怎麼起眼的芒花,白背芒為大圓錐狀花序,雌雄同株,每枝花穗由數不清的小花構成,剛開始整串花穗呈紫紅色,成熟後便轉為黃褐色或灰白色,十月、十一月份是高峰,到了冬天時,小小的芒籽便是野鳥跟其他生物的的食物來源。
秋芒花開 961113/1111/1027/1020/951008
http://blog.udn.com/hw1123/1373103
http://chiu0204.nidbox.com/diary/read/7091142
芒花為產粉植物,呈大圓錐狀花序,雌雄同株,初期花穗呈淡紫色,長約30~50 公分,每株花穗會逐次長出70支左右之小支穗,此種小支穗再各逐次開出約100朵小芒花,而兩朵小芒花對生在一小穗末端,兩枝小穗再對生在小支穗上,但小穗柄不等長,一長一短,在小芒花基部長有成束的紫紅色毛,每朵小花具有黃(褐)色像烏魚子的雄蕊3 枚及黑紫色像奶瓶刷的雌蕊(花柱) 2 枚,在每一小穗末端的兩朵小芒花,只有一花能結成果實,穎果長橢圓形,開花後轉為黃褐色或灰白色,成熟時轉為黃色,成熟種子帶白毛,隨著風飛行滿山遍野到處繁衍。
鏡頭下,小芒花黃(褐)色烏魚子形的雄蕊,像跳躍的音符,彈奏秋冬原野最美的樂章。以前曾聽老一輩的人說過,當你輕輕碰觸盛開的芒花時,會「砰!」的一聲爆出雄蕊來,雄蕊的花粉會像一陣黃色的煙霧,噴得你全身都是,如今想想並未言過其實。養蜂場的陳老板曾說過,芒花盛開期,下午3-4點蜜蜂帶回來的芒花花粉最香。
http://living.donghong.info/blog/?p=1804
走著走著我發現怎麼愛姬(機)身上沾滿了灰塵?這一路上並沒有泥土坡之類的。正在疑惑與心疼中,卻不經意觸動到芒花穗,這才發現芒花的花粉如同煙霧般的散了出來。哈,原來芒花是如此傳播花粉的;不過蜜蜂似乎也愛芒花,幫了芒花不少忙呢。
秋芒花開像煙火
秋芒花初綻
新店區 新潭路 紅瓦厝土雞城前
秋芒紅白爭艷
耳邊嗡嗡聲 原來是芒花吸引了蜜蜂
蜜蜂重不重? 芒草花梗量給你看
蜜蜂版的特技
倒弔在芒花間 只為了雙腳上的花粉團
前腳緊抓 後兩腳則忙著收集花粉
山頭上的秋芒煙火
暗背景 趁出光亮火紅的芒花
新店區獅頭山登山口平台
真正芒花開是這個樣子 一眼望去 盡是垂吊的雄蕊
夕陽下 蜜蜂依舊趕緊採集花粉 真勤勞
獅頭山頂
秋芒花開 961113/1111/1027/1020/951008
http://blog.udn.com/hw1123/1373103
芒草為禾本科芒屬植物,芒屬全世界約20種,台灣有1種(五節芒)與3變種(即中國芒的變種台灣芒、白背芒和高山芒),以及許多品系變異。另外,芒屬植物的型態易與蘆葦、甜根子草、狼尾草、白茅互相混淆,增加不少辨識困難。
(1) 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
光復後的植物學家將本種與白背芒混淆不清,終至越俎代庖將白背芒植株較大者,稱為五節芒,植株較小者稱為台灣芒,李瑞宗博士認為這是芒屬植物分類最大的糾纏不清之處。
五節芒葉背綠色,葉下無白粉是最大特徵,乳狀凸起不明顯,花期為三月至七月,有別於其他3變種。分布的重心在中南部海拔250公尺~1140公尺的山區,最高可攀昇至2300公尺的翠峰。大甲溪以北的山區逐漸減少且不連續分布,台3號公路以東的丘陵地是五節芒分布最為密集的地方,大屯火山群如紗帽山、湖底、福壽橋一帶及北海岸等,則在較低海拔處有零星小分布,數量不多。
(2) 台灣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var·formosanus Hack)
本種為中國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的變種,莖稈因土地肥瘠而粗細不一,其最主要特徵為葉下具白粉及鞘身具明顯密毛或細長毛,有時鞘身還會呈現格子狀。本變種花期為九月至十二月。因屬於雲霧帶生育的種類,可視為雲霧帶的指標植物,分布海拔大致自南而北逐次下降(2300公尺至1100公尺),東部山區則較西部山區海拔分布更為提昇。大屯山區並無分布。
(3) 白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var·glaber (Nakai) J.T. Lee)
在全省分布廣泛且數量又多,其最大特徵為葉下具白粉可與五節芒界分,葉鞘光滑無毛又可與台灣芒界分,故稱白背芒。本變種鞘身無毛但鞘緣具毛,野生於向陽山坡或破壞地。李瑞宗博士提到,昔日曾因葺頂的需求而大量栽培,其栽培的品系計有紅腳種、文淵種、赤葉種、麵線種等,而這些變種實已無法歸屬植物分類的範疇,因歷經先民的百年栽培,早已具有園藝品系的特質。
本變種多分布在受東北季風影響的區域,其分布的海拔高度可達雲霧帶,有時與台灣芒一起生長。如南北兩端的山區橫越公路(陽金公路、北宜公路、南迴公路)則主要生長本變種,但偶見五節芒混雜其中。而其分布重心在大肚台地至大甲溪以北的北部地區,大屯火山群諸高地及其以下大量生長,其分布在硫氣區如小油坑一帶,受熱氣薰罩的芒草花穗呈鮮艷的紅褐色,而其他未受薰罩則呈現白色。
(4) 高山芒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var·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Y.Lee)
本變種亦不產於大屯火山群。其主要特徵為植株低矮瘦小約50公分高、葉片窄約0.5~0.8公分寬,花序分枝簡單、色深堅硬。本變種分布在雲霧帶(海拔2300公尺)以上的環境,多生長於向陽的礫石坡面,鞘身無毛、植株細瘦。分布範圍與台灣芒有些重疊,可達各主要高山頂峰。
芒屬植物的真空地帶是在大肚溪以南和高屏溪以北的嘉南平原,這裡是本省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帶。而大屯火山群全區僅產白背芒和五節芒兩種,真正代表「大屯秋芒」盛景的只有白背芒,從大屯白芒、大屯坪白芒、小油坑紅芒、風櫃嘴白芒以至軍艦岩的白芒均為白背芒的天下;而在春夏間開花的五節芒因數量少且零星分佈,較不壯觀而被忽略。
|
甜根子草
|
芒草
|
蘆葦
|
蘆竹
|
生長地
|
河床
|
山坡
|
海邊
|
內陸河邊
|
土質與環境
|
石礫地
|
荒廢地或破壞地
|
會淹水的泥灘地
|
泥灘或
河岸土質地
|
莖與植株
|
一叢叢分開生長
成一大片
|
一叢叢密集生長
成一大片
|
莖一根根分開不長成叢
但密集生長成一大片
|
莖長成叢
但常不長成片
|
莖內部
|
實心
|
實心
|
中空
|
中空
|
葉形與寬度
|
葉狹長成條片或劍狀
1 公分寬上下
|
葉狹長成條片或劍狀
3公分寬上下
|
葉稍短胖似狹長竹葉
3公分寬上下
|
葉短胖似竹葉
5公分寬上下
|
開花期
|
九月(中秋節)前後
|
低海拔十一月前後
|
十月前後
|
十月前後
|
花穗剛抽出時
顏色
|
純白色
|
紅色系
|
褐色系
|
褐色系
|
花穗脫落情形
|
只留下中軸
沒有分枝
|
分枝會留來
形成掃把狀
|
掃把狀的花穗上
還有穎
|
掃把狀的花穗上有穎和毛
|
http://m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1117
蜜蜂秋冬季蜜源植物 劉增城
蜜蜂的糧食來自於蜜源植物,從字面上的意義可得之,是指植物的花蜜和花粉能夠讓蜜蜂所利用者。其實大部分的蜜源植物擁有花蜜和花粉,僅提供蜜蜂花粉的稱「粉源植物」,能分泌花蜜,供給蜜蜂採集的叫做「蜜源植物」,然而不管蜜源或粉源植物,一般通稱「蜜源植物」,亦可稱為「蜜蜂植物」。
蜜源植物的花綻放於奧妙的大自然界裡,白天開的花大多數色彩鮮豔,漂亮的彩衣不知「為誰打扮為誰忙」,是不是為了「招蜂引蝶」呢?其實可以風趣的說,是要把新郎打扮的漂漂亮亮,能吸引打動牽紅線的月下老人媒婆蜜蜂的心,而不是真正為了新娘打扮的。因此,吸引蜜蜂作媒傳粉是植物本身發展出一套特殊的本領,和人類「為悅己者容」的意思是相通的。在夜間所開的花,幾乎都是白色的,因為晚間不要那麼漂亮有味道就夠了。因此有油細胞的產生揮發性芳香油之助,不斷的分泌芳香可以吸引昆蟲,加上微風的吹動流通,可使老遠地方的芳香聞的到。
蜜源植物是蜜蜂飼料的基地,也是發展蜂業的物質基礎,所以蜜源植物資源越豐富,蜜蜂就越健康,豐群繁殖也就更強盛了。一般而言,在台灣地區無論野生或栽培的植物分布廣、面積大、花期長,能夠提高大量商品的就叫做「主要蜜源植物」,其中有荔枝、龍眼、柑桔類、油菜、羅氏鹽膚木和茶等等。另外還有區域性的蜜源植物,北部有茶、桉樹、白千層、烏桕和金棗。中部有黃荊、烏桕、荔枝、芒果和龍眼。南部最多是龍眼、荔枝、黃荊和芒果。東部有羅氏鹽膚木、茶。其次是輔助蜜源植物,亦稱「次要蜜源植物」,僅能採收少量的花蜜和花粉,以提供蜜蜂本身維持生活和繁殖的植物,如桃、油桐、梨和蘋果等。其實不論「主要」或「次要」的蜜源,都是具有同等重要而不可忽視的。
談到秋冬季蜜源植物,一般是按照開花的季節來劃分,不過人為的劃分很難加以界定。因為有的花期一年開一次、兩次、多次和四季都開花的。大自然界進入秋冬季後,明顯由綠藍的大地漸漸染上不同的彩衣,告訴人們季節在循序漸進交替運作中改變。而綠色的森林也搖身一變成為彩色世界,楓情萬種是季節變化最大的特色,為四時常綠的青山增添幾許繽紛嫵媚的風貌。
秋季自8月起、9月、10月,冬季為11月、12月和1月所開的花都屬於秋冬季蜜源植物。在台灣地區秋冬季蜜源,可混合從作物、果樹、綠肥、牧草、蔬菜、瓜果、雜草、林木等等蜜源植物簡列說明如下:
1.蕎麥:一年生栽培糧食作物,花顏色淡紅或白色,日出後流蜜吐粉,流蜜以12時最多。最適宜的氣溫以25~28°C,為越冬蜜蜂的好飼料。
2.枇杷:常綠小喬木,總狀花序,花小形,白色有清香,秋冬先吐粉後泌蜜。
3.梅:多年生落葉小喬木,冬季朵朵寒梅綻放枝頭,滿樹繽紛景緻迷人,花有白、粉紅和紅色,產蜜又產粉。
4.香瓜:一年生蔓性草本,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雌花單生,花冠黃色,蜜粉豐富。
5.鵝掌柴:俗稱鴨腳木或江某,每年10~12月間開綠白色小花,產粉產蜜植物。
6.山芙蓉:花色一日三變,晨白、午間桃紅、晚大紅,有千面美人之稱。花期9~12月份,是輔助蜜粉源植物。
7.大葉桉:花白色,7~10月間開花,為輔助粉蜜源植物。
8.羅氏鹽膚木:俗稱埔鹽、山鹽青,8~10月間開花,花色黃白,為台灣重要粉源植物之一。
9.台灣欒樹:夏末初秋滿樹濃黃耀眼的黃花,生長於台灣低海拔向陽山坡。可作為景觀美化即行道樹栽植用,為產蜜產粉植物。其花軸、花梗和花蕾,由黃花轉變成蒴果成粉紅色彩之時,步入初冬季節。
10.雞屎藤:有一股難聞的雞屎臭味,花冠管狀,外側白色而內側粉紅或深紅色,夏秋開花,產粉蜜植物。
11.通草:俗稱通脫木、花草,花黃白色,是粉蜜源植物。
12.五爪龍:俗稱五葉藤、虎葛,多年生半木質藤本,幾乎四季開花,花綠白色,產蜜植物。
13.槭葉牽牛:蔓性多年草本,花紫色美艷,莖葉伸長四季不斷的孕蕾吐芳,景緻美妙,花朵開不完,大地得到裝飾,蜂群也獲得糧食。
14.葎草:多年生纏繞性草本,雄花黃綠,雌花紫褐帶點綠色,花期夏秋兩季,產粉植物。
15.五結芒:秋天來臨天氣轉涼,山區與田野一片白色世界,朝曦逆光觀賞有鮮明輪廓,呈現婀娜多姿、搖曳生風,芒花粉豐富,在秋色已濃的氣候中,有利蜂群的繁殖。
16.兔仔菜:多年生草本,冬春滿園處處開,黃色頭狀花,是重要的粉蜜源植物。
17.黃鵪菜:又稱黃瓜菜,黃色頭狀花,蜜蜂喜歡採集,幾乎在庭院、荒廢地、溪邊和公路安全島有它的蹤跡。
18.小葉灰藋:一年生草本,小花綠色密集成圓錐花序,冬春開花,產粉植物。
19.睫穂蓼:一年生草本,花期冬春季,花被粉紅、紅或紫色,產粉兼產蜜植物。
20.金露花:花冠藍紫色,夏秋開花,隆冬結果呈現澄黃耀眼核果剔透玲瓏,它是產蜜植物。
21.洋落葵:又名雲南白藥,多年生肉質藤本,夏秋開花,色白或綠白,串串景緻迷人,為產粉植物。
22.茶:花白色具芳香,花期自10月至次年2月,粉源豐富,是台灣重要的粉源植物。
23.月橘:常綠灌木,花白色,花香聞名,主花期5月至7月,而秋冬季亦會開花。
24.艷紫荊:為少數冬季常綠喬木開花的樹種,酷似洋蘭又稱洋蘭木,花具香味,產粉又產蜜的植物。
25.炮仗花:每年12月間綻放串串桔紅色花朵,似如炮竹一般極為美麗,是庭院綠化寵兒,也是蜜蜂所喜愛的蜜源植物之一。
26.大王椰子:多年生常綠喬木,花期開花具有芳香,產粉產蜜植物,也是庭園佈置觀賞用植物之一。
27.馬齒牡丹:草本花朵頂生,有黃、白、桔紅和澄紅等等顏色,花型美麗,晨間陽光出現花苞盛開,午後漸閉合,4月~10月開花,產粉產蜜植物。
28.仙草:一年生草本,秋冬季開淡紫色花,產粉植物,炎熱的夏天仙草冰清涼解渴,真透心涼。
29.王爺葵:多年生灌木草本,秋冬季開鮮明黃色花,為輔助粉源植物。
30.一串紅:半灌木草本,花萼鐘狀紅色,花冠紅色至紫色,花期7~11月,蜜粉豐富,栽培於市區花壇、廣場和庭院中供觀賞用。
31.粉紅撲:夏秋間開花,花朵球形呈放射狀,鮮紅奪目,似如女孩用的粉撲,鮮紅艷麗,是園景暢銷樹種之一。
總之,養蜂事業的發展與蜜源植物有密切的關係,國內蜂農朋友們,隨著季節的變化遷移了飼育地點已有相當的了解。而花蜜的分泌影響因素除了先天內在遺傳因素外,在氣候的外在因素都產生影響,諸如溫、溼度、降雨量、光照和風等等,還要加上土壤的管理。另外果農與蜂農們應相互扶持與合作才能獲得雙贏,蔬菜、瓜果、果樹得到充分的授粉,蜂農們也同時得到花蜜、花粉的採集。農藥的使用於下午三、四點鐘後對蜜蜂得損害達到最低,尤其要建立共識對自然生態平衡和環境的保護讓我們攜手共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