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是一種能力;行,是一種智慧
2023/08/31 13:09:40瀏覽56|回應0|推薦2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有一次去買自助餐排隊結帳,一位婦人要放夾菜的夾子,所以我後退讓她先放菜夾,結果她順勢就插隊在我前面。我請她往後排隊不要插隊,她跟我說:「是你自己退到後面的!」當時怒火心中燒,大聲道:「你為何要插隊?好好排隊不行嗎?」我退後是因為她要放菜夾子,所以才退後讓她,她卻理所當然的插隊。最後婦人講了一句:「隨便你!」才排到我後面。


當時沒能「轉念」,讓她先排隊而被境給轉了,考驗又沒過,當下起懺悔之心,修行數年,隨便一考便倒,境界現前,「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如果繼續為著這事糾纏,心中無法放下執著,就落入因緣果報種子意識,因緣相續,輪迴不斷。常言道:「所有的遇見,都是因為恰逢其時。」所以前世無緣,今生不見。常言:「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阿伯說:「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提升心性,明心見性,顯露佛性。」

 

真正的修行,是為了遇見自己,它不是在山上,也不是在廟裡。《六祖壇經》云:「後代迷人,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免是在逃避問題。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有「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般若之智的功夫,才能覓得心佛,悟佛心宗。

 

分享完畢)

 

廣欽老和尚說:「人惡我不惡,人非我不非。別人結惡緣時,我們不能受影響也和他結惡緣。心要有主,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這樣才能廣結善緣,因為未成佛要先結人緣。」

 

「分別一切法」,心中有黑白、是非、對錯。「不起分別想」,心中沒有喜怒、哀樂、愛憎情緒波動。我們的不自由,通常是因為來自內心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於是,我們會因早上跟人親切道早安,但對方沒有回饋同樣的善意,此時我們內心便有了許多小劇場。但實情也許是對方的腦袋還處在混沌狀態,來不及給出及時的回應。又或者,昨晚對方家裡有事,早上還在低落的情境中,一時之間沒有聽見你親切的道早安聲。

 

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千變萬化,若我們的心隨之起舞,則有如坐雲宵飛車一般,讓自己的心忽高又忽低,一不設防,就又火燒功德林了!修行是「修心」,將粗心修成細心、將容易波動的心修成淡定的心、將自私的心修成多為別人想的心、將愛串門子的心修成如如不動的心……。心的喜怒哀樂左右我們的言語行為,心情美麗,看尋常的花開都會想成花兒在對著自己笑;心情若烏雲密佈,即便別人對著你微笑,也會懷疑別人無事獻殷勤,別有心機。

 

所以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心能造萬物,能生各種境界;心也能毀滅萬物,讓世界愁雲慘霧。好的心態需要培養,修行需要從日常瑣事裡反省改正。做人其實沒那麼完美,什麼都想要,什麼都要最好,怎麼可能呢?有遺憾的人生才有修正、改過的空間。每個人都是從跌倒中爬起、從困難中學到經驗、從人情冷暖中堅強心智。上天對每個人都很公平,有人讓你哭,必然有人會讓你笑,禍福無門,福會生禍,禍會生福,倒霉的事未必如世人眼中所定義的是壞事,它有可能是在幫你避掉災劫,是在救你的命!

 

人生短暫,世事無常,「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如聖嚴法師開示:「應該吃粥時就吃粥,吃完粥應該洗缽就洗缽;生活的事實和現實不過如此,而悟境不離事實與現實。很多人認為開悟深不可測,其實日常生活一舉一動無一不是真實世界的顯露。只要對當前、當下的生活踏踏實實,不扭曲、不妄想、不執著、不分別,當下就是悟,就是佛的心的體驗。」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7981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