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1 01:22:56瀏覽1582|回應0|推薦4 | |
最近,游錫堃因在黨慶之前出人意料之外地閃電辭職,驟成媒體焦點,許多政治分析都直指游的動機是要搶佔「深綠教主」的地位,但在我看來,游的辭職及其對外發表之陳詞--身為民進黨主席卻失去對台灣夢想與期待的自由,完全仿效阿扁國務機要費遭陳瑞仁起訴後的因應戰略,即毫不遮掩地大打台獨牌,贏取深綠勢力及選民作為他的政治禁衛軍,以鎮壓綠營內反扁的聲浪與圖謀。當時對扁而言,最急迫的危機不在於黨外強大的反扁力量,而在於部份綠營立委可能對反罷扁的鬆動。 游錫堃特別費案忽遭侯寛仁起訴後,形勢之結構幾為阿扁當時之翻版,所以,脫困之道不假他求,即以扁為師,果不其然奏效了,至此,我必須對游另眼相看,因為他從扁的奴才升格為扁的傳人了!這並非譏諷,而是深沈不已的憂心,即為了遂行私利私欲(甚至犯罪)與保有政治權力,而臨時起意地戴上『台灣民族主義』的假面具,就能一再得逞!目前,這樣的扁游現象似僅止於政壇,但我覺得,它終將擴散至社會面? 不過,更令我痛心的是,台灣的媒體為何要耗費偌大的版面、篇幅與資源去報導、分析與評論游錫堃辭職事件?這一事件具有什麼樣的公共性?與基層人民大眾的現實生活何干?難道沒有比它更值得挖掘的施政弊端、不公不義、侵犯人權、弱勢族群的苦難...等新聞?現在正值立法院審查中央政府預算,為何身為「第四權」的媒體,不將心力與資源集中於監督調查各部門預算的問題,以及揭露立委們審查預算的真實情況? 我不得不直言,事實上,上述扁游現象之所以一再得逞,在一定程度上,媒體亦是共犯,因為,若媒體堅守公共性與第四權的基本職責,必定對類似游錫堃辭職事件輕描淡寫地帶過,那麼,政客操弄的可能性與效果就大為降低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