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青翠的大地妝點著繽紛的花朵,大方捎來春天的訊息,

讓人心情也隨之煥然一新,不自覺雀躍了起來,

歡迎來到愛玉的樂活園地,分享彼此對生命美好的感動,

也給我這個新的寫手一點意見和鼓勵......



文章數:97
六堆豪傑_李直三外傳(全)
創作武俠奇幻 2016/12/19 16:07:41

 六堆豪傑_李直三外傳

【第一卷_飄洋過海】

 

遠在十七世紀清朝統治中國的那個年代,一群來自廣東原鄉的客家人,一路乘風破浪、披荊斬棘來到福爾摩沙南端開疆闢土,尋找安身立命的家園,勤奮的客家人承襲著祖先勤儉樸實的血統,忙碌地畜養牲畜、把水耕作,安定地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這項消息也隨著回鄉接駁眷屬來台的移民們爭相告知,快速地傳了開來。

 

由於當時的年代貧富差異懸殊,一般百姓除了經營小本生意外,其他多屬佃農,這輩子對於土地從來不敢有一分半甲的非分奢望,故聽說雖然遠渡重洋,但卻能擁有屬於自己夢想的土地賴以維生並家傳後代,此項振奮人心的消息讓當時許多人對於移居福爾摩沙台灣充滿了憧憬與希望,於是大家開始議論紛紛,並打包行李家當攜家帶眷,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移民之船,展開充滿冒險的新生活。

 

陽春三月,天氣開始慢慢回溫,午後溫和的陽光夾帶著徐徐微風,靜謐地吹過鎮平縣湖丘旁蒼鬱的樹林,樹林邊住著一位氣質少年,名為「李直三」,家境雖不富裕,但自幼即聰穎過人好學不倦,除了遍讀四書五經外,並習武練身精通武術,眾人皆稱讚他知書達禮、文武兼備、一表人才,父母親也倍感光榮欣慰,期望他日後能成大事立大業,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李直三父母親雖然很驕傲有這麼一個優秀的兒子,但有感於自己是一介草民目不識丁,既無萬貫家財又非達官顯貴之後,能給李直三的資源實在少之又少,因此當街坊間人人談論著要到對岸的台灣去移民墾荒時,李直三的父母親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馬上就決定要舉家遷移到台灣,希望能給李直三更好的發展環境。

 

兩天後,碼頭邊人山人海萬頭鑽動,擠得水洩不通,李直三一家三口就跟隨這波移民潮擠上了客船,終於在一片混亂之中,一艘滿載了希望的客船收起了船錨,準備陽帆啟程航向台灣,船慢慢地離港,船上與碼頭兩邊盡是揮手道別互道珍重的親朋好友……。這時,船尾站著一個削瘦的身影,面無表情地望向碼頭岸邊揮手的人群,可想而知應是孤單沒有人來為他送行吧!與環繞他身邊人們的熱情喜悅形成強烈的對比,他,名叫「杜承義」。

 

隨著船慢慢駛離陸地,那熟悉的景物越來越小,甲板上人潮也漸漸散去,放眼望去只剩無盡的汪洋,此時杜君英仍隻身孤立於原有的位置動也不動,心中頓時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想想自己終於可以擺脫衙門官兵的緝捕了,去他的殺人犯,去他的東躲西藏,到了台灣以後,我就可以再過正常人的生活了,哈哈!不如也改個名字掩人耳目,省得日後麻煩,就叫「杜君英」吧!想著想著不由自主地嘴角泛起了一絲笑容…………

 

杜君英正想轉身離開甲板時,突然間與一個莽莽撞撞匆匆跑來的女孩撞個正著,女孩跌了一跤就摔倒在杜君英面前,杜君英趕緊將她扶起,同時看見了女孩有著一張清秀圓潤的臉,滿臉歉意讓她泛紅了雙頰,襯托出白皙的皮膚與靈動的雙眼,煞那間,杜君英驚為天人不能言語,心中的愛意也不禁油燃而生不能自已。女孩急忙鞠躬道歉,杜君英這時才恍神地詢問女孩是否也要到台灣,並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女孩也禮貌地回應說自己名叫「林黛羽」,跟隨家人一起到台灣,說完便靦腆地跑開了,倒是留下杜君英一人,腦海深烙著女孩可人的模樣和燦爛的笑容。

 

接下來,船行的數日,杜君英不時刻意地在船艙與甲板間四處穿梭遊走,希望能夠再與林黛羽不期而遇,不過,隨著船隻即將靠岸,杜君英的希望眼看就要幻滅了…………。哇!終於抵達這塊夢寐以求的台灣土地,人們背負著隨身行囊,一家人相互扶持地步下船橋,杜君英仍不放棄地在擁擠的人群中尋找著林黛羽的蹤影,突然,遠處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杜君英!再見!」,杜君英猛一回頭只見林黛羽的身影隱沒在人群中,「林黛羽!後會有期了!」杜君英隨著人潮前進並喃喃自語著。

 

 

【第二卷_捍衛家園】

 

康熙四十五年李直三一家人來台後,就定居在竹田一帶,李直三父母買地耕田,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家園,李直三也在村中一間學堂擔任私塾的教師,李直三個性溫和、教學勤奮,加上博學多聞、學富滿車、能文能武,因此鄰近區域的地方權貴,都慕名而來將自家子弟送到此學堂向李直三學藝,日積月累,李直三不但是桃李滿天下,門下弟子也多數都揚眉吐氣,經常回來探望恩師李直三,因此李直三相當受到地方人士的敬重。

 

此外,當時六堆各庄之客家人有時會與鄰近居住之閩南人發生零星衝突,起因是閩南人比客家人更早來到台灣這片土地,且已佔據大部分適合耕作與居住的平原區域,早期客家先民移居來台時,就只能選擇靠近山區的丘陵地來屯墾,雖然環境不如平原開發容易,但客家人樂天知命的個性,加上在原鄉時之生存環境原本就克難,這也造就了客家人擅長開渠引水、儲水灌溉等水利工事,因此,居住在六堆的客家百姓倒也能順應自然環境,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樂土。


不過,居住於水源下游的閩南人,卻經常因為老天爺久旱不雨導致農作枯萎收成不利等現象,歸咎於上游水源區客家庄的攔水利用,為此雙方經常爭論不休,李直三因深黯水利工事,因此自告奮勇挺身而出,並以水源共有的開闊胸襟,來調解閩南人與客家人的糾紛,李直三也因此聲名遠播,成為自公元一六九八年六堆各庄開庄以來最富盛名的人物。

 

另一方面,林黛羽隨父母來台後,也在李直三任教學堂附近的市集販賣自己親手縫製的手工藝品,林黛羽擅長女紅,無論是刺繡、編織或縫紉,凡出自她的巧手皆能脫俗不凡,加上林黛本人眉清目秀、氣質出眾,總是能吸引來往客人的目光,就連李直三這般不擅男女私情的剛毅人士,也深受吸引,經常假借為母親購買藝品的名義前來光顧攤位,而林黛羽對李直三的正直為人及一表人才也頗有好感,於是日久生情,兩人之間逐漸產生了情愫。之後,兩人便在雙方父母的同意與親朋好友的祝福下,舉行定親儀式,林黛羽成為李直三最鍾愛的未婚妻。

 

君英則是來到屏東,在糖廠找了份糖工的差事以維生,雖說君英已更名自新,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工作時不但經常打混摸魚、飲酒鬧事,有時甚至爛醉如泥無法上工,因此觸怒了糖廠工頭,忍不住當場斥責,君英惱羞成怒,雙方當場吵了起來,並且大打出手,君英也不甘示弱,加上不勝酒力,隨手拿起了身邊的鋤頭,朝工頭的頭部猛力揮了過去,一瞬間只見工頭倒臥在血泊中,身子動也不動,君英這才有點酒醒,看見這景象心想完了!」,接著就頭也不回地朝門外狂奔離去。

 

君英一路逃到了內埔的番子厝暫時躲避,來此地後非但本性不改,還變本加厲,拉攏更多盜匪亂眾,以壯大自己的聲勢,當時許多六堆的地方流寇,如翁飛虎、吳外、陳福壽等人也受到杜君英的號召,紛紛前來投靠,並封號杜君英為國公。平時,君英率其黨羽流竄於六堆各庄,搶奪糧食、毀人農田,此外,亦常常至閩南村落滋擾生事,殺人擄掠、無惡不作,如此挑釁行為使得閩南人更加仇視客家人,殊不知客家人亦深受其害,人人皆唾棄君英等匪幫,就這樣,閩、客糾紛愈演愈烈。

 

君英一幫人的惡劣行徑使得六堆各庄動盪不安,百姓無不人心惶惶,李直三於是號召地方有志之士群起對抗盜賊,而且首戰就傳捷報,在二崙庄擊退杜君英黨羽,杜君英雖不服輸,但礙於自身人力不足卻也束手無策,正當絞盡腦汁研擬對策之際,手下翁飛虎隨即向「杜國公」獻策,聽說台南府城一帶有位朱一貴人稱「鴨母王」,他因為不滿台灣知府王珍貪官污吏因貪污且刻意提高人民稅收,使得府城百姓民不聊生,於是便帶領民眾對抗朝廷,目前不但名聲響亮並且勢力龐大,不如設法投效他的旗下,借助他的兵力來反擊李直三。

 

於是當年五月,君英一幫加入朱一貴的行列,並假藉幫朱一貴拓展南方版圖之名,請求兵援南下,君英瞬時兵力大增,集結於新園萬丹一帶,首先率兵攻打客家的發祥地濫濫庄,並脅迫客家居民也參與叛亂,素來不好犯上,不好作亂的客家民眾既不願參與又不敢反抗,於是便向李直三求救。李直三因此主動召集各庄代表前來內埔媽祖宮情商大計,李直三提出應先向政府請求派兵保護,大家取得共識後決定由艾鳳禮,徐華煊二人代表前往台南府城求救,可是當兩人到達府城時,才發現台南府城已被朱一貴攻陷,知府王珍及其他官員皆已逃往澎湖,兩人只好折回內埔,此消息使得每個人也更加恐慌了。

 

加上當時六堆以外各地,亦不時傳出有閩南人對抗滿清政府的亂象,整個台灣似乎皆已陷入暴亂四起的時局,李直三深覺情勢不妙,便再度邀集大家共謀因應之道,提議當務之急應組織民兵防衛隊來捍衛家園,以求自保,眾人並達成共識推舉滿腹經綸、素黯謀略的李直三為六堆大總理,豐貌魁偉、沉勇果斷的新北勢書房老師侯觀德為總參謀,以號召客家團結並指揮調度各庄義民軍,其餘中堆、先鋒堆、左營、右營、前營、後營等區域則分別設置正副統領,帶領地方義民軍守衛萬丹區、阿猴區、小赤山區、新營區、水流沖區、塔寮區等地。

 

李直三父母得知兒子將肩負如此重責大任,一方面讚許勉勵兒子,要全力以赴,萬萬不可辜負六堆百姓對他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憂心兒子與未婚妻的婚事可能會延宕多時,其實李直三心裏也有數,不過,相信深愛自己的黛羽一定能體諒他此時必須先要保家衛民、以國事為重,也只有如此,日後才能給黛羽一個安定的家園。

 

 

【第三卷_朱一貴之亂】

 

正當李直三率領客家義勇軍對抗朱一貴大軍壓境之際,適逢杜君英路過竹田,杜君英一如往常正和手下逐戶搜索搶奪時,突然驚見一個熟悉又纖細的背影,萬般驚恐地綣縮在房舍一旁的角落,杜君英馬上趨步往前,果不其然她就是令他魂縈夢繫的「林黛羽」,杜君英一臉錯愕,竟然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相遇,而且還讓她看見自己狼狽的模樣,林黛羽望向杜君英,一時說不出話來,除了訝異還帶些惶恐,杜君英吱吱嗚嗚想要替自己辯釋,卻又無言以對,林黛羽趁機奪門而出,杜君英一回神也跟著跑了出去,到了門口只見林黛羽已倒臥門前血泊中,被站在一旁手持利刃的屬下殺害了,杜君英見狀氣憤地拔起大刀,二話不說便朝殺害林黛羽的手下砍了下去,當場血流如注,慘不認賭………

 

此時,遠方傳來一陣軍鼓聲,原來是李直三獲知自己家鄉竹田遭受亂賊入侵的消息,立刻率大隊義勇軍回鄉捍衛家園,杜君英一夥聞聲風聲便急速撤退了。李直三趕到時,只看到父親一臉茫然不發一語,母親則是淚流臉面泣不成聲,兩人攔住李直三不想讓他知道未婚妻的死訊,李直三硬是闖了進去,看見林黛羽的死狀,當場雙腳一軟跪了下去痛哭失聲,心中的悲慟難以言喻,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未婚妻會因盜賊之禍而命喪黃泉,當下國仇家恨簇擁而上,李直三親手取下林黛羽配戴的定親項鍊掛在自己胸前,面對林黛羽發誓,從此賊我不兩立,勢必取杜君英狗命以慰「愛妻」在天之靈,接著便抱起林黛羽冰冷的身體,孤伶伶地朝屋外走去,徒留一群低頭哀悼的士兵在那空蕩蕩的屋子裏。

 

遭逢喪妻之痛後,李直三更加全心投入平定亂賊的戰局,首先派遣由艾鳳禮等人率領的義勇兵打頭陣向賊寇發動攻勢,並在篤佳庄跟賊寇交鋒,結果大獲全勝後,繼由劉庚輔等人率領的義勇兵也以閃電般的攻勢把羌園一帶的亂匪平息。初戰就有如此佳績,讓六堆義勇兵們士氣大增,可是當朱一貴南下支援杜君英,並由朱一貴親自來到前線領軍指揮後,賊寇軍勢更加兇猛,除了在此處受挫之外,其他各地卻勢如破竹,不可一世,李直三知悉此情況後,再衡量自己的軍糧與兵力,深覺若真要與朱一貴大軍針鋒相對,那根本就是以卵擊石,全無勝算。

 

正當李直三懊惱之際,就有探子從府城傳回捷報,清朝政府得知因台灣知府王珍等官員辦事不力、貪污欺民,才讓朱一貴有機可乘,造成府城淪陷,如今竟潛逃至澎湖,清朝政府聞之勃然大怒,於是便派遣總督覺羅滿保親率領水師提督施世驃,出動各路官兵將領,船舶六百餘艘,出海至澎湖緝捕處置叛逃的知府王珍,並出航至台南安平平定亂事。李直三聽聞後覺得此乃天賜良機,當下便立刻派探子快馬加鞭火速稟報覺羅滿保,六堆義勇軍誓言效忠朝廷,並希望能聯合朝廷軍力共同圍剿亂賊。於是李直三便以「協助政府」為名,樹起大清國旗為號召,加強了各地部署。

 

果然不出李直三預料,杜君英與朱一貴兩方聯軍後,仗著軍勢浩大,便在六堆各地發動戰事,先鋒堆與右營的義勇軍雖然奮力殺敵,但仍因敵眾我寡節節敗退,另外,左營、中堆與前營之義勇軍則大戰於小赤山,雙方勢均力敵,難分勝負,但雙方皆損失慘重。李直三眼看戰局若繼續如此演變,對愈加勢單力薄的六堆義勇軍將會愈不利,於是擅長策略權謀的李直三機智地想出了一個計策,就是利用地理優勢,一方面以少數兵力作掩飾引誘敵軍進入濫濫庄,另一方面則是調度兵力軍分三路,一路迂迴至敵軍後方、一路由南方反擊、另一路則由東方反攻,進行三面夾擊,希望能夠一舉殲滅敵軍。

 

隔日正當李直三駐守於濫濫庄,準備讓杜君英引君入甕時,天空忽然風雲變色,驟然昏天暗地,杜君英發現天色不佳,不久後勢必會有大雨,此將不利於戰事,因此,必須趕緊發動攻擊,一舉拿下濫濫庄,於是杜君英命令擊鼓舉旗,帶領賊寇攻向濫濫庄,途中曾因一路過於平靜不禁讓君英起疑,不過,當到達濫濫庄時發現為時已晚,李直三早已帶領大軍在此等候多時,趁其不意發動奇襲,雙方於是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役,李直三的三面包抄戰術果然奏效,杜君英與朱一貴的軍隊被義勇軍打得落花流水,四處竄逃,幾乎潰不成軍,敵軍一路往北撤退至下淡水溪,卻因暴雨而溪水暴漲,無法渡河北逃,李直三乘勝追擊,許多賊兵紛紛下河,招大水沖失與溺死者不計其數,六堆義勇軍終於大獲全勝。此外,朱一貴在北邊台南府城之兵力多數已調派至南邊的六堆作戰,僅留小部分兵力駐守,殊不知覺羅滿保早已登陸府城剿平賊亂,因此,就在李直三與覺羅滿保南北夾攻下,杜君英與朱一貴大軍全數被殲滅,終於平定了這場戰亂!

 

 

【第四卷_衣錦榮歸】

 

六堆客家各庄百姓得知消息後,無不歡欣鼓舞,李直三和所帶領的義勇軍也成了六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所到之處鄉民皆夾道歡呼並以簞食壺漿而迎,此英勇事蹟不但激勵了當地的閩南人,同時促進了六堆客家各庄的大團結,此舉也讓覺羅滿保深受感動,於是覺羅滿保隨即上奏朝廷,稟報這次六堆義勇軍的功績,並請求清廷對義勇軍進行封賞。

 

朝廷也深感義勇軍協助政府平定亂賊之行值得讚揚,因此除對義勇軍賞銀九百五十兩、賜米三百石、穀物一千三百石、絲綢一百疋之外,並正式任命李直三、侯觀德等兩百人為「都司守備千總、把總」等官位以示榮寵,另頒「懷忠」匾額、建「忠義亭」於西勢,以祭祀在此一亂事中犧牲者之英靈,並表揚其中勇義行。

 

李直三衣錦還鄉,成了六堆百姓口耳相傳的英雄豪傑,但李直三對此事蹟心中亦早有定見,其實抵抗賊寇不是爲了得到封賞,而是為了保護家鄉以及替自己的未婚妻林黛羽復仇,如今亂事已平,終於又還給六堆百姓一個寧靜與安定的生活環境了,心中確實覺得安慰,不過李直三心裡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特別的驕傲,只是謙卑地認為自己是秉持上天賦予之能力,不負眾望地在替天行道而已,尤其是想到了無論如何再也喚不回自己心愛的「妻子」時,李直三難掩心中思念之情,一股失落與惆悵不禁油然而生………………

 

戰亂平息後,李直三不眷戀權位,辭去大總理之職,回到故鄉重拾舊業擔任老師教人子弟,一如往常過著淡泊名利的閒適生活。就這樣經過了一段時日,這一天,李直三仍依照慣例來到愛妻林黛羽的墓前,獻上鮮花與愛念,不過,這一次他是來向林黛羽道別的,因為難捨心中的思念與睹物思君的情傷,李直三想要離開這片令人感傷的土地,負笈回到廣東的原鄉,重新尋找人生的定位。

 

於是李直三踏上歸鄉的航船,把征戰沙場、英雄盛名、兒女情長全當作過往雲煙留在台灣這個美麗的島上,只是瀟灑地追隨清風海浪,悄然離開不帶走任何光彩……………之後就再也沒有人見過李直三了,聽說他隻身在原鄉過著隱居山林的生活,但是李直三的英勇事蹟卻沒有被人們遺忘,反而永遠活在客家人民鮮明的記憶裡,成了六堆代代相傳、見證歷史的精神偶像。 

 

最新創作
六堆豪傑_李直三外傳(全)
2016/12/19 16:07:41 |瀏覽 804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李直三外傳_第四卷_衣錦榮歸
2016/11/09 16:02:59 |瀏覽 88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李直三外傳_第三卷_朱一貴之亂
2016/11/09 15:59:55 |瀏覽 152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李直三外傳_第二卷_捍衛家園
2016/11/09 15:56:55 |瀏覽 132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李直三外傳_第一卷_飄洋過海
2016/11/09 15:52:18 |瀏覽 155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精選創作
小學運動會
2015/05/09 16:22:54 |瀏覽 79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2015-01-02_走訪金山朱銘美術館
2015/01/07 20:25:39 |瀏覽 182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2014_跨年夜
2015/01/07 14:42:25 |瀏覽 175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我看太陽花學運
2014/04/09 13:26:49 |瀏覽 112 回應 0 推薦 3 引用 0
樹下的媽媽
2013/12/11 13:54:26 |瀏覽 118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最新影像 3173
2015福隆沙雕節
2015福隆沙雕節
2015福隆沙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