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4 23:45:38瀏覽998|回應1|推薦18 | |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陜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陜西八大怪”。 一、麵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麵(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麵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
關中人吃麵,喜歡將麵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麵煮熟以後,撈在碗裡,無論是交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基。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糰放進頭盔裏,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麵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製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屬“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陜西“油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麵,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碗盆難分開 在 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投、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 五、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陜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裡的形和你在電影裡看到的一模一樣的。 " E O 六、房子半邊蓋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七、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
|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