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23 18:37:11瀏覽480|回應0|推薦4 | |
兆豐金今天進行董監事改選,行政院堅持公股主導權,但卻採取「七比七比一」模式,前財長林全說,這絕不是公股主導經營權,公股失去兆豐金經營權,國庫立即被「偷走」至少二百億元以上。 林全指出,按國際慣例,金控經營權溢價約三十五%,擁有兆豐金經營權的公股,未來釋股時可溢價達三十五%,未來一旦公股丟掉兆豐金經營權,公股釋出時,損失將逾二百億元以上。舉例來說,當初台新金購併彰銀時,總共花了三百多億元,被市場質疑買貴了,其實,台新金買下的彰銀股權是有經營權的,因此其中有部分是溢價一百餘億元取得彰銀經營權。 兆豐金控為什麼那麼重要?兆豐金控麾下的交通銀行在台復業之初,是將之規畫為主導台灣經濟投資方向,產業發窄的金融機構。在台灣經濟發展各個階段中,參與投資策略性產業,融資供應其營運所需之資金,其地位頗為重要。政府在交通銀行背後供輸資金,從事各項重大建設,如果沒有交通銀行在背後的支撐,台灣目前的主要大企業,如台塑、台積電、聯電、宏碁、中鋼、中油等可能都無法有今天的成績。所以,交銀的董事長常是中央銀行總裁的不二人選。 縱使是今日,交通銀行持有在各主要企業的股票投資仍然頗為可觀,而其在產業金融的地位,一直未曾動搖。因此,當一個主導台灣產業投資的關鍵性銀行可能會落入私人財團之手,自然會引起普遍的關切。至於中國國際商銀,過去一度是唯一代表台灣在海外的金融機構,海外分行據點最多,為台灣對外主要的外匯銀行,在公營行庫中,其經營條件一直是最為健全者,兩者同在兆豐金控旗下,再加上台企銀(資產總額超過三.一七兆),當然是財團們覬覦的一塊肥肉。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公股金控減半政策最糟糕的是沒有根據各金控的特性與重要性,來決定其去留。世界上主要國家多數都有一家擔任產業開發任務的公營銀行,至於亞洲開發銀行性質的超國金融組織各大洲都有。原因是一般的商業銀行追求的是短利,二十、三十年以上的大規模經濟建設投資,報酬回收期過長,必須要由公營的開發銀行才能主導。』 我國原有兩家開發銀行,中華開發被中信金購併之後,長期投資多獲利結清而大幅減少,業務改以短期投資為主,其開發功能不再。若兆豐金控再落入民營金控之手,其原有的開發性功能亦將不復存在。 而當我國最後一個開發性銀行若消失了,那麼絕對不只國家損失200億而已,而是整個台灣的經濟發展也失掉了以金融為後盾的主要推動者,其後果將更為嚴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